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博物馆馆藏凤鸟纹玉琮探析

2022-08-02 08:27田晓萍西吉博物馆宁夏固原756299
收藏与投资 2022年7期
关键词:静宁齐家玉器

田晓萍(西吉博物馆,宁夏 固原 756299)

一、琮作为礼器的历史渊源

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器物,考古发掘出的都为玉质,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周礼中的“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璧琮以敛尸”的记载,说明玉琮、璧、斧等均属于祭祀礼器。中国古代典籍《尚书·虞书尧典》最早提出宇宙观念,是天圆地方的理论和实践。玉琮这种关乎社稷的祭祀礼器大概也是按此观念制作的。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遗址,距今约5 100年。作为古人祭祀神祇的礼器,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琮在浙江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遗址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最为典型,出土和传世量最多。

凤鸟纹玉琮 西吉博物馆藏

二、凤鸟纹玉琮发掘过程

西吉博物馆馆藏新石器时代凤鸟纹玉琮,玉琮通高11.80厘米,宽7.20厘米,射高1.26厘米,射口内径3.70厘米,重1.20千克。玉琮为土黄色蛇纹石,即蛇纹岩类玉石,内圆外方,中孔较小且两面对钻,两头有凸出的射。琮通体打磨光滑,一面有阴线刻画的凤鸟纹图案,凤鸟长冠,大尾,羽毛丰厚,作站姿,展翅欲飞,姿态枭雄,器型厚重古朴。

1984年,在全区第一次文物普查中,馆长李怀仁在白崖红套村农民家中征得凤鸟纹玉琮。主人说器物是在自家耕田里捡到的,随即李馆长让主人带他来到这片耕田。耕田在阳面坡地上,地表可散见红陶碎片。该区域的农民们多年不断地犁田,不断地捡扔碎瓦片。李馆长凭考古经验,断定这是一处古人类遗址,并和主人商量征购他手中的这件砸器。西吉博物馆馆藏的凤鸟纹玉琮于1980年出土于西吉县白崖乡南湾村西南500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村民在遗址地表犁田时发现。该遗址面积约7 000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2米。地面散见泥质红陶片、夹砂红陶片,经文物部门调查,采集的物品有泥质红陶罐、红陶钵、红陶盆、红陶杯、豆、陶壶、陶瓶、石斧、玉琮。红陶胎质细腻,陶片和器物多饰绳纹、蓝纹、划线纹、乳丁纹、按印纹和附加堆贴纹。出土文物的器型、纹饰、质地等经文物部门初步勘探分析,被确定为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遗存,文物部门将发现这些遗存的地方命名为新石器时代坟曲梁遗址,现该地为县级文物保护遗址(西吉县三普资料汇编)。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我们再次来到白崖乡,进一步对两处遗址进行对比和分析,认定该乡是固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最广,并且是文化堆积最丰富的一处区域。该遗址分布在向阳的山坡台地上,遗址周围有丰厚的红土,可用于制陶,坡下有泉水及雨水冲刷形成的水壕沟,散见于地表的陶片胎质细腻。笔者推测,这里曾生活着一族以制陶为生的原始先民。从这处遗址的地理自然环境推测,该族先民以种植为主业,狩猎、采集为副业,该遗址也是固原分布较广的一处齐家文化遗址。

三、齐家文化遗存

我们从考古学文化类型的角度来了解齐家文化。齐家文化首次发现,是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该文化分布范围广泛,东起泾、渭河流域,西至湟水流域,南达白农江流域,北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该文化类型因首次发现于齐家坪而命名。齐家文化是以我国甘肃为中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该文化已进入铜石并用阶段,时间跨度约为距今4100年至3600年,是黄河上游地区主要的考古学文化类型之一。其在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马家窑文化基础上,发展了一千多年,是一种承前启后的文化。随着对齐家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文化已成为探索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是研究夏商文化起源与发展的主要衔接对象,在历史与考古学领域影响日益扩大。

四、西吉博物馆新石器时代凤鸟纹玉琮凤鸟纹是否为原刻考证

(一)齐家文化玉琮器型考证

西吉博物馆收藏的新石器时代凤鸟纹玉琮属于齐家文化,礼玉琮被国内专家肯定,专家们就凤鸟纹是否为原刻提出了意见。笔者结合近年固原地区出土、发掘的齐家文化玉器,对比西吉博物馆这件玉琮,发现其与隆德县页河子遗址出土的石琮、玉琮的玉料材质、色泽,琮体形制,切琢方式基本一致。页河子玉琮均为素面,器型更为规整精致,打磨光滑,制玉技术有了显著提升。隆德页河子遗址龙山时代遗存年代接近以秦魏家M89和皇娘娘台M38为代表的齐家文化年代。结合在甘肃东部、宁夏南部已发掘的西吉兴隆镇遗址、固原店河村及海家湾墓葬及镇原常山遗址的情况看,它们所属的年代当早于页河子龙山时代遗存而又与后者有继承关系。

(二)齐家文化玉器雕刻纹饰、玉材考证

静宁县东毗宁夏隆德县,北靠宁夏西吉县,“静宁七宝”共计有四琮三璧,玉质晶莹,光洁润泽,其中两件玉琮雕刻有十分罕见的蚕节纹和弦纹,这两件玉琮均出土于静宁治平乡柳沟村,它们是齐家文化玉器杰出的代表。文物考古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国有三大玉系列:北方的红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和西北的齐家文化,而齐家文化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齐家文化玉器出土数量多,制作精美。笔者参加静宁博物馆玉器展览时叹为观止,将展览所见和刘馆长赠送的图书《静宁文物精品图集》仔细对比发现,静宁县出土的齐家玉器选料多为新疆和田青玉和部分蛇纹石玉料,玉质上好,制作的器型规整,纹饰精细,制玉技术比宁夏出土的齐家玉器发达。笔者从图录分析出,静宁博物馆馆藏齐家青玉琮,为静宁深沟上杨村出土。该琮色泽、质料为蛇纹石类玉石,与西吉博物馆凤鸟纹玉琮质料、色泽基本一致。蛇纹属于单斜晶系,主要成分是叶蛇纹石和纤维蛇纹。颜色从绿到墨绿、蓝绿、黄绿都有,硬度4~6,比重2.2~3.6,常赋存于白云石大理岩中。这是我国分布最广和利用最早的玉石材料。

(三)齐家文化玉琮加工技艺考证

隆德页河子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玉琮琮体制作规整,射口凸出较高且圆,中孔较大且系两面对钻,钻孔规整,抛光精细光亮,与甘肃静宁出土的玉琮制作工艺更为接近,只是在选料上,静宁的齐家七宝更为考究。从已有考古发掘资料确定,宁夏南部发现的齐家文化遗存早于河湟地区的齐家文化遗存,但二者关系紧密。页河子遗址玉器略早于静宁治平柳沟村出土的玉器且二者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玉琮表面粗糙

西吉博物馆收藏的玉琮制作粗糙,中孔较小且中部有明显两面对钻凸楞,射口切割平面呈菱形,不显圆形,切割面未被打磨修正,一面阴线刻画凤鸟,图案简单随意,与前两地出土的玉琮相比,工艺制作上有明显差异。西吉已发掘的兴隆镇齐家文化遗址确定其早于隆德页河子齐家遗址。西吉博物馆馆藏玉琮凤鸟阴线刻画随意简单,不是遗址发掘清理的出土物。这种看似用硬器刻画的纹饰在齐家文化遗存中出土的玉器雕饰上较少。齐家玉除甘肃静宁七宝中弦纹和蚕茧纹玉琮中具有高超的雕工技术外,多为素面器。因此,西吉博物馆凤鸟纹玉琮曾被业界质疑其凤鸟是后期刻画的,这种推论大大降低了该玉琮的文化价值。在古人心中,凤是吉祥之鸟,是百鸟之王,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大。凤鸟在良渚文化玉琮上已广泛出现,且雕工十分精湛。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凤鸟纹是二里岗期(商代早期文化,主要在河南、郑州等地,文化发展跨度较长)的变形鸟纹;在商代晚期殷墟青铜器上,鸟纹已成为主要纹饰。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早期鸟纹多长尾高冠。凤鸟纹按照构图形象分为长喙鸟纹、鸱枭纹和雁纹。长喙鸟纹体躯是鸟,头部有一较长的喙:鸱枭纹正面为大圆眼,毛角大翅,盛行于商代中晚期。雁纹,是鸟纹中最写实的形象,是春秋晚期北方青铜器的主要风格。

玉琮立面图

玉琮俯视图

玉琮鸟纹图

(四)古今资料及出土器物对比考证

近年考古资料及出土器物考证,西吉博物馆藏凤鸟纹玉琮上的凤鸟纹应为原刻。(1)此琮首次面世是在1980年,其出土于白崖乡齐家文化遗址,而此遗址并没有与其他文化层叠压或混杂。(2)从器型、玉材、加工技艺等可确定凤鸟纹玉琮为齐家文化礼器,这已是专业领域内的共识。此琮凤鸟刻画简洁古朴,细微观察并无与打磨光滑的琮体不相适应的新痕迹。从王裕昌先生《甘、青宁博物馆馆藏齐家文化玉琮、玉璧研究》一文可了解到,齐家文化玉琮、玉璧器型多样,技法不一,选料多杂。从《固原文物精品图集》(上册)第73页可知,隆德文馆所藏新石器时代(约5 000年前)玉璧出土于隆德凤岭乡胜利遗址。该璧为土黄色,玉料较软,两面对穿孔,一面刻有三道弦纹。弦纹属硬器刻画,与西吉博物馆凤鸟雕刻手法完全相同。隆德凤岭李世选村新石器遗址属于马家窑文化的马厂期,早于固原发掘的齐家文化。齐家文化玉器装饰纹颇具特色,我们今天能见到的齐家玉除大量素面玉外,也有不少是经过精心雕琢或镶嵌有纹饰的,其装饰主要有阴线雕琢、浅浮雕、浮雕和圆雕及镶嵌绿松石等,常见的是细平行线阴刻,这是齐家文化玉器纹饰的一个突出特征。

五、结语

众多考古研究资料证明,西吉博物馆馆藏凤鸟纹玉琮为齐家文化玉器,也是一件难得的齐家玉琮重器,对固原齐家文化发掘和探研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静宁齐家玉器
01-02合刊
BURNING ISSUE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捉蚂蚱真有趣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静宁苹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玉之器
文化之地
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