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探索和实践

2022-07-21 07:39静,顾忠,乔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育人思政

李 静,顾 忠,乔 铁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0)

一、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高职数学的课程定位

高职数学中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都是工科或经管类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为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基础。

(二)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意义

数学是历史最悠久的人类知识领域之一,在5 000余年的数学历史长河中,重大思想的诞生与发展、伟大数学家的出现构成了最富魅力的思政题材。

数学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与科学精神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可以把传道情怀与育人之术结合起来,用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高职数学课程思政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素材、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协同实现。

二、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思路与策略

(一)树立课程思政育人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明确了思政教育不单单是思政老师的事、不单单是思政一门课的事。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前的教学中,一部分老师已经在数学课堂里渗入了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内容,但是没有深入挖掘每一节课的思政教育元素,没有做到全面渗透,还没有把课程与思政很好结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树立课程思政育人观念。高职数学老师要把思政融入教学,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二)教学大纲渗入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建设不能单靠教师个人来完成,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标准。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高职数学应重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材融入思政元素

教材框架设计既要考虑到数学知识,还要考虑到思政内容,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要更新思路、拓展视野、巧妙设计。

1.结合新时代成就选用问题引入

比如线性方程组的引入,可结合“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功建立,为全球定位、导航贡献了中国智慧,“北斗”系统底层模型之一就是线性方程组,这样的引入潜移默化植入了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了学生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2.结合生活和专业特点选用案例和例题

比如在讲微分方程时,可结合新冠疫情用导数来描述病毒的传播速度,使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增强学习信心。

3.加入数学建模

在每一单元结束加入数学建模,体现数学应用,比如学习完极限之后,可以开展“利用极限推导面积、体积”的建模活动,求圆的面积、球的体积等,这些具有创新性的活动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启发学生创造性。

4.在学习网站增加课程思政资源

随着大力发展一体化教材,可以在微课录制中加入课程思政内容,在学习网站配套发布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相关内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弘扬科学精神。

(四)课堂实践思政教育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在实践课程思政育人的授课过程中,以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为了思政而思政、为了教育而教育的方式是没有效果的。

高职数学课程思政一定要结合课程的教育目标,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生活联系起来,还要以符合课程特点的方式建构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要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要自然而然、如盐在水,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从课堂环节来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任务驱动→引例→归纳数学知识→应用→任务解决→评价与反思”,以任务驱动开始到任务解决结束形成闭环,可以适当选择某个环节融入课堂思政,实现立德树人。

(五)社团活动加强思政教育

数学建模社团是高职数学的主要社团,其任务主要是组织学习活动,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同时也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后备军。

挖掘第二课堂蕴含的思政元素,利用好数学建模社团可以培育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

三、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教学途径为提炼→融入→考核,梳理课程知识点、提炼思政教育元素、寻找课程切入点将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考核评价思政教育效果。

(一)挖掘思政元素

数学课的思政元素主要来源于数学史、数学概念和方法、数学应用、与生活和专业的契合点等。

数学发展5 000余年,丰富悠久的数学史是很好的思政元素。了解数学史不仅有利于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对于全面了解人类文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近2 000年以来,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数学家,每个数学家背后都有一段艰辛奋斗的故事,这些素材本身能激励学生勇往直前、追求真理。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大多概念是从具体的客观现象中提取而来,里面蕴含大量唯物辩证思想,比如极限、连续包含着有限、无限的思想,微分、积分既对立又统一等等。另外,还有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彰显了强大的哲学性,比如求定积分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辩证思想。把生活和专业结合起来的数学应用也是很好的思政素材,比如在导数应用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最大值、最小值问题,让学生清楚如何设计产品的尺寸可使材料最省、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增强节约意识。

中国历史上的《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数书九章》《四元玉鉴》等数学名著熠熠生辉,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精度领先世界1 000多年、贾宪三角领先西方帕斯卡定理600年等等,这些辉煌成果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要将它们与数学有机融合,让学生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

近年来,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等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这些科技成果的知识基础或底层模型大都与高等数学有联系,能帮助学生树立和坚定学习自信。

(二) 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

要想行之有效地实施课程思政,需要按章节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如表1)。

表1 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示范表

表1仅仅是一个示范,每一节都有可结合的思政元素点,有的知识点有很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可以深入,比如极限的概念,可以深挖、多挖思政元素,这样可以在课程思政中拓展视野,不至于千篇一律。

(三)课程思政的形式

通过“立体三课堂”,即线上课堂、线下课堂、第二课堂(数学建模社团)将课堂内外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有机联系起来(如图1所示)。“立体三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相辅相成、协同育人。

图1 课程思政“立体三课堂”

(四)建立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课程思政的教学评判维度应该是“知识+能力+精神”的综合实现。因此,要建立课程思政的科学评价标准和可行性评价指标,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结合起来,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制定出更为精细和系统的评价指标,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构建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点,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高职数学老师应选好课程思政角度,拓宽课程思政广度,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中让思政更有力度、让课堂更有温度。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