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乡土研学方案设计*
——以昆明轿子雪山为例

2022-07-28 08:22王斯绮程清平
地理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轿子雪山研学

王斯绮 伍 洋 程清平

(西南林业大学 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研学旅行被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国家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2]如何运用研学旅行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成为社会和广大教育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以下简称“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向世界深刻地展示了昆明在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会议所展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构成了一道推进昆明国际大健康名城建设的风景线。借此开展研学活动不仅能够培育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也能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感。本文以昆明市轿子雪山为研学实践点,发挥地域优势,深度剖析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地设计乡土地理研学方案(见图1),以期在研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

图1 研学方案设计思路

一、研学活动准备阶段

1.立足乡土资源,确定研学旅行地

研学旅行地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充分考虑安全性;②地理资源多元化;③小尺度,真实典型;④适合多种地理实践。[3]因此,笔者选择位于东川区和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的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轿子雪山”)作为研学旅行地。轿子雪山是AAAA级景区,景区建设完善,交通较为便利,出行安全。轿子雪山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源。学生在此山中可以观赏高山峡谷、美丽花海、瀑布等;探知各种地貌类型,如第四纪冰川遗迹、喀斯特地貌等;研习植物类群、土壤发育垂直分层等;感受多彩人文故事和红色精神。在此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等研学实践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此外,轿子雪山生物多样性展览馆也为研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集科普学习、科研教学、研学旅游于一体的平台。

2.整合研学资源,提炼研学主题

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并整合研学资源是研学内容得以实施的基础,研学资源的选择需要考虑本身的教育性与实践性,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够进行深入的研究。[4]本文整合了轿子雪山研学资源,筛选研学价值突出的主题点,采用“赏、感、识、察、探、知、绘、思、观、辨、品、悟”的“十二字”方针,提炼出研学主题(见表1),旨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研学旅行的体验感与趣味性。

表1 轿子雪山研学资源与研学主题

3.基于核心素养,设计研学内容

轿子雪山研学内容分为六个主题,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研学内容包括:气象要素(气温、风速、风向等)的测量和数据分析,山地垂直气候带的探讨,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的考察以及水资源的评价,山地垂直自然带的观察与分析,轿子雪山典型地貌(冰缘地貌、喀斯特地貌等)的观察、描述及内外力影响分析。人文地理课程内容包括:民俗文化的景观体验,轿子雪山的主要环境与发展问题等。根据轿子雪山研学资源、地理教科书和学情的特点设计系统、综合的研学内容,将地理要素观察、问题分析、考察探究、差异比较融于研学探究,切实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在研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理研学的价值。

(1)轿子雪山气候和水文研学内容设计(见表2)

表2 轿子雪山气候与水文研学内容设计

(2)轿子雪山植被和土壤研学内容设计(见表3)

表3 轿子雪山植被与土壤研学内容设计

表4 土壤采样观察记录表

①操作指南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挖取土壤剖面,记录开挖土壤地点的地理坐标、地貌类型、海拔等信息;观察剖面颜色,分别在土壤表层和底层取土,观察土壤质地;分别用手指研磨表层和底层土壤,感受颗粒物,必要时可用筛子进行比较;利用放大镜观察表层与底层土壤的疏松状况。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每个取样点去掉表面的石块和动植物残体,取0~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20克);从中取约1克的土样放入试管中,加入5毫升蒸馏水,震荡30秒后静置;待土壤微粒下沉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现的颜色与土壤比色卡进行对比,记录pH数值。

②实验与思考

思考分析:推测土壤的保水、蓄水性及保肥能力的强弱;查阅资料,了解土壤的酸碱性是否适宜植物的生长。

工具提示:铁锹、卷尺、塑料盒、天平、放大镜、筛子、漏斗、量杯、玻璃棒、土壤比色卡、pH试纸、蒸馏水等。

(3)轿子雪山地质地貌研学内容设计(见表5)

表5 轿子雪山地质地貌研学内容设计

(4)轿子雪山社会人文研学内容设计(见表6)

表6 轿子雪山社会人文研学内容设计

二、研学活动实施阶段

本文将研学活动的实施环节分为导学、行学、展学三部分,以学生为主体,分别从研学活动实施前、实施时、实施后三个时间段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1.导学

导学是研学活动的基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研学活动的相关事宜,做好行前准备。首先,教师应组织学生学习研学活动方案或者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在行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其次,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最后,为学生安排安全教育讲座,制定应急预案。

2.行学

行学是研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在此过程中,需要配备研学导师,可通过校际联合邀请高校专业教师参与教学和指导,增强对野外基地综合性和不确定性内容的把握能力。[5]学生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依照研学内容完成探究任务,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3.展学

展学是研学活动的内化与升华,能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在研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将活动中的见闻、疑惑以及感悟进行归纳和总结,撰写研学活动报告,并通过PPT展示等形式呈现研学成果。此外,还可以举办摄影作品展览、知识竞答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文化素养,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三、研学活动评价阶段

本次活动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从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和活动评价三个阶段建立评价维度(见表7),主要反映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体验情况与学习状态,检验研学成效,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终结性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学生依据个人与组员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教师根据每组学生研学过程中的表现给予“优秀”“良好”“合格”的等级评定。

表7 研学课程评价维度表

四、总结

昆明通过举办COP15,全方位地展示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轿子雪山作为昆明巨大的“天然物种基因库”,是呈现昆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平台,为研学活动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本文立足乡土资源,创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从实际出发设计研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切身体验、探究地理研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此外,轿子雪山的乡土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人地协调观和家国情怀。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乡土研学方案设计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以促进研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猜你喜欢
轿子雪山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闲话““轿子””
超越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爬雪山
雪山历险记
雪山历险记
官场抬轿子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