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化瘀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8-11 06:46张芝芝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库巴症候缬沙坦

张芝芝

(邳州市中医院心内科,江苏邳州 2213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也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临床多根据患者的病症表现,给予其血管扩张剂、强心药、利尿剂等药物治疗,但长期用药可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低钠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1]。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心悸”“心痹”“怔忡”等范畴,治疗应以标本同治为原则,兼顾虚实两方面。温阳化瘀汤属于活血化瘀、益气温阳、利湿消肿中药方,研究发现,以该方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比较理想[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2021 年8 月邳州市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探讨温阳化瘀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其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邳州市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最小50岁,年龄最大85 岁,平均年龄(66.42±5.13)岁;病程最短1 年,病程最长19 年,平均病程(8.68±6.23)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22 例,Ⅳ级18 例;其中,冠心病25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 例,风心病5 例,扩张性心脏病5 例。治疗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最小51 岁,年龄最大84 岁,平均(66.76±5.81)岁;病程最短2 年,病程最长20 年,平均病程(8.59±6.40)年;NYHA 心功能分级:Ⅲ级25 例,Ⅳ级15 例;其中,冠心病22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 例,风心病6 例,扩张性心脏病4 例。两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纳入标准:NYHA 心功能分级介于Ⅲ~Ⅳ级;住院患者;西医诊断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心痹的诊断标准[4],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水肿、乏力、脉沉细等;患者和(或)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低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严重贫血及合并肿瘤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对症治疗,包括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β 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治疗,及低盐饮食指导、科学运动干预等生活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给予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90001,规格:50 mg/片),口服,50 mg/次,2 次/d,连服28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阳化瘀汤治疗。组方:制附子6 g,生晒参6 g,薤白9 g,黄芪20 g,当归10 g,桃仁9 g,红花10 g,茯苓10 g,葶苈子10 g,猪苓6 g,泽泻10 g,泽兰10 g,桔梗6 g,苦杏仁6 g,枳壳9 g,炒麦芽20 g,鸡内金20 g,神曲20 g。由邳州市中医院制剂煎煮,以清水煎煮,每剂取药汁300 mL,分早晚温服,日服1 剂,连服28 d。

1.3 观察指标

(1)中医症候积分:两组治疗前、治疗28 d 后,分别评估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以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评估[4],内容包括气促气短、心悸、胸闷痛、倦怠乏力、畏寒、四肢水肿等,各项分值均为0~3 分,患者若无上述症状,计0 分;患者上述症状为轻度,计1 分,患者上述症状为中度,计2 分,患者上述症状为重度,计3 分;总积分越高,表明临床症状越严重。(2)心功能:两组治疗前、治疗28 d 后,分别检测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 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6 min 步行试验(6MWT)距离,以评估心功能改善情况。检测血浆Nt-pro BNP 水平时,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高速离心处理后留取血浆,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临床疗效:治疗28 d 后,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评价标准评定两组疗效[4],结果分为优、良、差三等。患者心功能改善2 级以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优;患者心功能改善1~2 级,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为良;患者心功能未改善,临床症状无变化,为差。优良率=优率+良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LVEF、6MWT 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 检验;性别、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症候积分组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 后,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2.2 心功能指标组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LVEF、Nt-pro BNP 及6MWT 距离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的LVEF 高于对照组,血浆Nt-pro BNP 低于对照组,6MWT 距离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

2.3 临床疗效组间比较

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由心脏泵血功能发生障碍、心排血量不足、血液灌注量减少等原因导致心脏功能、结构发生改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体液潴留、呼吸困难及全身疲乏等[5]。该病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风心病、扩心病等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治疗难度大、容易反复,且呈进行性加重,致死率极高[6]。目前,临床上已具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成熟方案,且取得确切疗效,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药、正性肌力药物等。沙库巴曲缬沙坦是近年来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该药可在人体内被代谢为脑啡肽酶抑制剂,可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还可抑制醛固酮和肾素释放,减少脑钠肽降解,从而有利于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逆转心室重构[7]。不过,研究发现,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反应[8],故临床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祖国传统医学将慢性心力衰竭归入“心悸”“心痹”“怔忡”等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阴阳两虚,导致心脉瘀滞,尤其是阳气虚衰,导致心、肾发生病变。在治疗该病时,应坚持标本同治的原则,兼顾虚实两方面。温阳化瘀汤主要由制附子、生晒参、薤白、黄芪、当归、茯苓、葶苈子、猪苓、泽泻、炒麦芽、鸡内金等药物组成,方中生晒参性温热,具有大补元气、补气通阳的功效,可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并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的作用[9];制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可增强心肌收缩力;黄芪可补心气,辅以茯苓、泽泻,可起到健脾消肿、利湿的功效;黄芪还可降压、利尿,增加患者的心排血量;当归活血化瘀,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葶苈子具有平喘、利水的功效,可增加心排血量,降低患者的肺静脉压[10]。上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益气温阳、利湿消肿之功效,可使患者的本虚得扶,获得标本兼治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8 d 后,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血浆Nt-pro BN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6MWT 距离长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也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温阳化瘀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温阳化瘀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取得显著疗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库巴症候缬沙坦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芥末糖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