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 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2022-08-09 11:00杨建华
云南农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芒市龙头企业产业化

杨建华

(芒市种子管理站,云南 芒市 678400)

芒市目前有52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培育培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市30多万人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达到2 000多元。但仍存在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和服务主体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强农惠农政策尚不完善、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等制约因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强化对外宣传,提高芒市农业品牌知名度,才能不断促进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快速壮大。

一、基本情况

芒市目前有涉农产品加工企业148家,农产品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州(市)级龙头企业36家。龙头企业占农产品加工企业33.8%,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6家,占农产品加工企业10.8%。涉及产业类别有粮食、糖料、果类、茶叶、畜禽、水产、咖啡、橡胶、坚果、蔬菜、石斛、芭蕉芋、林产业、辣木14个产业。其中粮油加工企业9家、茶叶加工企业9家、果蔬加工企业6家、养殖企业8家、糖业加工企业2家、饲料加工企业4家、其他类加工企业12家。据统计,龙头企业共有从业人员5 602人,农产品加工总产值91.77亿元,销售收入73.1亿元。带动农户153 853户,带动全市30多万人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达到2 000多元,产品不仅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还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特别是咖啡、茶叶等产品出口交易额达1.7亿元。

二、发展现状

(一)龙头企业实力

根据国家和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办法,认真做好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新增认定和运行监测淘汰工作。2021年新认定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市)级3家、监测2家、淘汰3家。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入驻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园区,通过项目政策扶持,提升农产品加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水平。

(二)企业集约化经营

近年来,通过芒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产业强镇等项目的打造,推动了芒市咖啡、茶叶、遮放贡米、鲜食玉米等农特产品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走品牌化道路,带动和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将龙头企业打造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骨干力量。

(三)企业与农户利益共同体

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帮扶、土地流转、吸纳就业的方式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利益联结机制,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完善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支持示范创建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有机衔接,推动联合发展、融合发展、抱团发展、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引导龙头企业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

(四)企业产业链

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区和加工强县。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助推有条件的村发展“一村一品”项目。支持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循环综合利用,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售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百千万工程”振兴乡村产业。

三、存在问题

(一)基地规模集中度不高,产出效益低

芒市农业产业多,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着“要什么有什么(指品种)和要什么没有什么(指数量)”的尴尬境地。基地面积小、不集中、产量低、产值低、效益低,严重阻碍了芒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如遮放贡米品种退化严重,不耐贮藏,茶叶良种化程度低等。

(二)龙头企业规模较小,竞争能力较弱

在全市现有的龙头企业中,年销售额达10亿元的企业只有2家,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积累能力不强,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管理力量不足,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不强,再加上产品加工缺少深度,产品研发滞后,系列化、多元化的产品体系不健全,且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的企业较多,精深加工企业较少,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销售原料及初级产品的层次(特别是茶叶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致使企业的再发展受到制约,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三)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带动力不强

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和服务主体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中利益分配关系不规范,产业链条出现脱节现象,农民只在种养环节中有所获利,在加工、销售等增值环节中得到的实惠却很少。企农关系大部分还停留在“买和卖”的层面上,形成合作和股份关系的较少。“订单农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企业对农产品生产的策划、组织、推进缺少系统指导,有时候企业与农民在农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上的矛盾也比较突出,相互间的信用意识比较淡薄。

(四)产业化发展缓慢,需加大扶持力度

从整体上看,由于受资金、政策等因素制约,芒市强农惠农政策尚不完善,虽然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但目前落实落地情况不够理想。如用电、用地、用水等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地方税收优惠、财政资金扶持、金融服务等措施难以到位,企业负担过重。

(五)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引领作用不强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少,业务范围有限,模式比较单一,很多以产前、产中、产后的某一个阶段为服务对象。缺乏专业服务人才和管理队伍,专业能力不足,多以自发的、零散的、单一的个体户服务为主,很难做到全方位服务。

四、建议意见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只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了,才有能力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建议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资金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降低项目财政资金支持门槛高度,为想要进行加工设备改造、引进先进精深加工设施设备的企业顺利享受到各级财政奖补资金的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快速壮大。

遮放贡米规模化栽培

(二)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

通过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提高做特“绿色食品牌”发展空间和动力,力争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追平全省平均水平。促使“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创造更多产品附加值、税收收入和就业机会。

(三)打造提升品牌知名度

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做强做响芒市农业品牌。鼓励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展“三品一标”等规范性认证,加强品牌农产品包装标识使用管理,提高包装标识识别度和使用率,打造企业品牌。强化对外宣传推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品牌宣传活动,逐步由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向全国高标准农产品的高度转变。

(四)加强组织化队伍建设

建立能够提供土地流转中介职能的服务组织,通过提供流转信息发布、签订规范合同、矛盾调解等服务促进土地规范流转、有序流转。同时加强培训指导,对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创办、运行等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使其规范运行。

猜你喜欢
芒市龙头企业产业化
西南铝某6×××系汽车板实现产业化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帕布巴升座庆典在芒市举行
广东“5+1”全链条给农业龙头企业“点睛”
海南橡胶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
红色动漫的经济价值与产业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