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证书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22-07-21 07:39王艳萍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传感

陆 璐,王艳萍,李 咚

(1.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0;2.河南省智慧教育与智能技术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1460)

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通过X证书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多元合作机制,真正做到课证融通,从而助力国家学分银行转换工作[1]。作为物联网专业带头人,笔者和团队进行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证融通体系研究工作,以传感网应用开发证书为例,探索实践课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课堂与技能的有效对接。

一、1+X证书制度的意义及工作要求

1+X中的1是指学生的学历证书,即毕业资格证书;X是指毕业证书之外的职业技能证书。该证书的学习考核培养过程,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提升,从而增加就业竞争力[2]。1(学历证书)是基础,X是1的补充、强化、拓展。

(一)1+X证书制度的意义

对学生来说,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提升证书相关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拓宽就业领域,真正实现毕业即就业[3]。

对于用人单位,有利于企业选人用人。证书培养基于用人企业的需求,企业能更深刻地了解取得证书的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否符合企业用人标准,从而实现精准选拔。

对于高职院校,有利于推进“三教”改革,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融合,从而助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和落地。

(二)国家对X证书工作的要求

X证书是基于当今社会不同行业与企业的需求而设计的,其知识体系与企业工作技能结合紧密。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必须对X证书进行深度解读,将证书涉及的知识与技能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度优化,对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进行合理规划,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从而有针对性、灵活性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增加学生职业竞争力[4]。由此可见,将X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是X证书推进工作的必经之路。

二、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结合我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特点,将传感网应用开发作为X证书制度的试点。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的考核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高级别包含低级别,每个级别对应着不同的岗位层级,不同层级的技术复杂程度和技能熟练程度也存在递进关系。其中,中级证书主要面向物联网相关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其对应的岗位主要为部品开发、研发助理、品质管理、产品测试、技术支持等。编码、 功能验证、系统调试等工作是中级岗位的主要任务。综上,中级证书考核体系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建议高职院校进行中级证书的考核。传感网应用开发中级证书等级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传感网应用开发中级等级标准

续表

三、基于传感网应用开发证书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

(一)课证融通设计方法

课证融通体系设计通常可采用免修正、内容强化、内容修补、能力转化、新增课程计五种常用方法[5]。

免修正:现有课程的知识与职业能力体系完全覆盖X证书的知识技能要求,不需要对现有体系进行修改。

内容强化:现有课程体系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基本与X证书的要求相同,只是X证书要求的技能性较高,或侧重点不同。这种情况只需要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调整与强化,并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与考核中。

内容补修:现有知识技能体系不能覆盖X证书需求,需要对现有体系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从而满足X证书知识体系。

能力转化:现有知识技能体系满足证书要求,但能力目标不能满足X证书要求,需要增加实践教学设施与条件,改进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考试改革,将实践能力作为考核的一项指标,通过有效的实践训练融通知识体系,从而符合X证书所要求的能力。

新增课程:现有知识体系课程很难覆盖X证书知识要求,需要新增一门或者多门课程覆盖X证书知识体系,同时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删减、完善与修正,从而实现课证融通要求。

(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路径,将1与X进行有效衔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物联网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促进课证相互融通,完善学分银行转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根据1+X传感网标准设置基本教学内容,即以1+X传感网标准为核心,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其中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贯穿于传感网从业人员职业生涯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重新结构化职业能力,教学中不再只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和行为评价等方面的培养也不断得到加强。

(三)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课证融通方法,我院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融通后的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课证融通体系对照表

续表

四、基于X证书的人才培养学分制度改革

2020年1月15日,孙春兰副总理莅临国家开放大学调研,对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起来,严把技能等级证书质量关,加大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促进学习成果积累转化,为技能人才终身学习、持续成长拓宽通道[6]。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根据传感网开发X证书课程内容,设计了学分置换体系,学分置换范围与原则如下。第一,传感网应用开发X证书(初、中级)能够转换的课程,主要包括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三年高职)的理实一体化及实训类课程。第二,传感网应用开发X证书转换的学分要求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可以转换的课程有Zigbee技术及应用、传感网应用开发、传感网应用开发实训,传感网应用开发X证书能够转换课程的学分数不得超过物联网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毕业总学分的5%;另一方面,每个X证书可转换课程学分的总量不得超过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认定的学分。第三,遵循相同等级转换原则,一是传感网应用开发(初级)X证书只能转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Zigbee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学分;二是传感网应用开发(中级)X证书只能转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传感网应用开发、传感网应用开发实训课程的学分,具体学分转换如表3所示。

表3 学分转换表

五、结语

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是职教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利于高职院校加快“三教”改革步伐。课证融通势在必行,只有真正做到课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融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效提高X证书的含金量与通过率,从而实现国家学分银行中的学分转换。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传感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传感技术学报》期刊征订
新型无酶便携式传感平台 两秒内测出果蔬农药残留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原画设计“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IPv6与ZigBee无线传感网互联网关的研究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