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教学对初中生地方依恋的影响研究

2022-07-28 08:22
地理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后测乡土社交

张 鹏 刘 泽 马 巍 王 民

(1.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 北京 100875; 2.北京市房山区房山第五中学, 北京 102453)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地方依恋是人文地理学领域以及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地方依恋的概念源于地方感,包括地方性和地方依附。[1]不同学者对地方依恋的理解不同,但普遍认为“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最早源于心理学中对人们思乡情怀的概括,而后其研究逐渐加深。[2]

乡土地理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以及地理实践力等素养有着全面的提升作用,我国乡土地理教材的研究自清末起到21世纪并未间断。[3]1902年京师大学堂建立,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乡土地理研究进入萌芽阶段。1950年后,我国的乡土地理教材研究经历了两次高峰,直至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实行国家、地方、校本的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标志着我国乡土地理教材研究逐步进入了成熟阶段。[4]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访谈一线教师、预调研等方式提出假设:乡土地理教学实践影响初中生地方依恋。

二、地方依恋问卷设计及修正

1.问卷设计

地方依恋是人与特定地方之间的纽带,本研究将学生居住区域作为依恋调查对象。初中生地方依恋包括情感型依恋和功能型依恋,它能够体现学生与所在区域的一种多角度关联。情感型依恋包含地方认同以及情感依恋两个指标,能够映射学生对所在区域的情感认同状况和对于该区域的态度。地方认同包括学生对某地区特有历史民俗与节日、独特传统文化特征、生活基础设备保障等的认同;情感依恋映射学生对长时间生活区域表现出的情感上的热爱与依恋。功能型依恋包括社交联系和地方依赖两个指标,它映射某地区可以保证学生生活或交往等基础需求的功能。社交联系映射学生与本地区内特定人群,包括与亲戚、同学、伙伴等在沟通、交往或游戏上的需求;地方依赖映射学生对某地区的基本设施或服务等的需求以及愿意永远留在此地区的意愿。[5]本研究从以上四个角度出发,参考王学婷、马小雪、肖丹等学者的研究,并结合预测地区现状与学生实际情况,对地方依恋各个指标的具体实施项目进行适度整合。具体测量内容包括地方认同、情感依恋、社交联系和地方依赖四个具体指标。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包括“非常不认可、比较不认可、一般认可、比较认可、非常认可”五种选项,每种选项分别赋值为1~5分。

2.预试问卷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北京市M区X中学现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及地方依恋情况等。经后期统计与整理,最终共得到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达80%以上。

(2)问卷修正

借助SPSS工具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信效度检验和共同性检验等,发现相关指标较好,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55,信度较高。

对所得数据进行因素分析,萃取四个共同因素,发现四个因素包含的题项与量表编制的理论大致符合,只有题项A12和A20不符合理论预设,因而在进行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时,将题项A12和A20删除。经第二次因素分析,在指定因素个数为四的情况下,四个因素转轴后的特征值分别为3.680、3.442、2.970、2.940,四个因素的解释变异量分别为22.999%、21.514%、18.561%、18.376%,联合解释变异量为81.450%。

将题项A12和A20删除后,地方认同、情感依恋、社交联系、地方依赖以及总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值均在0.8以上,信度较好。

三、实验设计及乡土地理课程实践

1.实验目的

乡土地理教学具有实践性,因此,笔者选取了北京市F区某中学进行教学活动。首先进行前测,在基于乡土地理主题进行课堂教学后完成后测,通过后测与前测的对比,检验乡土地理教学是否有效地影响学生地方依恋。

2.实验设计

(1)实验对象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北京市F区某初中二年级六个自然班共计207名同学,入学时已根据学生基本情况均衡分班且班级内部教师已经根据学生特点大致进行均衡小组划分。现将六个自然班随机编号,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为1、2班,对照一组为3、4班,对照二组为5、6班,在此次实验过程中均为同一地理老师执教。六个班级前、后测时间基本一致。

(2)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取对照实验,六个教学班于2021年9月28日采用纸质问卷进行地方依恋值前测,而后,根据班级分组布置任务:1、2班为实验组,选取F区(学生家庭及学校所在区域),利用国庆节假期以小组(班级现有分组)为单位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材料,于2021年10月12日进行汇报并及时进行后测;3、4班执行对照一组,选取T区(学生家庭及学校临近区),利用国庆节假期以小组(班级现有分组)为单位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材料,于2021年10月12日进行汇报并及时进行后测;5、6班执行对照二组,只与其他班级在同一时间进行前、后测。测试及教学活动时间可能根据教学情况略有差异,但基本一致。而后将前、后测结果录入数据,进行统计。

(3)实验过程

①前测及结果

用已修正完善后的测评量表对六个班级学生进行前测,班级各指标平均分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前测平均分统计表

②基于前测结果的实验组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课以F区为例,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与展示成果。本活动需要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行政区域进行考察、调查等活动,搜集多媒体素材,借助谷歌地球等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小组展示。

【学生情况】学生多数来自于本区,因为年龄较小,接触多媒体设备以及了解地理学科前沿领域的机会较少,需要教师加强引导;手机普及度较高,学生使用百度地图的基础相对较好,且班级中大部分学生为F区本地人,对家乡较为了解,有真实感受。

【教学方式】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设备及地理专业相关前沿软件进行展示,增加活动的直观性、参与性以及生活性,以强化学生对家乡的地方依恋及家国情怀。

【技术准备】多媒体设备,ArcGIS、SuperMap和谷歌地球等专业技术软件。可突出重点,增强课堂感官效果的同时,补充丰富的乡土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地理考察、调查等活动了解F区的自然环境及风土人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F区乡土地理汇报PPT,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通过小组汇报,提升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学习地理的体会、想法和成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F区乡土地理的学习,为家乡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而感到自豪,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教学过程

③完成后测

3.实验结果

后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后测平均分统计表

将表3和表1对比(后测均值减前测均值),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前后测平均分对比统计表

(1)区域基础条件欠佳时该区域乡土地理教学会降低地方认同

根据1、2、3、4、5、6班地方认同结果分析可发现,在学生没有对F区乡土情况深入学习的情况下,对F区的地方认同相对尚可,在不做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对同一学生进行同一问卷重复测试,其地方认同也会增高。但是在对F区深入学习与了解后,由于F区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现状有待提高,区域基础条件欠佳,后测显示地方认同降低(如1、2班)。故提出假设:当某区域基础条件较好或是符合平均预期时,乡土地理教学能够提高初中生地方认同;当某区域基础条件欠佳或不符合人们的平均预期,各方面有待提高时,对此地区的深入学习反而会导致其地方认同降低。

(2)乡土地理教学能够提升情感依恋

分析5、6班结果发现,一定时间内对同一学生进行同一量表的重复测量,情感依恋会降低,降低均值约为0.125左右。根据1、2班情感依恋值结果统计发现,其降低幅度为0.075,比5、6班降低幅度均值小于0.05。故可初步推测通过对F区的学习,情感依恋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3)社交联系可通过对其他地区乡土地理教学提升

对比1、2、5、6班的社交联系指标发现,无论是否参加F区学习,社交联系都会下降,因1、2班差距稍大,故此处不进行过多假设,但不排除有和地方认同情况一样的可能性,即对本区域学习会稍微降低社交联系。但观察3、4班可发现,此均值没有降低,猜测可能是对其他区域学习完成后,可以使本区域社交联系指标上升。

(4)其他地区乡土地理教学,有助于本区域地方依赖值提升

观察1、2、3、4、5、6班地方依赖值发现,3、4班地方依赖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相比于3、4班,1、2、5、6班的变化并不明显,故本文在此提出进一步假设,学习其他区域的乡土地理,有助于提升本区域的地方依赖值。在未进行对比时,不觉故乡好,学习了其他区域,有过对比后,有一种“唯有故乡月更明”的感觉。

4.实验不足及改进意见

(1)多方式、全方位尝试测试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本区域的乡土地理教学能够使地方依恋指标产生上升或下降的影响,在进一步验证假设过程中我们要分别进行实践。例如,如果选取的区域不符合本区域初中生的平均预期时(或是自然环境及人文条件欠佳),暂不对其进行干预,或是选取其他地区进行乡土地理学习,进而观测其地方认同结果。学习学生所在区域时,可以观测其情感依恋指标。对于社交联系和地方依赖指标的测定,尝试在学生学习其他区域之后完成。对于学生地方依恋指标的检测,要选取不同区域,多方式、全方位进行尝试。

(2)适当延长测试周期

由于课时及其他因素限制,实践周期较短,仅用两周时间,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量表有短时记忆从而影响结果。建议下一步测试可延长实验周期,增加课时数及实验周期长度,例如,可设计成四次课或八次课,每周一次。

(3)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样本量数据可以进一步扩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验最少人数大于30即可,但是样本量加大有助于提高结果的稳定性,故下一步展望寻求更多学生加入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样本量。

四、结语

在我国,乡土地理教学对初中生地方依恋值影响的实验论证并不常见。此次尝试正属于“投石问路”阶段,实验过程可进一步完善、实验结果可进一步考证,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问题更深入地研究,得到更完善确切的结论。

猜你喜欢
后测乡土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社交距离
乡土中国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