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体能训练对普通大学生动商水平的影响研究

2022-08-04 07:29王世军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动商体能训练功能性

王世军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动商”概念出现伊始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动商又称为MQ,是运动商数的简称,是近年来在情商、智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论。关于动商的概念界定,当前学术界主要是采用王宗平教授的定义:“动商是个体的运动商数,主要是个体克服自己和周边事物,进行身体运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并释放运动潜力的能力,动商主要包括身体机能、运动素质、运动心理三大板块,是对个体运动能力的综合体现。”[1]当前,国内关于大学生动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而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动商水平和能力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12 周功能性体能训练探讨其对大学生动商的影响,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

功能性训练是一种先进的训练理论,其运用运动链、结构与功能、系统与动作、整体与协同的理念认识人体,并首次提出新的概念群、训练手段和方法,使人们重新认识运动链和核心训练,动作功能和人体结构,以及纠正训练和呼吸的重要性[2]。功能性体能训练是从运动素质、身体素质及机能三个方面进行的训练,在设计上更加明确其功能性。本研究针对大学生探讨功能性体能训练与动商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期得到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动商的具体影响[3]。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项目选取河南省某高校二年级60 名男生为研究对象,测试学生身体健康无其他身体疾病,向抽样学生讲解实验要求和目的,实验对象主观愿意配合本研究。随机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人,对两组学生在研究前进行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

实验周期为12周,对照组大学生参加正常的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实验组大学生除正常参加以上活动外,课外增加4次功能性体能训练(每周的周1、周2、周4、周5)。为了减少变量因素的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体育课授课教师相同,授课内容、教学进度一致。经过12周的干预(表2),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动商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其变化和差异,探讨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动商水平的影响效果。

表2 12周功能性体能训练周期安排

2.问卷调查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学者的问卷调查方式,结合本次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严格遵循体育科研方法,通过四个维度编制大学生运动心理调查问卷,每一个题目根据回答程度分值从5-0依次递减。

3.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的数据统计采用EXCEL 软件,将获得的相关数据录入软件,通过整理、统计、分析,获取研究所需的测量数据链条。调查对象的运动素质、运动心理及身体机能等方面的动商值采用SPSS 25进行计算。

二、结果与分析

本文对大学生动商相关指标分析主要按照王宗平教授提出的运动素质、运动心理及身体机能三个方面进行。通过文献查阅,结合专家意见,最终确定运动素质测量项目涵盖速度、力量、耐力三个方面。其中,速度测量采用50 m 跑;力量测量男女分别采用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耐力测量男女分别采用1000 m 跑和800 m 跑。运动心理通过调查问卷得分进行整理和分析。身体机能主要包括肺活量和身体质量指数两个部分[4]。

(一)实验结果

1.运动素质商数

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除了1000 m跑和坐位体前屈有较大提高外,实验前和试验后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立定跳远、50 m跑、引体向上成绩均有所提高,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立定跳远、1000 m 跑及引体向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50 m跑和坐位体前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素质对比分析数据详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运动素质对比分析

2.运动心理商数

对大学生运动心理的测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内容分别涵盖了运动心理、运动智慧、运动健康理解及运动频率四个方面。内容设置如表4所示。

表4 大学生运动心理的测试表

调查问卷部分主要是对大学生的运动心理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7 道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分值设置为0-5 分,选择非常喜欢得5 分,选择“否”得1分,选择“不确定”得0 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当选择“不确定”时,说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心理把握不足[5]。经过对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对照组实验前得分有一定提高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实验前得分平均值为20.3,标准差为2.45;12周功能性体能训练后得分为29.5,标准差为2.15,实验后心理商数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身体机能商数

根据现有研究,本文最终确定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商数从BMI 指数及肺活量(ml)两个方面测量。肺活量数值越大,说明被测者的最大摄氧量越高,身体就越强壮,运动能力也就越强。BMI 值是大学生身高和体重的重要衡量指标,为便于计算,本次测试成绩结果按照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肺活量测试成绩采用实际测试值。由表5 可知,对照组的BMI 值及肺活量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BMI 值在实验前和试验后有较大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活量值在实验前和试验后具有明显提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即P0.01。

表5 两组学生身体机能对比分析

(二)分析讨论

经过12 周的比较,对照组在耐力素质方面的1000 m跑成绩有显著性提高(P0.05),主要原因是学校使用运动跑步软件,每学期对大学生的跑步次数及距离均有明确规定,促使大学生必须参加跑步,进而促进耐力素质的提高;坐位体前屈的成绩有一定提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对照组大学生的柔韧素质有一定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学校课堂教学内容有八段锦教学,对柔韧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验组通过12周的功能性体能训练,运动素质商数有比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定跳远、1000 m 跑及引体向上三个项目上表现非常显著(P0.01),50 m跑及坐位体前屈也有显著提高(P0.05),说明功能性训练在弹跳、耐力、力量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在速度及柔韧方面虽然提高幅度不及其他素质方面,但是依然有很好的效果。

在运动心理方面,由于体育教学和大学生课外体育氛围的影响,对照组在运动心理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进一步加强;实验组经过12周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对体育运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锻炼的频次得到了加强。随着个体运动成绩和技能的改善,实验组大学生更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正形成良性循环。

在身体机能方面,对照组的BMI 值有所下降,肺活量值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显,说明每周一次的体育课教学及大学生参加部分课外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提高的效果有限;实验组在12周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后BMI值有一定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体重测试有所下降,BMI 值下降幅度有限;肺活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机能有较大提高。

高校设置体育课程,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大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由于受体育项目运动特点及体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影响,公共体育课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学生不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6]。功能性体能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高校还处于初始开展阶段。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功能性训练的参与门槛低,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具有较强的可参与性,能够促进大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对学校体育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对照组经过12周的体育教学及课外活动,在耐力和柔韧素质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在力量、速度、肺活量、运动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的提高,BMI 值有所改善,说明体育课堂教学及业余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对提高大学生的动商能力有积极影响。实验组通过12 周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在耐力、力量、肺活量、运动心理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成绩大幅度提高,明显好于对照组,在柔韧、速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成绩好于对照组,BMI 值也有较大改善。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功能性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的动商能力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二)建议

1.营造体育氛围,传播动商理念

动商主要是挖掘人的运动潜能,增强人的身体素质,调节人的运动智力,培养人的终身体育习惯,促进人的情商、智商、动商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越来越重视“立德树人”和“健康第一”的理念,这也刚好迎合了以人的潜能为中心的动商运动理论。要想提升大学生的动商素质水平,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有助于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将体育锻炼从外在驱动转化为内在动力,最终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体育赛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将比赛成绩纳入最终的学分评定;也可以设定体育锻炼日,强化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7]。除此之外,还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推动校园内外体育文化与动商文化深度融合。

2.利用公共体育课开展功能性体能训练

功能动作训练富有安全性和趣味性,运动规则宽松,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功能性体能训练既能保证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还能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8]。功能性训练源于康复医学领域,是一种先进的竞技训练理论体系,对人体的运动能力和人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9]。功能性体能训练丰富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其先进的训练理论和方法与传统技能教学形成互补,能够明显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3.推进专项课程建设,提高体育运动强度

大学体育专项化教学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打破年级和班级的限制,以大学生实际技能水平为依据开展小班化专项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体育兴趣项目上不断深入学习,争取在一定时间内获得较高的运动技能水平,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10]。实施专项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水平[11]。在体育专项学习中,需要注重运动强度,功能性训练的强度对大学生的动商提升效果十分显著[12]。

猜你喜欢
动商体能训练功能性
基于熵值法的动商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动商理念导向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路径分析
动商理论的困惑及其测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动商与其他智能商数学说的比较与辨析(二)
——动商测试量表、评价标准的探索分析*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