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高山设施绿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2-07-29 02:15于琴芝杨雄生刘贻坤唐学军管欢梁群汤雪莲高立波蒋玉梅伍永炎
长江蔬菜 2022年11期
关键词:芦笋复合肥营养

于琴芝 杨雄生 刘贻坤 唐学军 管欢 梁群 汤雪莲 高立波 蒋玉梅 伍永炎

导读:资源县绿芦笋除供应广西外,还销往广东、湖南等地,绿芦笋最高零售价达到40元/kg。从品种选择、土壤选择、播种育苗、整地与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资源县海拔400~1 000 m高山设施绿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供同类高山地区菜农参考。

芦笋为百合科多年生蔬菜,又名石刁柏、龙须菜[1],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并被冠以“蔬菜之王”的美称[2]。芦笋以嫩茎为食用部位,质地细腻,清脆,风味芳香,少纤维,顶尖紧密[3];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很高的保健功能,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叶酸以及硒、铁、锰、锌等微量元素,具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能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等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同时还是抗癌药、保健产品的主要加工原料[1~4]。

桂林市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种于露地种植,但因桂林降雨较多,茎枯病发生严重。资源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越城岭山脉腹地,多山地、高海拔,形成有特色的小气候环境,素有“一水四田九十五分山”之称,全县平均海拔在800 m以上,是典型的高寒山区,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年均日照时数1 407.6 h,年均气温16.4℃,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 761.1 mm,无霜期280天。2018年引进芦笋新品种金冠种植成功,虽然产量偏低,每667 m2产量只有150 kg左右,但产品质量好,效益高,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同时,很好地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种植积极性,2019年带动农户28户,其中贫困户5户,户最高收入达到3万元;2020年又引进京绿芦3号等3个品种进行示范,并配套技术服务,通过提升栽培管理措施,产品产量有效提高。目前,主要销售生鲜的初产品,除了供应资源县本地、广西其他地市外,还销往广东、湖南等地,绿芦笋最高零售价达到40元/kg。现总结资源县海拔400~1 000 m高山设施绿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1 品种选择

应选择嫩茎深绿、肥大整齐、质地鲜嫩、不易老化,笋头鳞片抱合紧密,成茎分枝部位高、开散较迟,畸形少,产量高和高抗病品种,如金冠、翡翠明珠等。

2 育苗

2.1 营养土配制

种植前30天,取70%园土、25%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5%三元复合肥、0.5%尿素、1%过磷酸钙和2%氯化钾混匀,装入直径10~12 cm、高10 cm左右的塑料营养钵或营养盘中,再用99%噁霉灵原药1 500倍液进行淋浇消毒,待播。一般种植667 m2大田需2 000~2 200个营养钵或18~32孔营养盘70~130张。

2.2 种子用量和处理

一般种植667 m2大田需要种子100~110 g。将种子放入容器内,倒入清水后搓洗2 min,滤掉漂浮的空秕种子,然后用55℃左右温水浸泡15 min,再放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消毒20 min,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用常温水浸种48 h。期间,每天用30~35℃温水淘洗1~2次,换水1次,防止霉变。

2.3 催芽

用洁净纱布或湿毛巾将处理过的种子包好,放入25~28℃的恒温箱内催芽,种子萌芽前,每天用25~30℃温水分别搓洗种子、纱布或毛巾1次,待3~5天后有1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4 播种

4~8月均可播种,以4月为宜,先将营养钵或营养盘浇透水,然后每钵或每穴播1粒种子,播深1~2 cm,再覆1~2 cm的细土或营养土,播种后在营养钵或营养盘上直接覆盖薄膜保温保湿,约10%的种子破土出芽后撤去薄膜,改用小拱棚覆膜。

2.5 苗床管理

以白天20~25℃、夜间15~18℃为宜,超过30℃时覆盖遮阳网,低于11℃时双膜覆盖,保持土表湿润,苗床见干则浇透水。齐苗后20天左右追施0.3%尿素液,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追施0.3%尿素液1次。当幼苗长至20 cm时通风不揭膜。

3 田间管理

3.1 地块选择

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肥保水性强、透气性好、地下水位低(低于1.5 m以下)、排灌方便的壤土、砂壤土和轻壤土的低盐微酸性地块为佳,海拔400~1 000 m为宜,忌果园地、桑园地等,易使芦笋感染紫纹羽病。

3.2 搭建大棚

大棚架构材料主要有镀锌管、活动阀、0.12 mm塑料薄膜、40目防虫网、卡槽等,棚宽4 m,肩高1.8 m,棚高3.0~3.5 m,长度视地块长度而定,塑料及防虫网顶部和腰部均需卡槽固定,四周边缘均用土固定,并安装有活动区域。

3.3 施基肥和耕翻整地

每667 m2均匀撒施复合肥50~60 kg、腐熟农家肥3 000 kg(或生物菌有机肥400 kg)于地面,然后深翻50 cm左右。每个大棚起畦3行,畦面宽0.9~1.0 m,畦高20 cm,农事操作沟宽35~40 cm,靠大棚侧面的畦则在距棚10 cm处起,整平畦面,每畦中央种植行旁安装1条滴灌带,最后覆盖地膜,待用。

3.4 定植

一般每667 m2种植1 500~1 800株为宜,破膜,在畦中央挖宽10 cm、深15 cm的定植穴,株距30 cm,随挖随植。将幼苗竖直放置于定植穴中扶稳、覆土并按实,然后浇水。定植后30天内,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时浇足底水,确保成活、全苗。

3.5 田间管理

①追肥 第1年不采收产品,以培育地下鳞茎与根系为主。定植20天后,每667 m2追施平衡型复合肥5~8 kg,之后每抽发1批新嫩茎,每667 m2追施1次复合肥8~10 kg。入秋后,幼龄芦笋生长较为旺盛,7月结合培土沟施底肥,每667 m2施复合肥50~60 kg、腐熟农家肥2 000 kg(或生物菌有机肥200 kg),9月中下旬分别重施1次秋肥,每667 m2施复合肥30~40 kg。

第2年及以后年份追肥管理。清园后,在芦笋嫩茎长出地面前7天左右,结合划锄松土,重施追肥。一般3月左右,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在距植株20~25 cm处开深20 cm、宽10 cm左右的沟,每往后一年开沟深度较上一年深3~5 cm,每667 m2追施复合肥(15-15-15)50~60 kg和腐熟有机肥2 000~2 500 kg;6月中旬,嫩笋开始萌发,及时追施壮笋肥,每667 m2追施尿素10~15 kg,采收期间,每月追施高氮高钾复合肥25~30 kg;10月底采笋结束后,结合平垄,重施秋发肥,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复合肥50 kg和尿素15~25 kg,促芦笋培育更多健壮的鳞芽,以延缓母茎衰老。

②水分管理 芦笋蒸腾量小,根系发达,较耐旱。芦笋采收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利于嫩茎生长,提高产量。一般每天灌溉1 h;遇高温干旱天气,可持续灌溉12 h以上。芦笋极不耐涝,雨季应及时排出积水。

③植株调整 a.选留母笋。一般于3月和7月进行母笋选留,选择健壮新笋幼茎作为母茎,母茎不采收,每株保留3~5个,其他瘦小幼茎及时采摘,保证植株的养分供应。母笋选留之后萌发的新嫩茎作为产品上市。

3年以后进入盛产期,芦笋地未发生茎枯病时,直径0.8 cm以下和1.2 cm以上的嫩茎可“剃光头”采收。发生茎枯病的芦笋地,应在雨季来临前,选直径在0.8 cm以上、无畸形、无病虫害的嫩笋作母茎,并清除不合格的母茎,母茎留养初期应有5天以上的晴天。春母茎二年生芦笋留3~4条,三年生以上留5~6条;秋母茎留9条,留足母茎后,新笋一律割除。

b.植株调整。一般芦笋每株可抽生10~15条新茎,及时剔除弱小茎、病茎,保留健壮、粗大、无病虫的茎4~5条,株高1.2~1.5 m时打顶,利于养分集中供应地下根茎生长,疏去繁茂茎的部分枝叶,增加通风透光,防倒伏,减少病虫害。第2年以后管理一致。

④培土软化 采收笋芽前15~20天,进行起垄培土软化。垄底宽55~60 cm,高25~30 cm,顶宽40~45 cm,表面光滑,土壤细碎,内松外紧,为笋芽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

⑤清园 一般在6月底和11月底前进行清园,清除芦笋茎秆、地上残枝落叶及杂草,并将其搬离地块,深埋或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病菌传播。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进行田间土壤消毒(以喷芦笋根部为主)。

⑥培垄 清园后,在立冬(11月7~8日)前后要浇水防冻,适当培土防止冬旱,保护笋芽安全越冬。

4 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茎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等病虫害。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低毒农药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绿色芦笋的目的。

4.1 农业措施

药剂防治是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田间条件恶化,芦笋抗病能力低,病害猖獗,仅靠药剂有时难以防治,采取农艺措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芦笋田分别于立春(2月3~5日)前或立秋(8月7~9日)后及时清除旧母茎,进行一次彻底的清园,消灭潜伏于枯枝败叶和土壤中的病菌,集中处理病株残体是减少初侵染菌源、控制发病的重要环节;采取田间地膜覆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害的发生;尽量把留母茎的嫩茎出土期与雨季错开,避免嫩茎感染;雨季芦笋田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平衡施肥;注意中耕除草、抗旱排涝。

4.2 其他防治

通过张挂黄色粘虫板杀虫;使用微生物菌剂防治病虫害,如用2%苦参碱水剂2 500倍液均匀喷雾杀虫。

5 芦笋的采收及分级整理

5.1 采笋期

1年可采收2茬,第1次在3~6月,第2次在9~10月,但以春夏茬为主,秋茬采收宜轻。采笋持续时间,依株龄、长势、气候、土质、施肥管理等条件而异。

5.2 采笋的时间和操作方法

一般以晴天9:00~11:00、阴冷天16:00后采收为好。工具主要是采笋刀和采笋箱。

采收方法是用采笋刀将长25~33 cm的嫩茎沿地面割下,基部不要留茬,以免侧芽发生而成为病虫害的温床。

5.3 分级整理

采收后的嫩笋分级,不同等级按0.5 kg或1.0 kg规格分装成捆,并将同一等级放入相应的垫有湿布的容器内,然后用湿布盖严,立即送往收购站、加工厂或市场。如暂时不能送走,应将鲜笋严密封盖,置于阴凉无光处临时存放,以0~2℃冷藏条件下保存最好。

猜你喜欢
芦笋复合肥营养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芦笋
——防口干
东北丰磁化炭基复合肥
双色球磁化炭基复合肥
纳米级脲醛缓释复合肥
眼睛需要营养吗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
蔬菜与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