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新医科人才培养的探索和思考

2022-07-24 12:10胡恒境汪秀衡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6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培养

胡恒境 汪秀衡

[摘 要] 新医科人才是新时代医学教育和未来医学发展的新需求。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和后疫情时代更加凸显新医科人才紧缺的问题。后疫情时代为医学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新医科人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分析后疫情时代新医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从加强高校管理、提升附属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学能力、构建动态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新医科人才。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新医科人才;培养

[基金項目] 2020年度南华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AI医疗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和思考”(2020YB-XJG102);2020年度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医院数字化心导管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20YJG-YB06);2020年度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医科背景下核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2020YJG-YB04)

[作者简介] 胡恒境(1987—),男,湖南衡阳人,博士,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律失常研究;汪秀衡(1991—),女,湖南衡阳人,硕士,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心血管与代谢疾病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6-0001-04 [收稿日期] 2022-02-19

2020年初疫情在我国肆虐蔓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抗病毒,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的重大胜利。但由于其突变病株种类多、传染力强、传播速度快,疫情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不间断小规模爆发,迁延时间较长,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后疫情时代[1]。新冠疫情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对医学教育和医疗行业是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指出,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粮食安全、教育、就业、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面临更多困难。一些发展中国家因疫返贫、因疫生乱,发达国家也有很多人陷入生活困境。我国正处于后疫情时代,如何建设疫后中国是目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文件,重点强调“四新”,即新工科、新医科(医学与工科、理科、文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新文科、新农科建设,探索新医科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医学教育改革至关重要[2]。培养满足健康中国需求的多层次卫生优秀人才,医学教育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培育有道德、有担当、有作为的新医科人才,这是对新时代医学教育提出的要求。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更大,要求更高。后疫情时代,新医科人才培养逐步呈现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医学教育改革需要更全面的思考和更完善的体系建设,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卓越新医科人才,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后疫情时代新医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后疫情时代给医学教育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向医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满足国家战略和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势必要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变革。共抗疫情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医务人员感染风险一直存在,对医务人员的防护要求更高。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疫情战场上,医护人员与疫情较量,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综合性高校具有交叉学科的优势,肩负着探索未来医学和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我国进入后疫情时代,高校在新医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管理难度大

突发的新冠疫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高校遵照教育部指导意见迅速开展网络教学[3]。高校由于规模大,机构复杂,师生人数众多,疫情防控期间存在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是高校的教学教务管理部门很少制定针对线上课程和网络授课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全校师生推行大规模的网络授课非常艰难。二是疫情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传统的财务办理无法进行线上审批和网上报销,需要到财务部面对面进行办理。而高校师生来自四面八方,人员流动大,这种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不利于疫情防控。三是经过这次疫情,我们发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尚不完善,很多高校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时,只有保卫科出面处理。四是高校医学生管理是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在后疫情时代,很多高校缺乏专业的管理教师,且学校未建立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导致医学生管理工作中常常出现漏洞。

(二)附属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均受到影响

医疗、教学和科研是高校附属医院发展的“三驾马车”[4]。附属医院与一般公立医院相比,除了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还担负着培养医学人才和研究最新成果的重任。后疫情时代下,附属医院的门诊量明显下降,疫情防控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医院运营成本增高,附属医院正常运营受到影响。附属医院承担着医学本科生的理论课、见习、实习和研究生、规培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由于受疫情影响,附属医院的教学面临着很多问题,如感染科的学习受到限制、部分课程需提前录制或线上讲授、医学生存在被新冠肺炎感染的风险、带教老师缺乏疫情特殊时期管理和线上授课经验、医院无教学管理平台和网络课程平台、部分医学生不及时报告体温和行程情况等问题。同时也给科研带来一定的影响,进出实验室受到限制,实验进度无法按计划正常执行,导致成果产出缓慢。绝大多数的学术活动基本停滞,学术会议被迫取消。

(三)教学资源有限

传统教学中,教材是学校主要的课程资源,线下教学是很多高校唯一的授课方式[5]。进入后疫情时代,教学资源显得相对单一、有限,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高校未及时构建和丰富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课程资源的供给无法满足医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在线网络课程质量欠佳,在推送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易受到网络游戏广告和色情广告的影响。二是教师缺乏在线教学经验,操控教学软件不熟练,制作的教学课件和视频缺乏新颖和创新性,直播授课时缺乏激情,难以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受疫情影响,高校从传统的线下面授,转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6]。而线上授课受时空的影响,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医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况和知识点掌握程度。三是实验技能课无法正常开展,导致对学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四是疫情期间无法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能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加深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引发思考,拓宽视野。

(四)医学生因素

网络课堂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7],但对医学生自我约束力、自控能力、自学能力也带来了挑战。由于缺乏课堂的约束,很多医学生只是机械性签到、打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听课,注意力往往不集中。部分学生只是完成任务式地听课,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敷衍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甚至有些同学发现没有老师和家长监督,就利用网络资源沉迷于网游,打开线上课程软件,却在玩网络游戏、浏览新闻网页和短视频。医学生长期居家或者宿舍,处于一种封闭状态,易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也不利于学习。

(五)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不足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的考核成绩为指标。后疫情时代,高校采用混合式教学,教学评价体系应做出相应的改变,以医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为评价指标。而很多高校对医学生的教学评价指标模糊不清,仍以医学生的出勤率、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很少对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由于教学评价不够全面,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无法快速提升,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后疫情时代新医科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中国科学院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对陈国强院士进行了访谈,陈国强院士在谈及新医科人才的培养时表示,“博学而后成医,这是医学教育不变的信条”。并且指出很多医学生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对公共卫生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要尽快培养新医科人才,完善医学教育体系[8]。如何在高校通过教育改革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能力的創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关于后疫情时代高校新医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思考如下。

(一)疫情防控下加强高校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和后疫情时代,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高校教务处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健全网课管理机制,制定规范化、实用性、可量化的教学规章制度,并且形成网络课程管理的相关文件。其次,高校财务处积极采用财务网络管理软件,共享数字化电子财务办公平台,加强财务科人员网上综合业务能力培训,构建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再者,高校需尽快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成立以校领导牵头的安全事故小组,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保障师生安全。最后,高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建立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管理人员线上培养,提高管理教师专业素质,进行动态、高效、全面的医学生管理。

(二)提升附属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针对附属医院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出现的问题,应加强精细化管理,制定相应的对策。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9]。在医疗上,附属医院应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加快医疗资源周转、开展线上问诊活动及缩减医院非必要成本支出等措施来降低新冠疫情对附属医院的影响。在教学方面,附属医院应制定医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为医学生进行新冠核酸检测和疫情防控知识宣教,构建医院内部网络学习平台和信息管理平台为带教老师开展网络课程培训,以提高附属医院的教学水平。在科研方面,开放实验室网上预约,避免扎堆做实验,降低新冠肺炎传播风险,制定科研绩效奖励制度,激发医学生和专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成果产出。鼓励医学生积极参加线上学术会议的学习和交流,及时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了解当前国际上前沿的研究动向、方法和内容。

(三)丰富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平台和课程的建设对线上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10]。基于大数据服务,高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优化课程视频,及时、动态地为医学生推送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共建机器人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节约实验教学成本,打破疫情期间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医学生可以合理安排时间,体验感真实,操作性灵活,并且具有独立自主性。高校通过引进医工结合高层次人才,推进教师海外或国内顶尖高校进修和对教师进行动态的在线教学培训,打造一支擅长在线教学的教师队伍。教师将“雨课堂”、畅课平台、Padlet、UMU互动学习平台等软件应用到网络课堂,不仅可加强师生互动,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医学生学习状态和知识点掌握情况,而且师生打卡签到,可作为教师定期考核指标之一和医学生的平时成绩。高校还可以举行多种形式的线上课外知识竞赛,设定相应的奖励方案,激励医学生参加此类课外活动。

(四)培养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学能力

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医学生自律意志,增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荣誉感、个人价值感、社会责任感,为未来从事医疗活动及后疫情时代做好人才储备。习近平总书记给医学院学生和援鄂医疗队的“90后”党员回信,这让医学生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鼓舞[11]。教师通过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丰富线上教学方式、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网络课堂与实验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后疫情时代,为进一步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应当强化家校合作,促使家庭教育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五)构建动态的教学评价体系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费尔比姆曾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12]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改革发挥着导向作用。动态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对医学生进行多阶段(课程准备阶段、互动学习阶段、学习效果阶段)进行检验。课程准备阶段主要是医学生教学资料和教学设备的准备。互动学习阶段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医学生在课前在网络课程平台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发平台公告督促学生预习。课堂学习以签到、积极答题、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等情况为考核指标。课后复习是医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复习,并且完成课后作业。学习效果评价指标包括理论考核、实验考核、学生满意度等。

結语

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使得医务人员缺口被放大,彰显出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后疫情时代,医学教育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医科人才,来守卫“健康中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篇章作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专家观察,2020(4):13-20.

[2]钮晓音,郭晓奎.“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5):1-2.

[3]陈光春,饶永香,李文军,等.后疫情时代基础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应对[J].课程教育研究,2022,42(1):128-133.

[4]田书墨,范勇,刘娅岚,等.附属医院医疗、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模式探讨[C].北京:中国会议,2014.

[5]苏倩.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重构[J].西部素质教育,2021,7(15):112-114.

[6]薛二勇,傳王倩,李健.后疫情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挑战、新对策[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0(00):16-29.

[7]路锋,师东菊,庞博,等.“互联网+”背景下医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39(9):90-93.

[8]文彦杰,陈国强.推动“四医”联动,有效提升医学教育的战略地位:陈国强院士访谈[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9):1082-1086.

[9]人民网.习近平: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EB/OL].(2020-02-15)[2020-04-26].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215/c64094-31588184.html.

[10]赵洪利.在线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64.

[11]王东红.教育回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宝贵文献:兼谈习近平总书记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J].北京教育,2020(12):32-36.

[12]薛以胜,陈焕东,周玉萍,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0):253-255.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New Medical Talents Training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HU Heng-jinga, WANG Xiu-hengb

(a.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b. Medical Records Room,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0, China)

Abstract: New medical talents are the new demand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future medical development.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and the post-epidemic era have highlighted the shortage of new medical talents. The post-epidemic era not only brings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medical education, but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medical talents. By analyzing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new medical talents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we should reform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affiliated hospitals, enriching teaching resources, cultivating medical students’ self-discipline and self-study ability, so as to construct a dynamic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and applied new medical talents.

Key words: post-epidemic era; new medical talents; cultivate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培养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子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时代”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融合研究
进击“后疫情时代”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