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醉酒图小考

2022-07-22 08:46种法义姜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0期
关键词:汉墓中华书局醉酒

种法义 姜生

(1.微山县文物保护服务中心,山东 微山 277600;2.四川大学文化科技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4)

汉墓画像中多有庖厨宰牲、宴饮至醉之情景,现实生活中的汉人是否果真如此自由“至乐”?事实上,两汉时期,由于禁酒令的长期施行以及礼制的约束,现世生活中一般人难得享受醉酒的自由;而汉墓画像所代表的死后世界,则是冲出现世人生种种限制、无君无臣的自由世界,于是人们在那里享受到了一醉方休的“神仙生活”,醉酒成为死后自由、人生张力解脱的一种象征。

汉人好饮酒,史籍多有描绘。曹参担任相国期间,假托饮酒劝退前来提意见的属下及宾客,使得他们找不到开口的时机,并习以为常。陈遵嗜酒如命,每次大饮之时,就关上大门,并把宾客的车辖取下投入井中。事实上,民间饮酒之风亦相当盛行。《盐铁论·散不足》曰:“今宾昏酒食,接连相因,析酲什半,弃事相随,虑无乏日。”然而,汉人饮酒往往会受到礼制的约束。

今人所谓无酒不成席,实则源自古人所言无酒不成礼。邹阳《酒赋》曰:“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呆……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汉书·食货志》曰:“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无酒不行。”王粲《酒赋》曰:“章文德于庙堂,协武义于三军。致子弟之孝养,纠骨肉之睦亲。成朋友之欢好,赞交往之主宾。既无礼而不入,又何事而不因。”汉初朱虚侯刘章还曾在宫廷宴饮中利用“军法行酒”诛杀诸吕。可见酒在重大礼制场合及人际关系维系处置等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酒也是沟通神灵及祭祀的重要工具。《春秋元命包》曰:“酒,所以侑神也。”《续汉书·礼仪志》载汉代祭日风俗:“朔前后各二日,皆牵羊酒至社下以祭日。”徐稚曾专门跑到江夏黄瓊的墓前,设鸡酒薄祭。河南南阳英庄汉墓出土的一块画像石及泸州9号汉画像石棺左侧均有用酒祭祀的场景。

与此同时,汉代已认识到酒在“扶衰养疾”方面的功效,堪称“百药之长”。《春秋说题辞》曰:“酒之言乳也,所以策身扶老。”汉明帝怜悯窦融年老体衰,派遣中常侍、中谒者到其卧室内强进酒食。汉代出土资料中亦常见以酒入药、治病之例。如武威发现的汉代医简中有“治伤寒遂(逐)风方”,需要“合方寸匕酒饮,日三饮”。酒也被用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见东汉时酒的浓缩处理技术应已达到较高水准。东汉酒曲的质量较前已有较大提升,可支持酿出酒精含量较高的曲酒。

汉代史籍中亦有醉酒众生相的相关描述。最出名的莫过于汉家缔造者汉高祖刘邦醉酒斩蛇的故事。刘邦此等举动在于“酒浊其神”,激发了其潜藏的英雄气概。刘伶《酒德颂》曰:“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由此可见,酒醉之后,人的感官、情感等方面受到极大的影响。醉酒往往意味着自控能力下降,甚至会做出不合礼法之事。东方朔曾经醉后进入大殿,并在殿中小便,被弹劾大不敬之罪。马武醉后在御前谈论在场同僚的优缺点,丝毫没有顾忌。《焦氏易林·井之师》曰:“侧弁醉客,长舌作凶。披发夜行,迷乱相误,亡失居处。”醉酒之人更易发生争斗,严重者至发生杀人事件。汉景帝担任太子期间,因酒后下棋之时与吴太子产生争端,而提起棋盘将其杀死。昭平君和匡昌(匡衡之子)均因酒后杀人而被判入狱。《焦氏易林·比之鼎》曰:“饮酒醉酗,跳跃争斗。伯伤叔疆,东家治丧。”《后汉书·独行列传》曰:“忽有醉酒狂夫,分争道路,既无尊严之仪,岂识上下之别。”故《史记·乐书》曰:“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烦,则酒之流生祸也。”两汉史籍中也有关于酒后乱性、酿成苟且之事的相关记载。汉景帝酒后临幸程姬的侍者唐儿,上官安醉酒后与后母及其父的良人、御者行苟且之事,冯衍妻酒后举动轻浮、失仪。《太平经钞·丁部》总结了醉酒的众多弊端:“凡人一饮酒令醉,狂脉便作,买卖失职,更相斗死,或伤贼;或早到市,反宜(冥)乃归;或为奸人所得,或缘高坠,或为车马所克贼。推酒之害万端,不可胜记。”有鉴于此,司马迁主张“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事实上,汉初律法中已有禁群饮的规定。而且,一般只有大酺期间,百姓才可买酒。

基于以上考察,我们发现,现世间受制于礼法制度的约束以及禁酒令的长期施行,人们往往难以享受醉酒的自由,否则可能给自身招来祸患。由此,纵情饮酒、一醉方休成为时人文学作品(如曹植《酒赋》、刘伶《酒德颂》,尤其是陶渊明《挽歌》“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的一大主题。

如何才能超越现世之种种束缚?在汉墓画像所表达的死后生活中,人们的梦想终得实现。

山东微山县文物保护服务中心收藏的东汉“大王”榜题画像石椁侧板(图1),是2006年3月在微山县付村镇发现并运回保存的。该石破碎,仅存三块残件,拼合后残长约142cm、宽85cm、厚19cm,约当同类石椁侧板大半。其雕刻方式为减地浅浮雕,画面刻制精美,内容丰富。椁板中栏画面,二楼中部,刻画六博情景;左边,一人吐酒,其左边一狗蹲坐在他面前,其右边有一老者拄杖跽坐观看六博。

图1 微山县付村镇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椁残石拓片及局部放大

微山县文物保护服务中心收藏的东汉画像石椁侧板(图2),长263cm,宽74cm,厚10cm,左栏上方刻二斗鸡,下方有二凤鸟口衔琅玕。中栏刻楼阁,楼上二人对弈六博,右边有一老者拄杖跽坐观看六博,棋盘上方刻一酒樽,左边有一人搀扶一个作呕吐状的人;楼下二人抬一壶酒登梯。右栏刻一人蹶张。微山所见,呕吐物作喷出状,画作一串人字形,且吐酒均发生在楼阁内。

图2 微山县微山岛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椁侧板拓片及局部放大图

近年滕州官桥村汉墓群二期新出一东汉石椁画像(图3),中栏所刻宫阙中规模盛大的庖厨和六博构成的宴乐场景相连属。中栏的左下方一人正在杀狗,右下方一佩剑男子醉酒正在呕吐,所吐之物下落的情形亦有生动刻画。吐酒发生于楼下室外,吐酒人背对着楼阁呕吐。与微山所见不同,其呕吐之物画作流水状。《汉书·丙吉传》载:“(丙)吉驭吏嗜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汙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事实上,酒醉难免呕吐。驭吏虽因丙吉的宽容而免于处罚,但在时人看来,醉酒呕吐之举实乃有违礼法,若因此而耽误政事,更是难以容于世人。正如王粲《酒赋》所述,此举会导致“贼功业而败事,毁名行以取诬。遗大耻于载籍,满简帛而见书”。由此可见,汉画对酒后呕吐细节的刻画,并非对现世生活的写照。在此,醉酒呕吐意味着摆脱了尘世俗务和君臣关系的约束,而为死后享受的一种象征。

图3 滕州官桥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椁侧板中栏(滕州汉画像石馆藏)

微山、滕州所见醉酒画像皆为男子醉酒呕吐之象。而对于醉后表现比较优雅的是洛阳汉墓壁画中的女子醉酒之态。

洛阳偃师辛村新莽墓“中室东壁宴饮图”(图4),画三组猜拳对饮者,右下方两只大酒瓮,左下方,两侍女搀扶一位醉态十足的女子离开宴乐现场。

图4 洛阳偃师辛村新莽墓“中室东壁宴饮图”(采自黄明兰、郭引强编著的《洛阳汉墓壁画》第134页)

由此可见,人们所向往的醉酒自由,只有在死后世界才能得以呈现。在这里,终于可以一醉方休,极尽其欢。世间人生之悲欢成败,在这里都不复存在,毫无干系。这也是醉酒图往往与庖厨、六博等宴乐场景同时出现的重要原因,这些主题都应被视作“天仓”“天厨”信仰的组成部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君幸酒”“君幸食”等饮食类漆器(图5)以及汉代铜镜中“宜酒食”之说,均系这一信仰之表达。庖厨和六博构成的宴乐场景在汉墓画像中亦多有呈现。济南无影山西汉晚期墓出土彩绘乐舞宴饮杂技陶俑陶盘(图6),其上人物正是来自神界的三官和神吏,整个看上去是一百戏宴乐场面,其所表达的正是仙界欢庆墓主人成仙之仪式。

图5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君幸酒”“君幸食”漆器(湖南省博物馆藏)

图6 济南市无影山西汉晚期墓出土彩绘陶明器(济南市博物馆藏)

庖厨宴乐画像中往往多见椎牛杀猪宰羊的场面,然而这并不能反映汉代普通生活;现实恰恰是,汉朝极为重视对牛马的保护,禁止无故杀牛。汉朝廷对牛马的标识与登记相当翔实,有专门的账籍。又有《盐铁论·刑德》曰:“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枷)。”《后汉书·第五伦传》记载第五伦就任会稽太守期间,他主张“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和《居延新简》中也有诸多保护牛马的规定。

是知汉人在现世普通生活中几无可能享受“牛酒”之逸乐;汉画中庖厨图所表现,实非市井平人之庖厨,而是汉人想象中神仙世界的“天厨”;汉画中所见“此上人马皆食天仓”“食天仓”“太仓”之类的题刻,暗示这里是天上仙家丰裕自由的饮食,再无人间君臣律法拘束。正如庄子与骷髅所论“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骷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然对于汉代的死后之乐如何,此前不甚了解。汉墓画像通过描绘神仙世界宰杀三牲、痛饮至醉的理想逸乐生活,达成对世间人生之“不可能性”的宗教性反衬式弥补,可谓最精彩的“至乐”图景,这正是汉人说服自己不惧死亡的信仰内容。庄子借骷髅之口对死后世界“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的美好想象,最终在汉墓画像中都得以实现。

质言之,汉人信仰中的死后生活,在超越现实的自由、丰裕而无死的境界中,在永恒的意义上,延续且崇高了人生。

①王利器.盐铁论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2:351.

②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233.

③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1182.

④㉒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959.

⑤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651.

⑥范晔.后汉书[M].李贤,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3101.

⑦王强.从汉画看汉代的酒文化[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9,26(1):10-13;徐利红.从“巫术祈祷图”看泸州汉代酒文化[J].四川文物,1993(1):66-67.

⑧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1183.

⑨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873.

⑩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县文化馆.武威汉代医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1.

⑪相关研究见余华青,张廷皓.汉代酿酒业探讨[J].历史研究,1980(5):99-116;包启安.汉代的酿酒及其技术[J].中国酿造,1991(2):38-41,48.

⑫萧统.文选[M].李善,注.北京:中华书局,1977:662.

⑬刘黎明.焦氏易林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2011:814.

⑭刘黎明.焦氏易林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2011:177.

⑮范晔.后汉书[M].李贤,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2666.

⑯⑱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1199.

⑰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60:214.

⑲杨建东.山东微山县微山岛汉代墓葬[J].考古,2009(10):21-48,97,105-107.

⑳以上两幅画像对楼阁的刻画可视为汉武帝以来“仙人好楼居”观念之反映。见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1400.

㉑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3146.

㉓姜生.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384-391.

㉔王利器.盐铁论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2:566.

㉕范晔.后汉书[M].李贤,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1397.

㉖姜生.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421-437.

㉗郭庆藩.庄子集释[M].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1:617-619.

猜你喜欢
汉墓中华书局醉酒
应急处理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应急处理
美国醉酒史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绢缘印花草编盒的修复研究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西安地区汉墓出土陶灶分析
河北满城荆山汉墓发掘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