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强化肌力训练对帕金森非运动性障碍患者的影响

2022-08-25 01:57秦长江王美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5期
关键词:运动性经颅帕金森

秦长江,於 婧,王美华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江苏扬州225000)

帕金森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肌肉僵硬或强直、并在静止时出现震颤,活动缓慢、机体无法保持平衡。随着国内高龄老人的增多,帕金森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这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1]。目前,药物治疗是帕金森重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患者活动和平衡能力下降,无法进行日常生活,且治疗后恢复时间较长,所以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提高机体各项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在帕金森非运动性障碍患者中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强化肌力训练,分析取得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本院收治的134例帕金森非运动性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各项诊断结果显示符合帕金森非运动性障碍者;②病情处于稳定状态,认知功能正常者;③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④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下实施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因感染或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疾病者;②合并较严重骨折者;③听力功能和视力功能障碍者;④合并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7例。对照组男48例、女19例,年龄50~67(59.12±2.16)岁;Hoehm-Yahr分期:1期59例,2期8例。研究组男27例、女40例,年龄52~69(60.03±3.23)岁;Hoehm-Yahr分期:1期25例,2期4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假性刺激和常规训练,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假性电流对患者病变位置进行刺激,并指导其进行常规训练。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地转身、伸手拿生活物品、站立训练、体位转移、下肢的负重训练等,每次训练20 min,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训练的力度和时间,共训练4周[3]。

1.2.2 研究组 实施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强化肌力训练,具体内容如下。①经颅直流电刺激:选取微电流刺激仪,并将电流方式设置为直流电模式。刺激前,应保证室内的温湿度,减少噪音的产生,选取规格为4.5 cm×5.5 cm的电极片,其中阳性电极片粘贴于患者额叶左侧背部外侧区域,阴极电极片粘贴于眼眶上部位置,电刺激强度控制在1.2 mA,每次治疗时间保持为20 min,1次/d,每周休息2 d,共治疗4周[4]。治疗前,应对患者刺激部位的皮肤进行抗阻测试,当其抗阻指标较高,可将皮肤应用乙醇棉球进行擦拭,或将网状帽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调整电极与皮肤之间接触的密切程度,从而使皮肤对电刺激的抗阻能力降低[5]。②强化肌力训练:a.躯干。患者取侧卧位,做体轴为中心的回旋运动,责任护士利用双手,分别扶住肩部和髋部,采用适当的力度是肩部与髋部做相反的别动训练;取仰卧位,双腿靠拢并屈膝抬起,帮助患者将双膝和双踝进行固定,指导其进行左右摆动训练,可自行完成也可由责任护士协助完成;取坐位,利用上肢将躯干回旋,并做主动的旋转和屈伸训练;取站立位,主动进行躯干的旋转和屈伸训练[6]。b.臀肌。取仰卧位,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屈髋抱膝活动及交替屈髋训练;取俯卧位,并拢膝盖与下肢同时向上抬起;取站立位,将膝盖位置合并,做下蹲训练。同时也可单腿站立,根据耐受程度保持一定时间[7]。c.腰背肌训练。三点式:取平卧位,将退步弯曲,利用头、双手、双脚3个部位组成支撑点,将身体撑起,保持10 s,此动作重复进行,每次10下,2次/d;随着病情恢复,进行五点式的训练,利用头部、双肘部、两足将身体支撑,保持10 s,重复此动作,每次10下,2次/d。飞燕式:取俯卧位,将上部躯干抬高,包括头部、颈部、胸部等,将双手向后伸展,同时抬高双下肢,是身体形成一个弧线,保持10 s放下,重复训练。d.腹肌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进行直腿抬高、仰卧起坐、屈膝抱胸等训练,每种训练方法持续5 min,休息1 min后进行下一个训练,每日训练2次[8]。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两组日常活动能力,共包括10项内容,总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越强[9]。②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两组运动功能,总分为3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好;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评估两组平衡功能,共包括7个检查项目,应用3级评分法,总分为0~14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平衡能力越差。③采用蒙特利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两组认知功能,量表包括定向能力、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及思维操作6个项目,总分为3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10]。

2 结果

2.1 两组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及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及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MoC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MoCA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帕金森非运动性障碍患者均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步行能力减弱、认知功能降低等不良症状,而这些表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作用,肢体的正常功能及步行能力能够使其保持良好的平衡能力、认知功能,可提高其生活质量[11]。帕金森的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辅助相应的干预,促进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快速恢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以往针对帕金森患者的康复训练,取得康复效果并不显著,增加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应将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强化肌力训练应用在帕金森非运动障碍患者中[12]。

经颅直流电刺激为医疗技术发展的神经调节技术,有研究显示,将其应用在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其在应用中主要利用低强度的直流电通过电极对大脑皮层进行刺激,可调节神经元静息膜电位,其中阳极的作用可促进大脑皮层的活动,也可使其处于兴奋状态,阴极作用与之相反,可使神经活动得到抑制。将阳性电极放置额叶左侧背部外侧区域,可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使患者日常执行能力、工作记忆及知觉得到提高,从而改善认知功能[13]。而强化肌力训练主要通过对躯干核心肌群的训练,使肌肉能够对抗阻力,稳定关节,保持机体良好的平衡能力和活动能力。通过对躯干、臀肌、腰背肌、腹肌等位置的训练,可有效缓解下肢强直症状,增强小腿肌群的力量,增强髋关节的稳定,提高平衡能力同时,改善患者日常活动状态[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MoCA中定向能力、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对帕金森非运动性障碍患者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强化肌力训练取得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帕金森非运动性障碍患者中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强化肌力训练,可改善机体重要肌群的肌力和耐力,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步行能力,改善认知功能和疾病不良症状。

猜你喜欢
运动性经颅帕金森
太极拳运动对中轻度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经颅磁刺激问与答
一种帕金森肌肉强直症腿部肌肉检测装置的设计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语言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一个元素的面孔” 两位大家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