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采用针刺联合清脑复健方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08-11 06:46刘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证候组间缺血性

刘洋

(北大医疗淄博医院中医内科,山东淄博 255000)

当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病种类型,而缺血性脑卒中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又占据了极大的比重。该病是由于脑部血管因血栓性梗阻使脑部供血闭断,导致相应的供血区域脑部神经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最后发生坏死,继而诱发一系列神经缺损症状,如感觉障碍、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偏瘫等[1],虽然与心肌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相比该病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其致残率极高,若不能得到科学而及时的治疗,会永久性地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之后的生活质量将极大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早期可通过及时的溶栓和(或)经皮血管介入术解除梗阻,恢复阻断血流,但对已经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则需要通过在恢复期实施有效的康复干预措施,才能最大程度恢复和重建神经功能。我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中医康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 年6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66 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对象,观察针刺联合清脑复健方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6 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神经专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中医辨证判定为气虚血瘀证;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残疾者;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急性期、脑外伤者;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脏器功能不全者;严重感染者;恶性肿瘤者;合并其他神经疾病、精神类疾病等不宜参与研究者。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全部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 人。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18 例、15例;年龄51~75 岁,平均(64.82±5.49)岁;病程15~30 d,平均(23.4±2.5)d;伴发病(含一体多病):高血脂23例,高血压12 例,冠心病11 例,糖尿病11 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16 例、17 例;年龄50~75 岁,平均(65.66±6.07)岁;病程15~28 d,平均(22.6±1.9)d;伴发病(含一体多病):高血脂20 例,高血压15 例,冠心病13 例,糖尿病10 例。两组的各项一般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048,规格:20 mg)口服,10 mg/d,1 次/d;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口服,100 mg/d,1 次/d;同时针对患者的伴发病进行对症治疗。共治疗6 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清脑复健方治疗:(1)清脑复健方。组方:黄芪30 g,鸡血藤、丹参各20 g,当归、桃仁、川芎、赤芍、川牛膝各15 g,红花、地龙各10 g,炙甘草10 g。每剂药加工成中药免煎颗粒2 包,以热水冲服,早晚各1 包。(2)针刺。取穴:百会、天枢、四关、前顶、后顶、肝俞等,以平补平泻法进针,得气后各捻转2 min,留针15 min,隔日针灸1 次。共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及中医证候积分[3]改善幅度均不低于90%;②显效:患者治疗后NIHSS 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幅度均低于90%但不低于70%;③有效:患者治疗后NIHSS 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幅度均低于70%但不低于30%;④无效:患者治疗后NIHSS 评分和(或)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幅度未达到有效水平。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即神志恍惚、半身不遂、口舌歪斜、面色晦暗进行评分,分数越低则患者症状越轻微。

(3)于治疗前后采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4]、Brunel 平衡量表(BBA)[5]、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6]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平衡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估,NIHSS 评分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MoCA 评分、BBA 评分及SS-QOL 评分越高患者认知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越好。

(4)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神经肽Y(NPY)水平,检测方法均为酶联免疫吸附法。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性别、疗效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中医证候积分、NIHSS 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神志恍惚、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及面色晦暗积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2.3 两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平衡功能、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NIHSS、MoCA、BBA、SS-QOL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MoCA、BBA、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BBA、SS-QO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平衡功能、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3 两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平衡功能、生活质量对比[(),分]

2.4 两组实验室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BDNF、Hcy、NPY 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cy 及NP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BDNF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Hcy 及NPY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DNF 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实验室指标对比()

表4 两组实验室指标对比()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已有相对成熟的治疗方案,患者发病后可立即转运到各地区有卒中中心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早期血管再通。而在治疗完成后,患者进入脑卒中恢复期后,需及时进行康复干预,以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发挥剩余神经组织的代偿能力,重建其整体神经功能。而在脑卒中康复治疗领域中,中医治疗应用较为广泛,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中医将缺血性脑卒中归入“中风”范畴,认为本病系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7]。本病群体多为中老年人,盖因年龄日渐衰老,或饮食不节、情志失达而耗伤精血,进而气血虚衰、阴阳失衡、营卫不固,而致外邪入侵、气血逆乱,终而闭阻脑络,脑髓失养,发为中风。本病根在气虚,表在血瘀,因此,活血化瘀、醒脑通脉为本病的治疗核心法则。

清脑复健方中,黄芪行气利水,鸡血藤活血通脉、兼以补血,丹参活血化瘀,当归活血通脉,赤芍化瘀,川芎活血行气,川牛膝祛风通络、活血利湿,红花及桃仁活血化瘀,地龙通络,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可发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益气通脉的功效。

除内服汤剂外,中医外治法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也已广泛应用[8]。针刺能够刺激特定腧穴,产生一系列电生理及电位改变,并刺激人体内分泌调节,产生一系列生理性调节作用。本次针刺疗法选穴中,百会是任督二脉交汇之处,针刺百会可调节气血阴阳平衡;四关是手太阳大肠经腧穴,针刺该腧穴能够通达三焦,平衡脏腑气血;针刺天枢可活血化瘀,兼可理气;针刺肝俞可理气明目;针刺前顶可醒脑祛风、通脉安神;针刺后顶可升清降浊、行气健脑。上述取穴可辅助中药汤剂的疗效,增加其行气活血、化瘀通脉之功。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Mo-CA、BBA、SS-QOL 评分及BDNF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NIHSS 评分、Hcy 及NPY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针刺联合清脑复健方的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采用针刺联合清脑复健方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升其神经功能。

猜你喜欢
证候组间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