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欢乐汇 两岸一家亲

2022-07-22 00:21本刊编辑部
曲艺 2022年7期
关键词:同胞曲艺中华文化

本刊编辑部

7月初,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前提下,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成功举办。本届欢乐汇分为两个部分,5月在台东大学举办台湾会场的演出和座谈活动;大陆会场活动则包括3场展演、专题研讨会、曲艺名家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取得不错的社会反响。

自2010年启动以来,欢乐汇风雨无阻,年年赓续,已连续在福建和台湾举办11届,由最初的展演、研讨会逐步拓展为包括展览、演出、研讨会、讲座、进校园、采风创作等在内的品牌活动。不论在福建或是在台湾举办,主办方都致力于通过欢乐汇为两岸的曲艺界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這既是欢乐汇的宗旨,更是希望通过这一品牌活动促进两岸的民间交往交谊,让两岸曲艺界人士和青年共同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

1987年11月,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结束,之后的数十年间,两岸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不绝如缕,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主线。俗话说,“路越走越近,人越走越亲”。多年来,欢乐汇以曲艺为纽带,以情架桥,让两岸同胞相向而行,聚合论道。“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互惠互融,携手前行”“两岸一家亲”……每一届欢乐汇,提到最多的便是这些充满暖意和文化味的话语,无不透露出两岸曲艺人期盼交流合作、期盼融合发展、期盼携手弘扬中华文化的共同心愿。

作为海峡两岸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深的曲艺盛会,欢乐汇在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亦面对着挑战,特别是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造成了交流的阻隔。但即使困难横亘在前,我们也要无惧考验,化危机为转机,变挑战为机遇,不能陈腔滥调、墨守成规,要拿出决心、智慧与行动,以更深的思索、更务实的行动共建两岸曲艺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交流以人为先,尤须是青年、学生的交流。人员交流是两岸曲艺交流的基础,特别是青年与学生的交流,是极为重要的课题。青年、学生热情纯真,通过交流互动,很快可以拉近距离并建立友谊。交流形式多元化,可以包括展演、创作、参访、研究、实习、论坛等,使得他们增广见闻,对于彼此社会产生更直观的认识。可开启台湾曲艺学员到大陆研习模式,建立与曲艺专业学校对口的对接,与曲艺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对接等,切实解决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共襄两岸曲艺教育的大业。

二是探索后疫情时期交流模式的创新。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严峻,文化传承和传播方式出现了新变化,网络传播方兴未艾。要转变观念,开启线上线下相协作的传播革新,巧用新媒体,增加知识性、趣味性、普及化的传播样式,精心策划,积极拓宽宣传方式,探索云会议、云直播、云欣赏等“互联网+”欢乐汇样态,让两岸曲艺交流“云上开花”。

三是资源共享,增进了解。目前两岸曲艺演出活动资讯、曲艺教育等信息交流渠道还嫌闭塞,在后疫情时期,要建立更加精准对接的机制、模式,互相及时了解发展情况。在撰写出版有关中华曲艺发展史等内容的书籍时,可考虑设立“宝岛台湾曲艺”章节,梳理台湾曲艺从无到有本土化发展的历史。对一些曲艺的学术研究成果甚至孤本书籍,可进一步相互开放电子资源,或者做成公共资源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欢乐汇让两岸同胞手牵得越来越紧、心贴得越来越近,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盛况,在促进两岸曲艺界交往、展示中华曲艺魅力、深化民族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相信在未来,欢乐汇必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更坚实有力的精神支撑、更蓬勃旺盛的生机活力、更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

猜你喜欢
同胞曲艺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陈代南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刘毕新
《曲艺泉城》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方庆云书法作品赏析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理想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