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产后尿潴留早期盆底肌锻炼的效果观察

2022-08-24 01:54刘兴冉张海玲梁艳
青岛医药卫生 2022年4期
关键词:尿潴留肌群盆底

刘兴冉,张海玲,梁艳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产后尿潴留主要是指产妇产后8h后仍无法排尿,分娩过程中盆腔神经丛、膀胱等受到子宫的压迫,导致产后膀胱内残余尿液不能自行排出,甚至出现排尿障碍,下腹部膨隆、膀胱充盈[1],约14%的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尿潴留。无痛分娩由于药物作用导致产后尿潴留风险增加,如处理不及时可影响子宫收缩,增加产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2]。早期盆底肌训练可提高盆底肌肉收缩力,有助于排尿功能的恢复,本文旨在观察早期盆底肌训练对无痛分娩产后尿潴留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9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无痛分娩产后尿潴留产妇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1例,年龄19~33岁,平均(23.84±3.76)岁;观察组52例,年龄20~32岁,平均(24.02±3.8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中产后尿潴留诊断标准[3];(2)产后6~8h无法自行排尿,且下腹膨胀,膀胱呈充盈状态;(3)导尿测量膀胱残尿量在100mL以上;(4)患者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尿路狭窄、尿路梗阻;(2)严重泌尿系感染的患者;(3)神经系统存在严重疾病;(4)由于膀胱肿物或其他的原因引发尿潴留;(5)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及骶尾部热敷,具体操作为:对患者进行产后指导及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疏解不良情绪;采用50~70°C的温开水对患者外阴进行熏蒸,15min/次,1次/d,采用温度约为70°C的热水袋敷于患者尾骶部,热敷20min,以促进盆骶部和膀胱的血液循环,1次/d,完成以上操作后,嘱产妇平卧休息约10min,如有便意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协助下及时如厕,持续干预7d。

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及尾骶部热敷的基础上增加早期盆底肌锻炼,具体措施为:(1)于产后返回母婴同室后即开始盆底肌锻炼;指导患者了解盆底肌群的具体部位、作用及注意事项。(2)患者取仰卧位,将两指放入产妇阴道内,嘱患者在深吸气的同时进行自我收缩会阴、肛门及尿道,并放松大腿部肌肉,维持约5s,呼气时放松5s,感受盆底肌群的收缩情况,若两指感受到压力,提示收缩有效。每次持续训练10min,以10min为1组,2组/h,持续干预7d。

1.3 观察指标

(1)盆底肌力水平: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阴道测压计评估两组患者阴道静息压(VRP)和阴道收缩压(VSP)。

(2)膀胱功能:于干预前后采用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LUTS)评定两组患者膀胱功能,共包含7个项目,每项0~5分,总分0~35分,评分越高提示膀胱功能越差;采用膀胱尿压测定系统评估两组患者膀胱压力及膀胱容量。

(3)排尿情况:在干预前后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测仪(广州市普东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测评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并记录24h单次排尿量及日排尿次数。

(4)临床疗效:干预后,在产妇自主排尿后采用B超对其膀胱残余尿量进行检测,显效:膀胱内残余尿量<50mL;有效:膀胱内残余尿量50~100mL;无效:产妇不能自主排尿且残余尿量>100mL,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盆底肌力水平

干预7d后,观察组VSP、VRP参数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水平比较

2.2 膀胱功能

干预7d后,观察组LUT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膀胱内压力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比较

2.3 排尿情况

干预7d后,观察组干预后膀胱残余尿量、首次排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排尿情况比较

2.4 临床疗效

干预7d后,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49/51)较对照组80.39%(41/5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11,P=0.0345)。

3 讨论

产后尿潴留主要是由于随着孕周的增加,呈垂直状态的子宫会增加盆底支撑组织的压力,妊娠与阴道分娩会对产妇肛提肌等相关肌群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肌肉无法获得神经支配[4],此外,还可造成盆底组织结构及功能异常,导致产妇盆底肌肉、韧带、筋膜等组织被过度牵拉,影响盆底组织功能[5]。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的损伤,是造成产后排尿异常的重要病理基础。无痛分娩药物作用于骶丛神经,可使膀胱逼尿肌、内括约肌功能暂时性丧失,膀胱收缩功能降低,进而加重尿潴留。骶尾部热敷可兴奋骶尾部排尿功能相关神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排尿功能恢复[6]。在产后早期通过指导产妇进行有意识的盆底肌收缩锻炼,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有利于产妇排尿功能的恢复[7]。

盆底肌包括浅层肌肉和深层肌肉,其中深层肌肉以尿道外括约肌和肛提肌为代表,是控制排便的主要肌群[8]。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易导致盆底肌群及神经丛损伤,引起盆底肌群麻痹,进而导致盆底肌收缩能力降低[9]。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7d后,VSP、VRP参数均较对照组增高,表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水平。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可帮助患者锻炼盆底肌肉,通过增强周围肌肉组织及神经反射提高盆底肌收缩能力,可在短时间内实现恢复肌肉神经支配、传导等作用,缩短肌纤维代偿性生长期,提高肛提肌和横纹肌肌力,增强对逼尿肌收缩功能的控制,以达到增强盆底肌肌力的目的[10]。相关研究表明,产后进行早期盆底肌功能锻炼可增加盆底肌群肌力,促进松弛的盆底肌恢复[11]。

相关研究发现,妊娠和分娩会对盆底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2]。中枢神经是控制膀胱信号传导的重要通路,中枢神经受损后可导致支配尿道、膀胱的神经纤维受损,进而引起尿道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控制失衡。分娩后,患者腹壁呈松弛无力状态,膀胱储存量上升,膀胱壁受到腹壁的压力降低,导致膀胱内蓄积尿液,引发尿潴留。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短,膀胱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减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膀胱内压力较对照组高,LUT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提示早期盆底肌训练可有效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改善排尿情况。在骶尾部放置热水袋提高排尿神经反射敏感度,同时可提高骶髓内排尿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膀胱逼尿肌收缩能力,促使膀胱产生有力收缩,同时能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减轻会阴及周围部位水肿,从而改善排尿功能[13]。早期可通过放松训练的方式促使患者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带动相关肌群、腰骶部盆腔筋膜及膀胱肌肉产生规律性运动,增强盆底相关肌群肌力,促进神经反射功能修复或改善,有助于消除膀胱肌麻痹,恢复膀胱功能,提高排尿量,减少残余尿量[14]。本文结果显示,干预7d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提示在骶尾部热敷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训练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产后尿潴留患者骶尾部热敷结合早期盆底肌训练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升盆底肌肌力水平,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排尿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尿潴留肌群盆底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