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2-07-21 09:12徐吉哲本溪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辽宁本溪117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溃疡炎性内镜

徐吉哲 本溪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辽宁 本溪 117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评价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入选的7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于本院就诊治疗。39例对照组患者止血方案为药物止血治疗,39例内镜组患者止血方案为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分析和对比两组出血停止时间、输血量、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长、炎性因子水平、治疗效果和止血成功率、止血后后再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内镜组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内镜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止血后的再出血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方案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有效帮助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达成止血目的,有效缓解患者炎症反应,对患者身体恢复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性消化道出血疾病,是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除外的上消化道出血,不仅包括十二指肠、食管和胃等部位疾病导致的出血,还包括胆道和胰腺等疾病导致的出血,即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据有关研究统计结果数据显示,在消化道出血疾病中,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占比高达70%,属于消化道典型出血性疾病,且该疾病患者的病死率约为6%~10%[1]。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不仅与胃癌、药物性出血、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还与血管畸形、Mallory-Weiss综合征等因素有着紧密的关联[2]。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发后患者需及时就诊,延迟治疗会使得患者失血过量,情况严重时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凝血、循环衰竭及休克等症状,对患者构成生命危险[3]。而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止血的效果欠理想。随着医疗技术及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内镜技术及内镜引导下的各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4]。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评价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入选的7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于本院就诊治疗。39例对照组患者止血方案为药物止血治疗,39例内镜组患者止血方案为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19;年龄27~71岁,平均(53.47±6.82)岁;出血原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胃溃疡(含恶性溃疡)并出血、食管贲门撕裂并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分别为21例、8例、6例、4例;内镜组男女比例为23/16;年龄28~72岁,平均(53.64±6.77)岁;出血原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胃溃疡(含恶性溃疡)并出血、食管贲门撕裂并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分别为20例、9例、5例、5例。纳入标准:患者病情符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存在呕血、黑便、心慌和乏力等表现;所有患者充分知晓本次研究的过程和目的,在自愿的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研究的进行。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止血方案为药物止血治疗,治疗方法:于治疗初始将80mg奥美拉唑[生产厂家:沈阳光大制药有限公司;规格:40mg(按奥美拉唑计);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134]以静脉推注的方式注入患者体内,随后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将奥美拉唑持续注入患者体内,滴注速度为8mg/h,持续滴注时间为2d,同时每间隔6h以肌内注射的方式为患者注入1U凝血酶。

内镜组止血方案为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治疗方法:将钛夹推送器插入内镜,利用金属钛夹将破溃血管两侧夹紧,通过内镜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确认,成功定位后利用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生理盐水持续冲洗病灶部位,并同时对患者腹腔积血进行清洗,以确保术野持续保持清晰,此外还需在病灶周围组织注射肾上腺素,在上述措施结束后,若患者依然存在出血情况,可通过热止血钳进行电凝止血治疗,在止血手术过程中,需持续关注患者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确保在患者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予以有效处理[5]。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对对照组与内镜组出血停止时间、输血量、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长进行统计记录。②对对照组与内镜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记录,炎性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③对对照组与内镜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判定标准如下[6]:经治疗,患者呕血、便血及黑便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恢复正常,且止血成功、血压稳定,即可划分至显效的范畴;经治疗,患者呕血、便血及黑便等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出血量明显减少、血压明显升高,即可划分至有效的范畴;经治疗,患者呕血、便血及黑便等临床症状均未见缓解,出血量未见减少,血压无变化,即可划分至无效的范畴。以无效患者例数与对应组患者对应总例数的比值作为无效率的计算方法,并以1-无效率作为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公式。④对对照组与内镜组治疗后的止血情况(治疗后8min内出血停止,即可判定为止血成功[7])及止血成功后再出血(止血成功1周后患者又出现黑便、呕吐等症状,并行内镜检查确诊为再次出血[8])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⑤对对照组与内镜组治疗后的并发症(继发性腹膜炎、休克)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4.0软件对对照组与内镜组治疗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涉及到的数据类型包括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表示方式分别为n、%和±s,分别应用卡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分析和对比,P<0.05表示数据间的差异存在显著意义。

2.结果

2.1 对照组与内镜组治疗恢复情况

内镜组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照组与内镜组治疗恢复情况(n=39,±s)

表1.对照组与内镜组治疗恢复情况(n=39,±s)

组别 出血停止时间(d) 输血量(mL) 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d) 住院时长(d)内镜组 1.35±0.48 391.45±33.27 2.27±0.75 6.58±1.35对照组 3.47±0.91 683.58±75.69 5.14±1.42 9.86±1.77 t 12.868 22.065 11.161 9.202 P<0.001 <0.001 <0.001 <0.001

2.2 对照组与内镜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4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内镜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照组与内镜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n=39,±s)

表2.对照组与内镜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n=39,±s)

组别 时间 TNF-α(ng/L) IL-4(ng/L) CRP(mg/L)内镜组 治疗前 50.14±7.53 18.37±3.42 12.38±2.65治疗后 29.63±5.35 9.39±1.86 6.23±1.16对照组 治疗前 50.18±7.49 18.42±3.28 12.34±2.69治疗后 43.47±5.74 13.45±2.37 9.21±1.47 t/P内镜组治疗前后对比 13.866/0.000 14.405/0.000 13.277/0.000 t/P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 4.441/0.000 7.670/0.000 6.376/0.000 t/P组间治疗后对比 11.015/0.000 8.416/0.000 9.938/0.000

2.3 对照组与内镜组的治疗效果和止血成功后再出血情况

内镜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止血后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对照组与内镜组的治疗效果和止血成功后再出血情况(n=39,n/%)

2.4 对照组与内镜组治疗后的止血情况及止血成功后再出血的情况

内镜组治疗后的止血成功37 例(94.87%),传统组治疗后的止血成功31例(79.49%),内镜组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治疗后的再出血0例(0.00%),传统组治疗后再出血4例(10.26%),内镜组明显低于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对照组与内镜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内镜组患者1例出现继发性腹膜炎、0例出现休克,并发症发生率为2.56%,传统组患者3例出现继发性腹膜炎、3例出现休克,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内镜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诸多病发因素中,消化性溃疡是最为常见的诱发因素。临床中多见由穿孔、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致使血管破裂,从而导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发生的情况[9]。

临床上对于ANVUGIB患者采取的传统止血方案为药物止血,奥美拉唑是常用止血药物之一,该药物能够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将患者肠道PH值维持在6.0左右,以此来为血小板营造碱性生存环境,从而发挥出止血功效[10]。内镜下止血术是目前临床中更为常用的止血方案,与药物止血方案相比,内镜下止血术的术野较为清晰,且术中应用肾上腺素冲洗病灶,促进了血管的收缩,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起到止血作用,帮助患者更快地脱离失血危险情况,同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并且在术后患者不易出现再次出血情况,是现今临床ANVUGIB患者的首选止血方案,此外通过内镜还可以对患者上消化出血的病因进行诊断,以便于在早期给予患者对症治疗[11]。本次研究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方案,是于病灶局部注射止血药物,应用热止血钳电凝止血,能够快速阻断患者病灶部位血管,且局部注射的止血药物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迅速转变为纤维蛋白,促进了病灶周围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有效止血功效[12]。在本次研究中内镜组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方案可以快速发挥出止血作用,有效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再次出血的可能性,同时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加快患者身体恢复速度。且内镜下止血可对出血的部位、范围和大小进行清楚的观察,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可快速止血,降低了患者继发性腹膜炎和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3]。

综上所述,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方案的临床止血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溃疡炎性内镜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都是“溃疡”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