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板块式教学”让小说教学生根开花
——以六上《桥》教学为例

2022-08-25 03:14苏孝聪江世国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老支书板块小说

文|苏孝聪 江世国

“板块式教学”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要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让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呈板块状分布排列。板块相对独立,每个板块对应一个教学目标。

六年级上册《桥》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生命桥”的老支书的光辉形象。全文短短511 个字,却被分成了27 个自然段,篇幅虽短,情节却跌宕起伏,冲突不断,扣人心弦,耐人寻味。

笔者尝试以《桥》为例,来谈谈“板块式教学”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一、明确目标,把握情感

《桥》作为小说单元的首篇课文,承担着为单元教学领航的任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笔者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和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习得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感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作为千千万万党员缩影的老支书对人民群众深沉而又无私的爱,进一步体会和平年代里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制订合理而又有引领意义的教学目标,既能保障本课教学重点突出、顺利开展,又能为后续阅读整本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对课文以及课后习题的研读,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8 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整体把握小说情节。

3.找出描写环境(雨、洪水、桥)的句子,初步体会其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4.通过学习描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进而体会和平年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以及共产党的伟大。

这四个教学目标,有难度,有深度,有梯度,层层推进,逐层深入。

二、依据学情,设计板块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小说并不陌生,很多学生读过各种各样的中外小说,如《三国演义》《小英雄雨来》《鲁滨逊漂流记》《童年》等,甚至读过各种各样的网络小说,但也仅仅停留在读过内容,知道一些故事情节的感性认知层面,而对于小说的基本特点,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却不甚了解。笔者根据这一学情,将小说《桥》一课的教学设计成为四个板块,既分工明确,又条理清晰,以期帮助学生习得小说的阅读方法,感受人物的光辉形象。

板块一:基于预学,初步感知,梳理情节

1.以“桥”导入,梳理情节。

授课伊始,教师板书课题“桥”,告诉学生这是一篇新的文体——小说。通过这一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对小说这种文体有哪些认识?使学生知道“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而后又提出:本文以“桥”为题,会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接着出示预学单,让学生尝试认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从文中能提取哪些信息?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完成预学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并对《桥》一文的情节做简单的梳理。最后让学生用自己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桥》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梳理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能读会写,初步感知。

请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支书或洪水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反复诵读。

这一环节既落实了自主识字、写字的目标,又让学生通过诵读词语,初步感知老支书的平凡与伟大以及洪水的肆虐无情,为下一板块的教学做了情节上的铺垫和感情上的积淀。

板块二:紧扣情节,多角度品读,感受形象

《桥》这篇微型小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短句多,最长的句子30 个字,最短的句子只有短短的两个字,如“像泼。像倒”四个字,两句话,却言尽了雨之大,雨之猛,情况之危急。读之令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针对这一特点,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请学生仔细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有感情地诵读汇报。

1.聚焦环境,感受桥之险。

(1)自读自悟,初品环境之恶劣。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环境(大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自读自悟,初步感受本篇小说的句式特点,以及环境的恶劣、情况的危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

(2)指名诵读,细品“桥”之险。

抓住“咆哮”“一米高”“舞蹈”“狞笑”“舔”等词语,边读边想象,读出洪水的肆虐可怕。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进而明白: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突出了环境的恶劣,情况的危急,“桥”之险;简短语句的运用,突出了紧张氛围,预示着死亡在步步逼近。

(3)播放暴雨洪水肆虐的视频,再次诵读感悟,渲染氛围,为老支书的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光辉形象做铺垫。

2.聚焦人物,感受老支书之伟大。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迟一分钟过桥,意味着离死亡就更进一步。面对生死抉择,人们极度害怕,慌乱不已。唯有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做出了别样的抉择呢?

学生再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支书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批注对老支书的印象,细品“老支书是一位怎样的人”。(小组合作交流,见表1。)

表1

(1)聚焦老汉神态。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学生通过练读这一句话,从中体会“不说话”的老支书和“乱哄哄”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危险,人们乱作一团,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自私地逃离,而“不说话”的老支书,却让慌乱的人们“停住脚”。“他像一座山”,这一比喻,更突出了老支书临危不乱、心系村民的伟大形象。

(2)聚焦老汉言行。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男生、女生分组赛读,体会情感。在读中体会“揪”与“推”形成的鲜明对比,感悟老汉的双重身份——党员和父亲。在对人民群众的大爱中,也深藏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再读再悟老支书两次饱含不同感情的“吼”,深刻体会面对危险时,作为党员的老汉在群众和亲人面前不徇私情,以身作则,又爱子心切的崇高形象,使得老汉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这一板块设计,旨在告诉学生,我们读小说时不仅要关注情节,还要知道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务的。对人物恰当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更能起到丰满、突出人物形象的目的,借此习得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板块三:寻味冲突,揣摩精妙,体悟情感

《桥》虽然篇幅短小,仅有短短的511 个字,情节却跌宕起伏,冲突不断。

1.依据情节,感受冲突。

表2

2.揣摩精妙,体悟情感。

思考:从这些冲突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后顿悟:本文最大的冲突并不是面对危险老支书如何抉择,而是当儿子与群众的生命同时受到威胁时,老支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群众。

3.妙笔生花,升华情感。

思考:从小说的结尾,你感受到了什么?能从老支书、儿子或老太太的角度写一写吗?

小说的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为前文老支书和小伙子之间的冲突作了无言却又震撼人心的“脑补”,进一步升华了老支书光辉高大的形象。

4.回味文本,悟“桥”之真谛。

交流讨论:为什么以“桥”为题?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深深地领悟“桥”的象征意义:是党性和人性的光辉融合成的,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是一座永恒的“生命桥”。作为基层党员的老支书面对危险和生死,舍小家保大家,舍亲人保群众,时刻谨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用自己的言行守护着人民,而他却只是中国千千万万党员中的一员,一个缩影!

板块四:拓展阅读,举三反一,内化运用

类文阅读《船长》,比较老支书与船长的形象特点,继续巩固小说阅读的习得方法,从而达到举三反一,内化运用的目的。

“板块式教学”的组织,相对而言比传统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要容易得多,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上来。但在组织中,教师需时刻做好板块间的衔接与过渡。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应及时给予点拨和帮助,从而收到教学层次简洁清晰、教学环节步步紧扣、教学过程扎扎实实的效果。

猜你喜欢
老支书板块小说
乡村老支书
咱村的老支书
老支书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本周热点板块表现个股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
好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