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医用气瓶合格率中的应用

2022-08-05 07:55杜晓鸣王明辉赵俊斌涂宣成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圈员供氧气瓶

杜晓鸣,王明辉,赵俊斌,涂宣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动力科,湖北武汉 430030

早在1988 年,我国就制定了医用氧强制性标准,后经修订被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和GB 8982—2009《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标准,实行药品批准文号和许可证管理制度[1-2]。气瓶属于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容器或包装物[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医用气瓶属于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4]。 特种设备及安全设施的购置与安装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等法律法规要求[5]。

所谓“品管圈”活动,即是指在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主动组成几人(通常7~13 人左右)一圈的活动团队, 以品质管理的简易统计手法为工具,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管理质量的方法[6]。医院后勤部门自2014 年引进品管圈, 期间多次委派职工参加培训、考核、交流。 同时本院每年都举行院内品管圈比赛,积极参加全国品管圈大赛,并多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20 年3 月—2021 年7 月, 在供氧吸引中心组建活动小组,应用品管圈的科学方法,提高了医用气瓶合格率。 通过分析解决该院医用气瓶的使用管理问题,改进了工作制度、提升了服务质量,优化了管理,增强了医院品牌。

1 背景与方法

1.1 背景

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有“生命之气”之称的医用氧气用量剧增,氧气作为呼吸机、ECOMO 等医疗设备的气源[7],属于医用气体。医用气体包括了医用正压压缩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笑气、负压真空吸引系统、麻醉排放系统等[8]。医用气体系统作为医院的生命支持系统[9],保持医用气体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医院医、教、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10]。 医用气瓶作为医用气体的包装物,一旦引发事故,将会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据统计,本院的医用气瓶数量高达400 余瓶,包含氧气、氮气、氩气、氦气、氢气、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及多种混合气的气瓶,近3 年来每年医用气瓶使用量均在8 000 瓶次以上。 因本院体量大、建筑物分散、部分楼栋老旧等原因,本院的医用气瓶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流动性强、存放使用环境复杂等特点。本院医用气瓶均符合国家规定及标准, 但为了保障医用气瓶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医用气瓶的标识、外观、配套仪表和存放环境需得到进一步改善和规范。

供氧吸引中心是保障该院医用气体供应的主要部门[11],隶属该院后勤处动力科。 本部门需重视医用气瓶的使用管理现状,以安全问题为导向,推进安全管理和措施优化,进而提升医用气体的安全保障能力。

1.2 品管圈活动实施

1.2.1 组建品管小组 供氧吸引中心成员自发组建品管活动小组,小组成员8 名,本科学历5 名、专科学历2名、高中学历1 名。通过自荐及投票选出一名圈长,部门主管为副圈长,上届圈长担任指导员。

通过圈会,全票通过沿用上期品管圈名“GAS 圈”。

同时,后勤部门召集历届优秀的圈长组建成立“品管圈推广小组”。“品管圈推广小组”根据“十大步骤”定期组织开展针对圈长们的培训,旨在灌输品管圈的理念,指导品管圈品管手法和统计工具应用,探讨优秀的品管圈案例,还能帮助各品管小组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1.2.2 主题选定 在主题选定阶段,所有圈员对“领导重视程度”“圈能力”“迫切性”“重要性”和“该期达成性”5个评价维度权重赋值,分别计算5 个评价维度的权重平均值。 圈员根据日常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共提出5 个备选主题,接着在主题评价表中,全部圈员分别对5 个主题的5 个评价维度用 “97531 评分法”打分。根据计算公式:得分=A×a+B×b+C×c+D×d+E×e(其中小写字母代表该维度权重值,大写字母代表该维度内的得分, 将5 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乘以该维度的权重赋,然后求和,即为每个备选主题的总分),计算出每个备选主题的总分,总分最高的“提高医用气瓶合格率”为该期主题,见表1。

表1 主题评价表

主题中的医用气瓶包含气瓶、气体、仪表(流量计、减压阀)以及固定装置(推车、防倒架、防倒链)。 除国家强制标准外,本院供氧吸引中心着眼医用气瓶的使用安全和标准化,根据护理部要求,并结合实际,针对瓶体、气体、仪表及固定装置的标识、外观、颜色、老旧程度、存放环境等制定了额外标准。只有瓶体、气体、仪表以及固定装置全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同时达到部门制定的额外标准,才是一套合格的医用气瓶。 医用气瓶合格率的计算公式:

选择该主题对于患者而言, 能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对于医护、科研人员而言,能保障医疗、教学、研究的顺利进行;对供氧吸引中心、动力科、后勤处而言,能提升提高医用气体供应的整体水平,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对该院而言,能提升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患者和职工的人身安全,保障仪器设备的财产安全。

1.2.3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现状把握阶段, 圈员在2020 年3—5 月间,自制查检表,在本院汉口院区抽取5栋楼开展现状调查 (为保证数据的全面性,5 栋楼分别包含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监护室、检验科、科研室、教学室等所有功能类型的科室)。 本次查检记录有效医用气瓶108 套,整合后发现仅有31 套完全合格。根据医用气瓶合格率公式计算出改善前医用气瓶合格率仅为28.70%,见表2。

表2 改善前医用气瓶调查统计

根据现状调查数据, 整理数据绘制出改善前柏拉图,见图1。 利用“二八法则”,在柏拉图上找到该期的两个改善重点:瓶体不合格;超过合格期。

图1 改善前柏拉图

1.2.4 目标设定 圈员结合“品管圈经验值”“工作年限”“学历改善能力”3 个方面,利用圈能力评价表和圈能力计算公式(圈能力=A×a+B×b+品管圈经验值),计算出圈能力为62.72%。 根据品管圈活动计算公式:目标值=现况值+(标准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计算得出改善后目标值为61.66%。

1.2.5 原因解析 针对“瓶体不合格”和“超过合格期”2个改善重点,圈员进行头脑风暴,从“人”“物”“法”“环”4个方面分析产生两个改善重点的原因, 分别绘制两个改善重点的特性要因图(即鱼骨图),利用“97531 评分法”对所有原因进行打分。根据“二八法则”,即得分超过58 分的原因为主要原因(满分=8×9,满分72 的80%为57.6)。 根据得分,可以发现第一个改善重点“瓶体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护士未定期检查更换、野蛮运输、配送前不检查、无标准化入库检查制度。 第二个改善重点“超过合格期”的主要原因是:不知晓管理规范、收货时不验货、仪表校验困难、长期备用被忽略、气体合格证易缺失。在两个改善重点的特性要因图中分别圈出找到的主要原因,见图2、图3。

图2 “瓶体不合格”鱼骨图

图3 “超过合格期”鱼骨图

接着分别对两个改善重点的主要原因进行真因验证,依据“三现原则”(现场、现物、现实)设计真因查检表、再次查检、整合查检数据。分别绘制出2 个真因验证柏拉图,见图4、图5。根据“二八法则”,通过真因整合确定3 大真因:出入库制度不完善、护士未定期检查、仪表校验困难。

图4 “瓶体不合格”真因验证柏拉图

图5 “超过合格期”真因验证柏拉图

1.2.6 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上述3 项真因, 圈员通过多次圈会进行头脑风暴,群策群力提出多条对策。 经过初步筛选,剔除无效对策后,针对每个真因提出了2 或3 条对策。 然后对每个对策的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3个方面进行打分,利用“二八法则”得分高于满分80%的,即为有效对策,共选出了3 条有效对策。圈员对3 条对策进行细化和优化, 最终拟定了3 条具体可行的对策,并严格实施。

对策1:圈员们根据工作经验和现有问题共同修订《供氧吸引中心气瓶出库管理制度》,增添医用气瓶入库的验收和登记工作内容,细化医用气瓶配送过程中该部门与需求科室的交接工作。 制作《医用气瓶出入库登记表》,配合《供氧吸引中心气瓶出库管理制度》加强医用气瓶配的出库检查及登记工作,要求气瓶配送员在《医用气瓶出入库登记表》 中详细记录每瓶气瓶的种类、规格、合格日期、出入库时间、科室等信息,并要求供氧吸引中心的配送人员和接收医用气瓶的医护及科研人员检查、签字确认。 组织该部门员工的进行医用气瓶出入库管理制度培训,加强责任感培养,要求所有员工严格遵守,切实执行。

对策实施后,入库和出库时不符合规定的气瓶及设备数量明显减少,合格率显著提高。 详尽地记录使医用气瓶的流动信息清晰明了,从而提高了医用气瓶供应的工作效率。

对策2:供氧吸引中心联合护理部,对全院所有临床科室进行医用气瓶安全排查,详查全院门诊、住院部、检验中心、研究室、教学室的医用气瓶使用和管理情况,记录医用气瓶的种类、容积大小、仪表种类及品牌、是否有防倒设施、气瓶合格日期、气体合格日期等信息,整理汇总成《全院医用气瓶台账》电子表格。每天由当班人员结合《医用气瓶出入库登记表》更新《全院医用气瓶台账》。每月底由供氧吸引中心主管核对《全院医用气瓶台账》,若发现问题提前与该科室沟通,主动为其更换临期的瓶体和气体。 供氧吸引中心还定制了“医用气瓶信息卡”,分发给各个科室,挂在医用气瓶的瓶阀上。“医用气瓶信息卡”上可以记录并更新气体种类、压强、气体合格期、瓶体容积、瓶体合格期等信息,以此方便医护及科研人员定期检查。

对策实施后,供氧吸引中心掌握了全面详细的全院医用气瓶使用情况。 通过每月一次核对台账,主动发现了隐患,提前解决了问题。 医用气瓶信息卡帮助医护简单快捷的定期检查,气瓶和气体过期发生频次明显减少。

对策3:组织供氧吸引中心职工对全院研究室进行医用气瓶安全检查, 排查其医用气瓶的使用及存放情况,整合问题和隐患。联合动力科和科研处,分别对问题科室下发整改通知单,指明问题与隐患,告知相关规章制度和法规标准,并要求限期整改。 供氧吸引中心根据整改通知,主动与研究室沟通,给出具体整改意见和方案。 同时针对不同需求,该部门采购并储备符合规定的仪表、连接管、转接口等器材设备。为各研究室更换符合规定的流量计和减压阀,安装防倒链,回收不合格的仪表和气瓶。整改完成后要求本院所有医用气体、气瓶、软管及仪表由该院供氧吸引中心和器材科采购提供,禁止无资质、无证、来源不明的“三无”气瓶和仪表等在本院存放使用。

对策实施后,解决了医院研究室的“疑难杂症”,保障了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了与科研、教学部门的沟通,全面掌握了科研工作的需求,强调了医用气瓶使用的规范性,解决了科研教学的用气安全隐患。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圈员于2021 年1 月进行效果确认, 重新查检了108 套医用气瓶:其中92 套合格,合格率由28.7%提高到85.19%。目标达成率为171.39%,进步率为196.83%,改善效果显著。 对比分析改善前柏拉图和改善后柏拉图,发现活动前后改善重点有明显变化,见图6。于2021年5、6、7 月进行持续效果确认,随机抽取检查3 栋楼的医用气瓶, 结果显示医用气瓶合格率均在80%以上,此次品管圈活动改善效果良好且可持续。

图6 改善后柏拉图

同时,该活动小组将可行制度标准化,得到了优化后的《供氧吸引中心气瓶管理制度》、《医用气瓶出入库登记表》以及《全院医用气瓶台账》。

2.2 无形成果

对策实施后,医用气瓶的管理使用规范化和标准化明显提高,医用气体的供应得到安全保障。 因主动发现隐患、提前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该部门的临床满意度显著提高。

从雷达图,见图7,可看出圈员在活动前后各项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品管圈活动潜移默化地将品管圈科学的理念和手法灌输给圈员,无形中提升了员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圈会的形式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提高了员工的主动性。

图7 雷达图

3 讨论

该小组在该次品管圈活动选择关于医用气瓶的主题,通过现状调查过程了解了本院的医用气瓶使用及管理现状,发现了许多问题和安全隐患:规章制度不够详尽、相关责任人不具备医用气瓶常识、复杂的使用及存放环境、气瓶的特性缺陷、仪表校验困难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医院后勤部门重视并严肃对待,需要立即解决并时刻防范。 该圈实施3 条切实可行的对策,通过改进管理制度、加强监察和管控等方式方法将该院的医用气瓶合格率由28.70%提升至85.19%,且改善效果可持续。

但由于后勤与临床科室间的天然壁垒,该次品管圈的改善对策绝大多数是基于后勤部门的改善,存在一定局限性。 医教研人员作为医用气瓶的使用者,也需要关注和重视医用气瓶的使用管理安全。在后勤部门不断完善医用气瓶相关服务质量的同时,医教研人员也应该重视医用气瓶的安全问题,加强关于医用气瓶及相关设备器械的培训与考核。 这样供给方和使用方协作互助、两头发力,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医用气瓶的事故。

医用气瓶属于特种设备,瓶内气体属于化学药品和危险品,对医院的安全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但社会对医用气瓶的关注度较低,医用气瓶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不够严格。 相关仪表器械的价格昂贵、规章制度匮乏、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校验手续繁杂且费用过高、校验时间过长等。医用气瓶需要被重视,也亟待社会投入力量和资源去改善,才能跟上医疗行业的迅猛发展。

该次品管圈活动,全员踊跃参与,在轻松、愉悦、高效的氛围中改善了医用气瓶的管理及使用情况。通过此次品管圈, 该部门的工作质量和临床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得到加强,品管技巧、工作效率和能力明显上升。 修订的规章制度使改善效果显著且可持续。

当前医院管理方式多是以自上而下的命令为主,品管圈则立足于整体,践行于基层。 品管圈可以快速地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同时也可以加强基层员工的服务意识与积极性,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能力。品管圈可以将医院与基层员工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使两者保持可持续的螺旋上升。 以上都肯定了品管圈的意义和价值,确定了品管圈是适用于医院后勤的改善管理活动,是值得使用和推广的。

猜你喜欢
圈员供氧气瓶
基于氧烛供氧的“奋斗者”号载人舱内一氧化碳浓度分析
我国气瓶安全状况分析与讨论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期间患者体重增长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解读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爱的供氧等
压力容器气瓶的结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