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辅导员—专业导师制”运行机制构建与实施探究

2022-07-28 17:04李敏黄丹万黎
成才之路 2022年12期
关键词:护理专业运行机制评价体系

李敏 黄丹 万黎

摘要:护理专业因其专业特殊性,需要学生对本专业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职业依从性。文章从“辅导员—专业导师制”育人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辅导员—专业导师制”的实施目标、“辅导员—专业导师制”的运行机制、“辅导员—专业导师制”的教育效果、“辅导员—专业导师制”的成效、“辅导员—专业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思考六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学生专业依从性和职业稳定度,促进护理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专业导师制;运行机制;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1;G719.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2-0016-03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缺乏专业教师的有效引导,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对职业缺乏认知和认同,职业依从性不高,就业稳定度较差,毕业即转行,造成护理专业后备人才的隐性流失,浪费了高等护理教育资源。针对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育人管理模式的弊端,为更好地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本院自2016年开始在三年制护理专业中探索实践“辅导员—专业导师制”育人管理模式,并研究该模式的运行机制构建和实施。

一、“辅导员—专业导师制”育人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

“辅导员—导师制”育人管理模式,是由二级学院院方、辅导员、专业导师共同参与构成的一种学生育人管理模式。院方负责该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辅导员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管理等,专业导师则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等方面的指导、教育管理,学生需要同时接受辅导员和专业导师的双重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在原有的单一的辅导员管理模式上,对工作内容细化分类,引入专业导师,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制定分阶段专业引领工作职责,稳定学生专业思想,使学生建立职业认同感,加强对学生专业领域上的指导,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辅导员和专业导师的分工合作,两者各行其责,相互支撑,逐步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机制。

二、“辅导员—专业导师制”的实施目标

“辅导员—专业导师制”的实施目标是:通过“辅导员—专业导师制”育人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以稳定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提升就业能力,提高职业依从性以减少人才流失,最终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护理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的。

三、“辅导员—专业导师制”的运行机制

1.构建“辅导员—专业导师制”的管理体系

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整体构建“辅导员—专业导师制”管理体系,并成立“辅导员—专业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各层级管理体系。由二级学院书记、院长担任组长,负责统筹该模式的顶层设计、目标定位,做好组织保障、政策支持、制度设计、平台打造、推进实施等工作。由二级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分管学生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根据二级学院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考量,制定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实施路径、实现载体、评价考核机制、激励政策等。由教学科、学生科负责人负责对专业导师和辅导员的管理、督导和考核,专业导师和辅导员是该模式的具体执行者。各层级之间要有协同合作意识,同心同向同行地担起协同育人的重任,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本育人管理模式目标的达成。

2.制定“辅导员—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1)明确辅导员、专业导师工作职责。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学业、专业成長规律,梳理总结本院单一辅导员管理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内容,明确并细分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各自的工作职责。该模式中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奖助学金评定、日常事务管理等;专业导师的工作内容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个人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专业学习提升、课程选课指导、临床见习实习、科研创新、创新创业、学业提升等方面的指导和引领。

根据学生的培养规律,按照导思、导学、导能、导业、导创的思路和内在逻辑,本院明确了学生自进校后第一学年到第三学年中每一学期专业导师的具体工作任务。第一学期:导思,引导学生建立对专业的认知和认同。该阶段,专业导师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背景、专业特点、专业知识结构、学习方法等,通过组织学生体验职业环境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专业认同感。第一学期,学生从通识教育突然进入到专业性极强且与人体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护理专业学习,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萌生转专业、退学等消极思想。在此阶段,专业导师需要“由面及点”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摆正心态,正确面对问题,掌握学习方法、理解学习规律,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专业导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护理行业的尊崇感,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的严谨性,做好个人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导学、导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帮助其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该阶段,专业导师主要结合本专业特点,分析讲解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指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理念,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针对学生普遍和个别存在的学习困惑,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问题查找座谈会、“一帮一”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第二学期,是学生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一些专业操作技能如穿刺等基本护理技术会让部分学生因动手能力的不足产生挫败情绪。该阶段,专业导师主要指导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针对学生技能方面的弱项,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和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要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客观实际和主观能动,对标对表学业规划,并适时进行相应调整。第三学期,经过一学年的适应学习,此阶段学生的专业思想基本稳定,需要专业导师指导学生适时回顾梳理,总结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查漏补缺,复习巩固弱项,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第四学期:导学、导业,强化临床思维培养,指导学生做好就业准备。进入第四学期,专业导师要注重以实际案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梳理整合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课程之间的联系,拓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空间。专业导师还要结合市场行业需求特点、学生学习情况,做好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清晰自我定位,形成良好的择业就业观,提升就业技巧。第五学期至第六学期:此阶段,学生已经进入临床实习,专业导师主要以线上模式为主,继续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对他们进行指导。要做好心理建设工作,提高学生临床实习心理、身体适应能力;要做好实习安全教育,及时解答学生临床实习的疑问,引导学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搜集提供就业信息,做好就业教育。

(2)制定專业导师的遴选和激励方案。专业导师的遴选原则:护理专业教师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学识、认真端正的教学态度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指导具有较高的热情与责任心。导师分配方案:导师由相关专业的任课教师组成,人员由个人自愿报名与系部指派相结合,一位专业导师每届带1个班级。原则上专业导师是其所带班级的科任教师。激励方案:专业导师的考核评价结果将计入教师个人业绩档案,在评优推先、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并给予一定的工作量经费。

(3)专业导师工作考核方案。为保证人才培养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评价体系涵盖以下三方面。一是量化考评方案。根据专业导师学期工作任务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方案,由领导小组成员分别对辅导员和专业导师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此项为基础性评价,占比40%。二是辅导效果考评方案。由学生对专业导师在辅导内容、方式、效果、运行管理、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评价,此项主要为主观评价,占比20%。三是教育效果考评。主要通过学生个人职业能力测试卷、学生综合素质得分、用人单位调查问卷等方式掌握学生在知识层面、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岗位通用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情况,此项为客观评价,占比40%。

本院要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考评,构成“辅导员—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考评体系,力求多角度、多维度、多层面地掌握该模式实施的具体效果,为不断优化完善该模式提供多方位的支撑。

3.实施对象

“辅导员—专业导师制”的实施从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始,在本院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按照任意抽样法抽取10个班,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个班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个班。

专业导师按照学期工作职责完成固定工作任务,根据考核评价体系和学期工作要点,实验组同学每学期期末需对专业导师进行工作任务量化考核和辅导效果考评。在第4学期结束后和实习结束后,领导小组对实验组同学进行教育效果考评。对照组则完全采用本院传统的辅导员育人管理模式。在第4学期结束后和实习结束后,对照组同学进行教育效果考评。

四、“辅导员—专业导师制”的教育效果

根据表1的对比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在学业成绩、证书获得、职业能力测试、综合素质得分、岗位通用能力等方面,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辅导员—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单一辅导员管理模式。

五、“辅导员—专业导师制”的成效

本院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辅导员—专业导师制”的实践探索,得出该模式总体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的成效主要有:学生更加明晰专业对接的职业,建立了职业认同感;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有效提升,避免了盲目摸索的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就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职业忠诚度得到有效提升。专业导师通过参与学生管理,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促进教学相长。

六、“辅导员—专业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思考

“辅导员—专业导师制”育人管理模式,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是对现有单一辅导员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在该模式中,目前本院重在对专业导师的考核,对辅导员的考核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如何有效促使双方高效密切配合、互相补位支撑,是下一步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一些专业教师自身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在授课之余完成对所带班级的专业指导,在时间上很难得到保障,这导致其不能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还有就是在考核评价体系中,主观考核部分受诸多因素影响,难以确保其真实性,需要进一步改进考核方式和内容。

参考文献:

[1]张艳军,吴静,陈颖.高职药学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6(20).

[2]都城.高职院校学生导师制功能思考与实践[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20(02).

[3]许新国,顾丽云,池欣冉.高职院校“辅导员+导师”双轨制度建设浅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4(02).

[4]金蓓蕾.高校辅导员导师制调查研究———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9(01).

[5]才晓茹.高职院校引入“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rationMechanismof"CounselorProfessionalTutor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pecialty

Li Min, Huang Dan, Wan Li

(Yaan Polytechnic College, Yaan 625000, China)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specialty particularity of nursing specialty, students need to have a strong sense of identity and professional compli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mode of "counselor 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goal of "counselor 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counselor 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counselor 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 the effect of "counselor 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 and the think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counselor 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liance and professional stability,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ursing industr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ursing specialty; 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 operation mechanism; evaluation system

猜你喜欢
护理专业运行机制评价体系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