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线照射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2022-08-24 01:54任丹丹马新王文晶周易
青岛医药卫生 2022年4期
关键词:类风湿活动度关节炎

任丹丹,马新,王文晶,周易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河南 洛阳 471000)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慢性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外周关节非特异性炎症[1],发病较为缓慢,病变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呈进行性破坏,致使受损关节出现功能性障碍,并出现疼痛、发热、肿胀、僵硬、畸形等表现。类风湿关节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关节障碍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类固醇激素、甾体抗炎药和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物以及生物制剂等,对改善临床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有明显作用[2]。对于已产生不可逆性的关节破坏,特别是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除采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外,重视患者的关节锻炼和促进功能的恢复也是临床治疗重点。运动疗法是以功能训练为主要手段,以器械和手法为辅助,着重改善或重建患者的躯体功能[3]。远红外线照射可使浅表组织产生温热反应,通过热传导加强深部组织温度,从而扩张组织血管[4],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消散。本文探讨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远红外线照射联合运动疗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男31例,女性21例;年龄41~59岁,平均(50.38±6.62)岁;病程7~33月,平均(24.21±5.03)月。观察组男27例,女性26例;年龄39~60岁,平均(49.88±6.26)岁;病程5~31月;平均(24.06±5.32)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临床指南和医嘱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1)急性期运动疗法:指导患者早期以卧床休息为主,尤其是踝关节和膝关节受累患者应避免受累关节的活动和负重,卧床休息时应由负责人员注意患者的功能位摆放。帮助患者腕背伸40~45°,掌指关节和各指间关节屈曲,拇指为对掌位;休息时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髋关节和膝关节伸直后在外侧垫一软枕。健侧卧位:健侧肩关节前屈90°,患侧肩关节前屈30°,两前臂之间垫一软枕,膝关节伸直,腕关节和手部取功能位,髋关节前屈45°。在患者休息时每2h进行一次体位变换。帮助患者加强受累关节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维持5~10s后休息,5~10min/次,2次/d。关节疼痛有所好转后减少制动时间,指导患者进行关节的小范围运动,由近端向远端进行,活动范围<30°。(2)慢性期运动疗法:此期患者每次运动前应按摩损害关节20s。①近端指间关节:指导患者肩关节伸直、肩前屈,用力握拳,使关节可屈曲至最大角度,然后最大程度张开手指,重复10次,左右手交替。②腕关节:患者取坐位,右前臂放于桌面,手部悬空,左手握住右手手掌,进行手掌的掌屈和背伸,并将腕关节桡偏、尺偏至最大范围,左右手交替进行,重复20次。整体结束后进行10次腕关节环转运动。③肘关节:指导患者掌心向前靠近身体,手臂弯曲可触肩后再伸直,重复进行20次。④肩关节:指导患者靠近墙壁,在墙壁上进行手指的上下移动动作,逐渐增加肩关节前屈幅度,达到最大前屈角度后停顿10s;双手背后,握住椅背,然后缓慢远离椅背,身体直立,肩关节后伸至最大范围,坚持10s,所有动作重复5次。⑤膝关节:患者取仰卧位,用力使膝关节贴紧床面,然后屈膝至最大角度,保持10s后休息,重复20次。⑥踝关节:患者双手扶墙,前后站立,前侧下肢屈髋屈膝,踝背屈,保持10s后休息,重复5次,双侧交替进行。

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远红外线照射。根据患者需红外照射的不同关节指导患者选择侧卧位、仰卧位或俯卧位,并指导患者充分暴露需要照射的关节;调整灯头高度至患者需照射部位30cm,灯头中心需对准照射关节,以患者自感温度合适为宜,避免温度过高灼伤患者皮肤,20min/次。每次照射结束后应移开照射灯头,观察患者皮肤和感受。均持续干预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分别于干预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和晨僵得分。①关节肿胀:0分表示无肿胀现象;3分表示轻度肿胀,可见附近骨突;6分表示肿胀较严重,与骨突相平;9分表示肿胀十分严重,高于骨突。②关节疼痛:0分为无疼痛;3分为轻度疼痛,可忍受;6分为重度疼痛,影响睡眠;9分为重度疼痛且难以忍受。③关节压痛:0分为无压痛;3分为关节边缘重压时有痛感;6分为被动活动时有压痛,且表情痛苦;9分为重度疼痛且患者退缩。④晨僵:晨僵时间<1h为0分;≥1h但<3h为3分;≥3h但<5h为6分;≥5h为9分。

(2)炎性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均采用仪IMMAGE800型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采用I2000SR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采用ESR-30型全自动动态血沉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

(3)关节活动度: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双膝关节活动度、双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度。膝关节:患者取仰卧位,将测角器轴心放置于患者膝关节,固定臂与股骨纵轴平行,移动臂与胫骨纵轴平行。踝关节:患者取俯卧位,双足放于床缘外,轴心置于腓骨纵轴线和足外缘的交点,固定臂与腓骨纵轴平行,移动臂与第5跖骨纵轴平行。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和晨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比较分)

2.2 两组炎性指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CRP、RF、抗-CCP和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炎性指标比较

2.3 两组关节活动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左膝、右膝关节活动度和左踝、右踝背屈、跖屈角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关节活动度比较

续表3 两组干预前后关节活动度比较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常因关节的疼痛和肿胀不得已制动,长时间制动易造成患者关节萎缩,活动受限,严重者甚至出现关节畸形,对生活造成极大负面影响[6],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但患者对此类疾病的重视程度较低,就诊意识差,造成部分患者无法及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除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外,后续的康复手段同样重要。运动疗法主要针对不同关节给予针对性训练,从而改善活动范围和肌张力[7]。远红外线照射广泛应用于软组织挛缩、烧伤创面等的治疗中,其消炎、缓疼痛效果明显。

类风湿关节炎多存在炎性反应,大范围的关节活动可能造成炎症复发,加重疼痛。类风湿关节炎还易累及四肢小关节,造成各个受累关节的骨性强直和尺侧偏斜;同时还易造成踝关节受累,并以踝关节为首发症状。运动疗法通过对膝关节、踝关节和腕关节等小关节进行日常训练,改善患者肌肉挛缩和黏连,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最大范围。同时运动疗法还可借助运动牵拉关节周围各处肌肉,促进挛缩组织的伸展,从而改善关节僵硬;运动还可改善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加速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从而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8]。远红外线照射可通过红外线的温热原理改善关节组织的缺氧状态,从而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减轻关节水肿程度,缓解关节疼痛和关节压痛[9];远红外线的照射还可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从而加快炎症的消除。红外线光的照射还可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从而抑制抗5-羟色胺的释放和分泌,再次抑制炎症的发展,并减少组织黏连程度和关节疼痛感,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10]。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左膝、右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左踝、右踝跖屈、背屈角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晨僵评分和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F、CRP、抗-CCP和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远红外线照射联合运动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各项改变效果更优,在缓解患者关节疼痛和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关节活动度方面效果更明显。

综上所述,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远红外线照射联合运动疗法在临床中有积极意义,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症状,减轻患者炎症反应表现,提高患者关节活动范围。

猜你喜欢
类风湿活动度关节炎
治类风湿关节炎得戒烟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