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及其难点

2022-08-15 00:42马泽军王文建蒋辉胜李仕海许顺鑫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南漳县调运无害化

刘 荣,李 勇,马泽军,王文建,蒋辉胜,李仕海,许顺鑫

(1.南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南漳 441500;2.南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湖北 南漳 441500;3.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7)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广、感染率高,死亡率可高达100%,非洲猪瘟病毒对环境耐受力强,在肉品、血液、组织、粪便以及养猪场、交易市场、屠宰厂、无害化处理场、运输车辆等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1],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2]。非洲猪瘟传播媒介广,46%的发病与运输工具(车辆)、人员有关,34%的发病与饲喂泔水有关,19%的发病与生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运有关[3]。非洲猪瘟病毒尚无有效的疫苗,为了应对该疫病,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防控成效显著,县内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控制。

1 南漳县非洲猪瘟防控情况

猪为六畜之首,素有“猪粮安天下”之说。南漳县是传统的生猪养殖基地,是国家级百万头生猪调出大县,养猪业是南漳县农业优势产业,2021 年生猪出栏量100 万头,居湖北省前列。非洲猪瘟在中国发病传播后,南漳县通过各种防控措施,群防群控,群策群力。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成效显著,生猪产能逐渐恢复,2021 年全县生猪出栏82.03 万头。南漳县还存在生猪贩运监管难,违规调运生猪时有发生,缺乏运猪车辆清洗消毒设施,清洗消毒管理机制不健全,消毒措施落实不到位;无害化处理不规范,车辆、人员传播病毒的风险较高等问题[4]。

2 南漳县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2.1 监管生猪调运,严防非洲猪瘟传入

2.1.1 加强生猪落地监管 严格监管生猪调运,加强边界查验管控工作,执行“一车一档、验资出证、验证通行”,严防未经检疫生猪流入。县域内所有生猪养殖场从县外其他地方(非疫区)调入的生猪一经落地,就向镇畜牧服务中心报告,镇区防疫监督员对调入生猪进行临床健康检查、开核查检疫证明及非洲猪瘟阴性证明,并按5%的比例采集鼻咽拭子和血样,送南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饲养。

2.1.2 打击非法贩运,堵住防控薄弱环节 南漳县是山区县,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与襄阳、宜城、荆门、远安、保康、谷城等市县接壤。常有小货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运载着没有检疫证明的仔猪走乡串户叫卖,边远乡村的老百姓可能购买到了问题猪导致发病。针对该现象,南漳县及时采取措施,组织技术人员上门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广泛开展非洲猪瘟宣传和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居民对非洲猪瘟严重危害性认识,增加防范意识;多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生猪违规调运。2021 年依法查处非法调运贩卖生猪案件7 起,其中两起为猪贩用三轮车走乡串户私运偷卖仔猪。南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及时采样检测,对发病生猪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并对农户栏圈等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处置及时得当,没有引起疫病传播,事后对贩运人员依法立案查处。南漳县长期严打生猪非法贩运,高压之下基本上看不见走乡串户的仔猪售卖场景,规范了仔猪交易。

2.2 推行定点屠宰,切断病毒传播

南漳县牧兴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于2020 年12 月建成,是南漳县第一个A 类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年可加工生猪50 万头。牧兴公司采用先进的流水线设备,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同步检验检疫,确保了肉品安全。南漳县域内所有生猪一律在牧兴公司定点屠宰,在进屠宰场前,对每一头生猪采样进行非洲猪瘟核酸检测,确保进场屠宰的生猪健康。对私自屠宰行为,由县农业执法大队加大执法力度,昼夜巡查,一经发现,按法规打击私屠滥宰窝点,对屠宰设备进行查封。在节假日,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一方面印发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广泛宣传,另外一方面对城乡结合部,隐蔽的屠宰户,分专班轮流巡查。经过大力治理,杜绝了私自屠宰行为。

2.3 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切断传播链条

南漳县禾和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有限公司地处武安镇与九集镇交界处,对全县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同时,推进规模化养猪场在场区外新建病死猪暂存冷库,一批猪清理一次或定期清理冷库并消毒。全县70%规模猪场已建成与其生产量匹配的无害化收集冷库,减少无害化处理车靠场频次,降低感染风险。各乡镇畜牧中心及防疫员密切关注病死猪处理情况,上门指导养殖户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对栏圈进行彻底消毒,建立无害化处理台账,同养殖大户签订动物养殖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承诺书。南漳县通过一系列措施,严防病死猪流入市场。

2.4 整县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切断病毒传播

南漳县因地制宜,一场一策,积极探索畜禽粪污治理之路,大力实施畜禽粪污治理“四化”建设,整县推进畜禽养殖粪污治理资源化利用。一是畜禽粪污减量化排放。制订并严格执行县域畜牧业发展规划、养殖业污染治理规划和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三区划分。严防死守生态红线,适养区在粪污不外排的前提下,根据养殖场周边土地消纳粪污能力,明确载畜量,确定养殖生产量,做到科学定产。推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降低养殖过程中的粪污生产排放。二是畜禽粪污全量化收集。根据养殖场畜禽养殖数量和粪污产生量,统一标准建设完善配套的收集设施,做到固体液体废物全收集、不外排。三是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对收集的畜禽粪污采取厌氧、好氧发酵等多种处理方式达到无毒、无害,变成可以安全使用的有机肥料。推广建设生猪异位发酵床218 家,同位发酵床97 家。四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引进和培育专业化的粪肥、水肥运输施肥企业、合作社17 家,第三方粪污处理中心和有机肥生产场户9 家,促进种养对接和农牧循环。

2.5 加强县级兽医实验室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检测能力

南漳县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监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 年筹备建立高标准兽医实验室。标准的实验室设计,规范化操作流程,合理的实验操作布局,全新的环境为检测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随着实验室的完善,实验室检测人员培训力度的加大,检测能力、水平、质量等整体提高,为重大动物疫病诊断、防控提供了支撑,提高了县域内非洲猪瘟检测速度、准确性。

2.6 抓好动物疫病防控队伍建设,联防联控

为了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南漳县不断提升防控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技术过硬、反应迅速、处置到位、战斗有力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队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全县防控人员采取各种培训方式,包括线上观看视频培训与线下集中现场指导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老手带新手,熟练带生疏,请专家教授讲课等多种形式,对防控工作中突出问题和短板地开展有针对性培训,循序渐进,取长补短,不断更新提高。通过加强培训,在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做到了上下联动,步调一致,反应迅速,处置及时到位,确保南漳县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2.7 优化非洲猪瘟疫情监测,及时预警

基层和猪场自行进行非洲猪瘟监测,力量薄弱,时效性差,结果不准确。为了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南漳县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全县各镇区畜牧兽医防疫人员对所划定责任区,对责任区内猪场及散养户定期巡查,发现养猪户猪异常情况及时上报镇区畜牧中心,镇区畜牧中心派技术人员上门做出初步诊断,并根据实际需要采集血样或拭子样本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检测结果及时作出处置决策。第二,开展非洲猪瘟感染状态调查,一个季度做一次全面排查,对规模养猪场、散养农户、屠宰场、饲料供销点、商场超市、餐饮单位、运输车辆和调入生猪和猪肉等做病原核酸检测,掌握病原动态,溯源并及时消灭传染源。第三,复养场或者长期空栏场启用前必须采集环境样品,通过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后方可进猪苗。第四,与餐饮企业、集体食堂等签订承诺书,要求其严格打包好厨余垃圾,不提供给养殖场,定期对厨余垃圾抽样检测。

2.8 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压缩病毒滋生空间

南漳县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及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广泛宣传消毒灭源和防疫条件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消毒灭源和防疫条件整治意识,调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的积极性。由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对村(社区)干部进行消毒技术培训,提高养殖业从业人员的消毒常识和消毒技术,确保消毒灭源活动的效果。6 月下旬至9 月底,全县集中深入开展了阻击非洲猪瘟百日行动,重点抓好防控知识大宣传、动物疫情大排查、违规调运大打击、落地监管大规范、泔水喂猪大清理。对农贸市场,生猪交易场所,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对养殖场及乡村道路开展消毒灭源,反复清洗,多次消毒,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做到无空当、无死角,杀灭疫病病原,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消杀工作结束后采集环境样本进行实验室病原检测。

2.9 完善车辆清洗消毒设施,加强入境消毒检查

第一,在入县境高速、国道、省道等要道入口建立10 个入境检查消毒站点,降低病毒通过运输车辆传入的风险,守住“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全天候24 小时值守,在出县境检查消毒点加装高清电子摄像,对逃避检查、逃避消毒的运输车辆进行抓拍处罚。所有入境调运车辆在检查消毒站点消毒,领取消毒合格证明,方可在南漳县境内通行。对无消毒证明的调运车辆进行查扣,逃逸的予以处罚,并取消在南漳县调运生猪资格;对其调运的生猪不予开具动物检疫证明票具;生猪养殖业主有权拒绝和驱离无消毒合格证明的车辆入场装载、调运生猪。第二,推动代养公司在养殖密集区建立了车辆集中清洗消毒点,进行二次消毒。第三,推动全县规模猪场建成车辆洗消烘干通道,对靠近养猪场的饲料车、物资车、拉猪车等再次消毒。

3 南漳县非洲猪瘟防控难点

3.1 专业技术人员紧缺

县级畜牧兽医单位难以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人手不足,随着实验室检测项目、数量、频次的增加,技术人员短缺突出,不能满足检测需要。从事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青壮年数量少,部分还是兼职,有断档的风险。

3.2 乡镇畜牧兽医体系不完善

自2005 年湖北省乡镇“七站八所”体制改革以来,乡镇畜牧兽医中心“人、财、物”并入乡镇,成为单纯的服务组织,没有执法权,畜牧生产监管力度弱;兽医队伍青黄不接,老化、弱化、边缘化;基础设施投入和财政保障力度不足;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低,不利于防疫防控工作开展,难以提供足够的技术指导和行业监管。

3.3 生猪流通调运监管难度大

非法调运屡禁不止,且隐蔽性更强,生猪流通调运监管难度大,有外来病原输入的风险。

3.4 小、散养户难以做到高标准防控非洲猪瘟

生猪小、散养户占到较大的比例,存栏100 头左右的生猪养殖场多为传统的房前屋后小型养殖模式,养殖设施陈旧,防疫设施差,防范能力薄弱,抗风险能力差,易传播扩散疫情[5]。养殖户不能完全实现封闭生产,杜绝不了工作人员出入场区,不能有效改进生物安全措施和流程,受生猪价格的影响,难以维持高成本的安全防控。

4 小结

非洲猪瘟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中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6]。南漳县是生猪养殖大县,为确保南漳县生猪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农业执法大队,各镇区畜牧中心,乡村防疫员整体联动,形成防控合力,全方位内防外堵[7]。总结南漳县的实际经验,有利于形成南漳县防控特色,进行技术创新,降低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的风险,保障猪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南漳县调运无害化
基于人员分配的舰载机出动调运指挥模型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彩色笔动起来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农业部:鼓励规模养殖,集中屠宰,限制畜禽调运
南漳县城区幼儿园健康体检情况分析
铬渣及铬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实践应用
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
调运肉牛应激反应继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南漳县农机办开展送补贴、送机械下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