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研究
——以Unit 4 Exploring literature 拓展阅读The Old Man and the Sea(节选)为例

2022-08-06 03:53吴燕平
英语教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语言

吴燕平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强调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在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将思维品质作为其重要培养目标,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长期盛行只读文中的信息或语言点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阅读中的思维培养。语言学习与思维培养相辅相成,因此,英语教学要注重学思结合、为思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英语学科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在具体课堂中通过一系列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其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培养多元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内容

阅读材料为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4 Exploring literature 中的拓展阅读文章The Old Man and the Sea(节选)。文本围绕老人的内心独白展开,虽然读起来有些许平淡,但贯穿全文的老人自我激励,给人以强大的力量。不同于声嘶力竭的呐喊,老人的独白在平静中一遍遍重复,让人感受到他的坚定与毅力。

(二)学情

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教师在课前讲授了本单元的生词,扫清了词义障碍,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整体而言,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会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其表达欲望。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学生对文学类作品的阅读理解是浅层的;另外,教师普遍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语言和语法知识的解读,忽视了对文本信息的再加工,造成学生无法对文本的主题意义进行深层探究,其思维品质难以得到培养与提升。

(三)教学目标

鉴于学生的学习特点、语言水平、阅读能力和教学内容,本堂课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描述老人在与鱼搏斗中的情绪变化。

2.分析老人的性格和探讨这段节选的主题。

3.理解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并赏析其语言表达特色。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文本阅读和信息寻读,分析主人公在与鱼的斗争中表现出的心理变化和个性特质。

2.通过文本的阅读体会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表达。

3.创新性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自己如何应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

(五)教学思路

本教学设计基于文本的深度阅读,注重学生在概括、推理、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上的训练,围绕文本主题展开阅读与思维的教学实践。学习活动的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培育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语言知识,指导他们运用语言技能,评析语篇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并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主要分以下六步进行:一是导入。呈现话题,激活学生思维。二是略读。基于问题,厘清文本结构。三是细读。深入理解文本,探讨人物心理与性格。四是深度阅读,探究文本主题意义。五是语言赏析与学习。进行语言赏析并领会掌握,以期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六是语言应用与分享。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发表个人观点,训练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观点,促进理解的升华和思维的深入。同时,通过小组展示活动,归纳和总结本课所学,呈现学习成果,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Step 1:Lead-in

这一步主要是海明威生平与作品的介绍(见图1),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首先,呈现以下内容,让学生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了解《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其次,请学生回顾已经读过的英美名著,有学生提到The Great Gatsby,Jane Eyre,The Merchant of Venice 等,拓宽了视野。

图1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头脑风暴”,了解作者海明威及《老人与海》的相关信息,有些学生还提到其他英美名著,激发了阅读兴趣。这一活动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发其发散性思维活动,而且增强了其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也为接下来的阅读理解和文本赏析奠定了基础。

Step 2:Fast-reading

阅读文本,厘清文章脉络。让学生快速阅读该节选部分,获取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What was going on in the excerpt?

(The old man was struggling with a huge fish.)

2.What’s the story mainly about?

(The story is about an aged man and a huge fish.)

通过一问一答,学生知晓了关键信息,了解了文本大意,厘清了文章脉络。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略读策略关注文本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文本获取目标信息的能力及总结判断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阅读技能于阅读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其获取、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学生快速阅读后可知晓文本的语言特点和主要文意:海明威用简洁、明快、有力的语言描述了老人与一条大鱼搏斗的心路历程。

Step 3:Detailed reading

探讨人物性格,培养发散性思维。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全面、细致地刻画人物,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常万里、张利琴2020)。在学生清晰把握故事情节后,教师设计了探讨小说人物性格的活动,在字里行间分析人物特点,训练其思维。在学生细读文本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What kind of person is the old man? Why do you think so?”让学生分组讨论老人在与大鱼搏斗时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和具体表现。虽然各小组给出的答案褒贬不一,但是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然,大多数小组给出的是正面性格特征。教师把学生想到的形容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见图2),然后让他们找出事实性信息加以说明。

图2

【设计说明】让学生从文本字里行间总结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通过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更清晰的隐含意义。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人物的情绪变化,不仅感受了语言的魅力,还自然地融入文本,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利用诵读、翻译、比较等方式探究老人在与大鱼斗争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独特品格,提升了解读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也为后续的写作练习提供了参考。

Step 4:Further reading

探究主题意义,培养判断推理能力。首先,教师介绍本段节选的背景:一位老渔夫独自一人在海上连续漂泊了八十四天,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没有放弃,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其次,教师呈现一张幻灯片(见图3),并提出两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描述老渔夫身上所发生的一切。

图3

1.What happened to the old man when fighting against the big fish?

2.Why did he keep saying something to himself?

学生围绕以上两个问题再次阅读文本。此段节选生动地讲述了老渔夫与大鱼搏斗时的所想所说。老渔夫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帮手,身体越来越虚弱,他的斗志却越来越顽强。图3 呈现了老渔夫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趋势。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老渔夫不向命运低头,坚持不懈的斗士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的表层信息,而且逐渐读懂了文本字里行间的深层信息或隐含信息。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再读文章理清老人在体力和精神上变化的差异性,从中感知老人的优秀品质。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文章主题:人可以在肉体上被毁灭,却不能在精神上被打败。这样的阅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契机,有利于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帮助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阅读文本中提炼尽可能多的内容与内涵,既达成了深度阅读的目的,又探究了文本的主题意义。

Step 5:Appreciating language

赏析语言表达,培养语言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师生共同选出部分优美句式表达;引导学生赏析并探讨海明威的语言特色,分析其作用,用文中的具体实例证明。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发现:海明威用简洁、明快的对话,干净的修辞,自然的韵调,形成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他所使用的语言和所刻画的形象鲜明、具体,主题却含蓄隐晦,往往只用警句式的语言就能表现其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他的笔调潇洒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也没有刻意渲染和概括,却能入木三分地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体现了自然主义的白描手法。例如:

You are killing me,fish,the old man thought.But you have a right to.Never have I seen a greater,or more beautiful,or a calmer or more noble thing than you,brother.Come on and kill me.I do not care who kills who.

【设计说明】以上这些活动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和张力,认识到优秀文学作品往往呈现出独特的个人特色,以激发他们主动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此外,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应为内容而读,为思维而教,为语言而学(葛炳芳2015)。文本文字简洁质朴、平淡真切,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的源泉,也是读后续写练习极好的模仿语料。

Step 6:Applying language

学以致用,激发创新思维活力。在本堂课的输出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口头表达活动,即讲一个自己的励志故事或对待困难的态度。引导学生联系个人学习与生活实际,谈谈如何以老渔夫为榜样,克服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在小组内讲述,其他同学帮助修改、补充,然后让每个小组推荐选手面向全班展现。例如:

S1:In the first term of senior high school,I didn’t know how to cope with continuation writing,which was foreign to me.At first,I felt very depressed.Encouraged by my English teacher,I began to read more and recite some excellent examples.After much practice,I came to know how to make beautiful sentences and write an essay well.Now I understand we shouldn’t be beaten by failures but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m.As a saying goes,nothing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S2:After reading the text,I have learnt a lot from the old fisherman.Now my English isn’t good,but I believe that temporary difficulty is no defeat.I should take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difficulty in life.I will set a practical learning goal and then make every effort to achieve the goal.Though I may meet with many difficulties,I’m sure I will have perseverance and a strong will to overcome them.Believe it or not,if you keep on,you will succeed in time.

【设计说明】虽然反对在阅读课上只教语言点,但语言始终是英语教师进行阅读课堂教学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将语言要素渗透在文本加工与信息输出的过程中,强化语境的作用。这一活动联系学生生活,引导他们进行有意义的表达和交流,促进知识的迁移创新和运用,不断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此外,黄远振(2017)指出,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转引自徐雁光,2018)。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话题能帮助学生独立运用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形成个性化的思维产品,将阅读与思想认识和价值观融为一体。因此,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深刻体验文本的主题意义,并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生活实际,实现了思维迁移与创新。

三、教学反思

(一)阅读教学与思维品质的培养应融为一体

培养思维能力是随着对文本的深度解读的阅读教学活动产生的。表层理解关注文本信息,而深度阅读则开启思维。深度阅读主要指为了达成深度理解而层层深入的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点、情感和态度、写作意图等,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及其现实价值等,还要了解文本中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鉴赏语言文化。“鉴赏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鉴赏以文本为凭据,又不局限于文本;它能促使人们联想和想象,引申和扩展课文的主题思想,开发智力,唤起创新意识。”(秦秀白、蒋静仪、肖锦银,等2010)可见,阅读教学中有思维,在思维中进行阅读教学,两者是互相依赖、融为一体的。因此,教师在语篇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激发其探究热情。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意去思考、去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认知、价值取向。

(二)语言学习与思维品质的培养应相辅相成

语言学习是语言学习者学会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语言学习者须不断进行由语言的输入到输出的训练,并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既使思维品质得以提升,又使语言学习走向深入。可见,语言学习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习得大量的语言知识。教师要通过输出活动和设置情境,帮助学生运用这些语言知识进行创新性表达,而这种表达应是严谨的、有序的,以此训练其思维的逻辑性。显然,思维需要借助语言,而语言学习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程晓堂2018)。因此,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阅读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王淑娅2021)。

结语

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语言学习就难以达成目标。然而,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还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思维,把语言、文化和思维融合在英语学习活动中。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语言
语言是刀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我有我语言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