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二附院:“升降沉浮”谋发展

2022-08-08 06:01刘文生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4期
关键词:附院中医药天津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把中医药思维融入管理发展中,进一步升效率、降风险、沉事情、提士气,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万象更新,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形成的独特经验,进一步为其发展提供了利好机遇。

作为天津市三大中医医疗中心之一,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天津中医二附院”)在党委书记李正全、院长雒明池的带领下,坚持平战结合的总体策略,探索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之路,即强化“安全、稳定、廉政”的红线思维,坚守“服务、技术、成本”的底线思维,建立“学科、人才、特色”的主线思维,通过抓安全生产、优质服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精细化管理等工作,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具体实践中,该院把中医药思维融入管理发展中,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升降沉浮”指导医院发展,进一步升效率、降风险、沉事情、提士气,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三线作战

近年来,天津中医二附院坚持医疗救治、疫情防控、对外支援三线作战,各条战线都取得了不俗成就。在李正全看来,这与医院坚持党建、业务“两手抓、两促进”,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密不可分。

他介绍,医院率先建立政治安全、生产安全、医疗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同部署、同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清朗的政治生态,营造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医院党委创新开展“四个一”工程,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参加一次导诊、一次教学活动、一次病房交班、一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或党课,践行“四个走遍”,着力解决制约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这是领导班子带头转变作风的体现,我们希望以此推动医院上下同欲,共促发展。”李正全说。

如医院聚焦“一老一小一急一投诉”问题,将破解老年患者就医难作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改善医疗服务。通过设置“老年患者综合服务中心及助老服务点”和老年患者专用自助机区域,实现专属区域专属服务;通过简化诊疗流程、丰富挂号途径、引入共享轮椅、推进志愿服务等多种措施,切实提升老年患者就医获得感。

天津中医二附院注重用文化“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全院上下以“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为榜样,发扬“逆行、担当、坚守、奉献”的二附抗疫精神,先后派出医疗队员支援湖北、河北、上海,在抗疫前线开展火线入党,成立抗疫临时党支部、党员先锋战斗队和疫情防控突击队,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此外,医院党委联合河北区住建委、江都路街道党工委、中建三局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发挥合力推进天津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科研教学平台和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

学科建设筑牢根基

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春天,但天津中医二附院领导班子对现实保持着清醒的认识。雒明池表示,历经几千年发展的中医药事业,在不断传承创新的同时,也遭遇了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用好现代评价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几千年的经验,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

如何把中医药的疗效说明白、讲清楚,把中医药传承好、发展好、创新好,是摆在行业面前的课题,也是天津中医二附院承担的时代使命。

近年来,医院始终牢牢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以创建中医特色现代医院为战略目标,以建设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中医)为核心任务,持续强化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疑难疾病的能力。

雒明池介绍,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医院在中医药重点学科的设置与布局上发挥导向作用,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

医院制定了“促尖保中提低”的学科发展战略,着力发展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3个天津市顶尖学科,突出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学科发展;以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动相关学科共同发展,同时发展中医疫病学、康复学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提高薄弱学科发展水平,做到全院所有学科整体提升。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管理团队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为保证学科发展战略充分落地,医院召开学科建设会议,组织重点学科“一拖多”,建立互助学科发展小组,促进整体发展提升;制定学科管理制度与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制度,促进学科管理制度化和精细化;设立学科评价体系,促进个人发展与学科发展的双赢格局,将个人在学科学术方向的贡献度与学科考评、个人晋升等挂钩,探索个人—团队—学科的闭环管理模式。

医院为学科发展提供经费支持,搭建学术发展平台,形成具有更新性和成长性的团队。同时为科研工作开展提供公共共享实验平台,方便科研工作者在院内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小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等各类实验,并联系其他平台发展为共建平台,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广泛的平台和更便捷的条件。

2021年7月,天津市中医康复中心在天津中医二附院挂牌成立。该中心将利用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优势特色,整合天津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资源,打造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市级中医康复中心。

康复中心将开展中医药康复技术、方法研究和应用,梳理中医康复诊疗方案,筛选、制定心脑血管、呼吸、肿瘤、骨伤等重大疾病的中医康复方案并应用推广。同时,中心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成中医康复医联体,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动中医康复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使百姓共享中医康复成果。

多措并举之下,天津中医二附院已逐步形成了适合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兼具科学规范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体系,这不仅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基础,也将为中医药发展“说明白、讲清楚”提供强大的支撑。

特色服务彰显担当

从创新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诊疗模式,到建立集“预防—急救—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模式,天津中医二附院不断用特色创新服务,彰显中医医疗中心的担当。

副院长张朝晖介绍,医院发挥中西医结合技术优势,深入挖掘中医特色专科,扎实推进创伤中心、中医康复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4个中心建设,构建多学科“一站式”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机制,获批天津市新冠肺炎多学科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中心和天津市中医康复中心,探索制定中医特色康复诊疗规范。

医院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医综合治疗室建设,建立了脑病康复、心脏康复、中医外科康复、骨伤康复、儿科康复、脾胃病康复6个亚专科的中医康复中心,同时探索建设康复体验馆,根植中医大康复发展理念,将中西医康复技术辐射到重点临床科室,打造中医特色专科品牌。

为进一步深化药学服务内涵,医院于2019年开设了医学药学联合门诊,临床药师在开展病房查房的基础上又走进门诊,从管理药品质量和单纯的处方调剂角色转向管理患者用药安全、监护患者用药过程的角色。该院创新性地采取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结对子”的工作模式,药师与医师共同查房,与临床医师信息保持同步,参与科室疑难病例讨论,直接参与用药方案制定。医院还强化中药制剂联合开发应用,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实施中药制剂“名医、名方、名药”工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

医院还全力打造“智慧医疗”智能平台,深化信息系统一体化提升改造,完善智慧门诊建设,引入AI智能诊断系统,辅助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断、治未病筛查等工作。积极推进“互联网+护理”“互联网+药学”等服务,探索建立中医标准护理路径,构建中医特色鲜明的护理健康服务模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当前大好发展形势下,天津中医二附院正守正创新、笃行不怠,坚持在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上下功夫,强化区域功能定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以初心践行使命,以实干勇开新局。

猜你喜欢
附院中医药天津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如果天津有“画”说
专家集体跳槽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高校为1300余名湖北学子寄加餐券
《天津之眼》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