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7-21 09:12吕亮天津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疗养院天津3016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脑电失眠症脑部

吕亮 天津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疗养院 (天津 3016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1:1原则分为对照组(n=39,治疗方法:常规内科)与观察组(n=39,治疗方法:常规内科+脑电仿生电刺激)。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1周、2周、3周睡眠状况均与观察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睡眠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实施失眠症患者实施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睡眠状况。

失眠症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的是在睡眠环境、时间均合适的情况下,睡眠时间或(和)质量得不到满足,对日间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的睡眠障碍[1]。失眠症的出现与环境、精神、年龄、药物以及疾病等多种因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并好发生于精神压力大且性格极端的患者,女性患者的数量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质量下降以及入睡困难等症状,不仅仅会导致患者白天出现疲惫的情况,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学习和工作[2]。在近些年来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压力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出现失眠症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且呈现出了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以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作为主要的方式,其中药物治疗虽然效果确切且见效较快,但是容易出现依赖性,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就应该分析非药物治疗方法。为了破解传统失眠症治疗措施的弊端和不足,降低患者对相关治疗药物的依赖性和排异性,现代医学逐渐将脑电仿生电刺激仪作为临床医学上治疗失眠症最为主要的非药物治疗仪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是目前比较先进、新颖的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器。在治疗失眠症患者时,通常会将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贴片粘贴在患者的两耳侧乳突处、太阳穴或者风池穴,从而对患者的小脑相关功能区施加电刺激,这样便可以实现对患者大脑神经系统的刺激与保护目的,还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症患者脑部局部区域的血液微循环,加快对受损脑部组织、脑部神经组织的有效修复,从而在改善失眠症患者脑部功能时,起到治疗患者失眠症的目的。本研究分析了在为失眠症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纳入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失眠症治疗的患者78例,按照随机1:1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39)。对照组由男17例、女22例组成,年龄43~74岁,平均(59.63±3.51)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4.26±1.33)年。观察组由男18例、女21例组成,年龄44~73岁,平均(58.69±3.63)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4.17±1.2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有关于失眠症的判定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研究,排除了存在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后可知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为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的药物为右佐匹克隆,初始的用药剂量为2mg/d,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一周内增加药物的剂量至3mg/d,连续治疗的时间为3个星期。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常规内科治疗+脑电仿生电刺激,其中常规内科治疗所运用的药物和用药剂量,连续用药时间均与观察组患者相同,在治疗的过程中协助患者取卧位或者是坐位,在开展局部消毒之后将仪器的电源打开,点亮显示器,保证仪器处于准备工作的状态,仪器参数调整如下:频率136~198Hz,主、辅电极强度分别在10~40mA 与50~80mA,具体设定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节。然后在患者的双耳侧乳突出粘贴一次性电极片,在标准刺激输出口插入标准刺激输出线,按下启动仪器按钮之后进入工作状态,用蜂鸣器提出刺激完成,每次的治疗时间为30min,1次/d,在治疗的过程中指导患者闭眼保持相对放松的休息状态,连续治疗10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睡眠质量判定:①睡眠质量分级:睡眠率的计算方法为实际总睡眠时间与睡在床上时间的比值乘以100%,睡眠质量可以分为五个等级,睡眠率70%~80%为Ⅰ级,表示患者睡眠尚可;睡眠率60%~70%为Ⅱ级,患者存在睡眠困难;睡眠率50%~60%为Ⅲ级,表示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睡眠率40%~50%为Ⅳ级,表示患者存在中度睡眠障碍;睡眠率不足40%为Ⅴ级,表示患者存在严重睡眠障碍[3]。②疗效判定:患者症状、体征均消失,睡眠质量为Ⅰ级,无需服用安眠药物助眠为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好转,睡眠质量为Ⅱ级、Ⅲ级,无需服用安眠药物助眠为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无好转,睡眠质量为Ⅳ级、Ⅴ级,依然需要安眠药物助眠为无效。

睡眠障碍量表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3周睡眠状况借助睡眠障碍量表进行评价,这一量表共包括睡眠、觉醒不足、睡眠时间、不稳、质量以及入睡困难、早醒和恶梦惊醒在内的10个评价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分别评价为1~5分,最低分为10分,表示患者基本无睡眠问题,最高分为50分,表示患者存在严重睡眠问题,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睡眠状况越理想[4]。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作为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工具,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后可知,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39,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状况对比

治疗后1周、2周、3周对照组患者睡眠状况显著优于观察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状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状况对比分析(n=39,±s,分)

表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状况对比分析(n=39,±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 治疗后3周对照组 26.32±2.58 17.58±2.14 11.36±3.14 7.15±1.21观察组 25.63±2.66 19.87±2.23 15.23±2.87 10.87±1.49

3.讨论

失眠症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根据其主要表现可以将其分为初段、中段与末段失眠,不同阶段患者分别有入睡困难、睡眠较浅,容易醒以及早醒的表现,这一疾病的发生不仅仅与年龄、性别、性格以及遗传等个人因素有关,同时与人际关系、经济条件、睡眠环境和生活质量等外界因素有关。长期失眠给患者带来的影响和伤害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也可能诱发一系列基础疾病,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一直以来,在医学临床上治疗和干预失眠症时,往往会直接选择药物治疗和干预这种方式,尽管很多药物具有安神、抑制神经兴奋、改善脑部局部血液微循环等功能,最终达到促进睡眠的功效和目的,但药物治疗失眠症副作用比较大,很多失眠者患者在初期服用药物大多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失眠症临床相关病症表现的日渐加重,患者会继续加大服药计量,这样不仅会加重失眠症患者的耐药性问题,而且还会使失眠症患者在后期依旧面临严重的失眠问题。为此,目前从临床医学的角度上来看,针对失眠症患者,尤其是顽固性失眠症患者、精神方面引起的失眠症问题患者,最理想的治疗和干预手段就是采取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方式进行积极治疗。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调节失眠症患者的脑部血液微循环以及神经系统。从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临床应用情况来看,主要是通过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失眠症患者的小脑顶核区施加电刺激,然后逐步改善失眠症患者的脑部各个区域血流微循环状态,这样便能够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此外,有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5],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即便失眠症患有其他脑部疾病,比如,脑卒中、脑出血等,也可以通过使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改善脑部供血条件。除此之外,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能够应对多种因素引起的失眠症,例如,脑中风发病期与恢复期、脑出血恢复期、脑外伤、脑供血不足、抑郁症、重度失眠等疾病。失眠者患者在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时,尽管有可能引起患者的血压、动脉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参数发生改变,但这种生命体征改变并不会对患者造成比较明显的不适感,通过观察和分析,在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动脉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参数,会始终处于比较平稳、安全的区间范围内。此外,在对患有脑中风、脑出血等其他脑部疾病的失眠症患者进行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时,失眠症患者的脑中风区域的脑血管栓塞体积有可能出现变小的情况,即便对存在脑出血病症的失眠症患者进行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时,也不会加重患者的脑出血风险以及后遗症,由此可见,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临床医学上治疗失眠症,尤其是脑神经方面引起的失眠症,有着比较高的操作性和可用性。另外,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移动比较方便,能够随时随地进入病房对患者进行治疗,而且,由于CPU技术控制效果比较突出,单位时间内治疗效果比较好,能够比较好的应对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停机的情况。患者在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时,舒适度和适应度都比较好,这样便能大幅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和特点比较明显。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所释放的电波脉冲具有多种波形,这些低频脉冲并不会失眠症患者带来不适感,但却可以起到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失眠症患者的生理作用比较明显,能够比较好的调节患者人体神经组织。针对很多存在神经方面疾病的失眠症患者来说,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无疑是非常安全、有效的失眠症治疗手段,可以比较好的预防脑组织萎缩、肌肉萎缩。而且,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还可以根据失眠症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选择多种仿真生物电流,电流的电流量非常小,患者几乎感受不到异样感,对于患者皮肤的刺激性比较小,头部和面部皮肤不会出现任何创伤,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患者的配合度和接受度都比较高。除此之外,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临床操作非常简便,医护人员只需要经过短期的技术培训和操作指导,即可完成对失眠症患者的治疗。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能够应对多种因素引起的失眠症。

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失眠症患者在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时,能够始终处于比较安全的治疗条件下,必须要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确定患者不存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临床治疗的禁忌症,比如,有脑出血倾向的失眠症患者、存在严重心脏病或者接受过支架的失眠症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失眠症患者、短期内接受过脑外以及颅内手术的失眠症患者、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贴片区域出现溃疡或者感染等情况的失眠症患者。医护人员应当根据失眠症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相对应的临床治疗计划,确定最佳的治疗疗程。在使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时,医护人员需要检查患者身体需要贴片的位置是否出现了溃疡或者感染情况,如皮肤正常则需要使用酒精棉球对其进行擦拭。操作人员需要检查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性能是否正常,电源是否正常接通、显示器是否正常点亮、夹持器是否固定牢固。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指的是通过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所合成的脑电仿真低频生物电流,可以通过将电极粘贴与患者的双耳侧乳突以及风池或者是太阳穴等部位表皮,达到使仿生物电从颅外已无创伤的方式穿透颅骨屏障,对小脑顶核区进行了刺激,是一种新型且先进的电疗设备。在为失眠症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运用,不仅可以启动颅脑固有的神经保护机制,同时,对脑部血液循环也有着较好的改善作用,促进了脑损伤的修复,直接抑制了缺血后脑血管的炎性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达到了更为理想的治疗目的,与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联合应用获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能够比较好的促使失眠症患者的脑部毛细血管变得更加畅通,从而改变患者头部血流微循环效果,这样便能够实现对失眠症的有效干预。经过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单纯依赖药物治疗失眠症已经不具备比较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单纯的药物治疗副作用比较明显,因此,目前临床医学上比较提倡传统药物治疗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行性比较高,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有大量的临床治疗研究数据表明[6],采取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传统药物治疗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患者每日、每周、每月的睡眠总时长较治疗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治疗效果要明显由于药物单独治疗法以及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单独治疗法。由此可见,针对很多顽固性失眠症患者,以及药物治疗失眠症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以考虑在临床上给予联合治疗方案,从而确保失眠症患者可以获得最佳的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在为失眠症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传统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并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不仅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减轻其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同时,也获得了相对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电疗设备广泛的应用于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猜你喜欢
脑电失眠症脑部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工作记忆负荷对反馈加工过程的影响: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针刺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分析
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效果及对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中的脑电相干性分析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