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在血液透析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2022-08-25 01:58黄素芳吴超群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5期
关键词:漏报肾病预警

孔 敏,黄素芳,吴超群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江苏南京211300)

近年来,终末期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多种慢性疾病长期作用导致。目前,终末期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以血液透析为主,透析器将机体中血液引流至体外,通过透析器利用透析原理将血液中的有害代谢产物清除,保持机体血液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最终将血液回入体内[1]。血液透析维持患者需要长期治疗,住院期间多种因素使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因患者需要在血液透析期间长期反复穿刺内瘘血管或使用深静脉留置导管,以达到建立稳定的血管通路,且该病患者长期饱受疾病折磨和治疗药物的影响,大部分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一方面,机体自身无法对感染病毒起到预防作用;另一方面,为抑制病毒而双重或多重用药,可加重对患者自身疾病严重程度,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将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应用在血液透析感染的预防控制中至关重要[2]。本研究选取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管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9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确诊,均需进行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者;②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合并严重出血倾向等血液透析禁忌证者;③合并较严重的心、肝、肾等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者;④确诊心力衰竭者;⑤既往有精神病史或家族精神病史,认知功能障碍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0~48(39.15±3.12)岁;病程5~12(8.59±1.34)年;受教育程度:高中及大专以上13例,初中及小学17例;疾病类型:高血压肾病3例,糖尿病肾病5例,多囊肾衰竭7例,慢性肾炎9例,无明确原因肾衰竭6例。研究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32~50(40.31±4.02)岁;病程5~12(8.71±1.37)年;受教育程度:高中及大专以上13例,初中及小学17例;疾病类型:高血压肾病2例,糖尿病肾病6例,多囊肾衰竭10例,慢性肾炎7例,无明确原因肾衰竭5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管理。透析前,嘱患者准备好相应的物品。透析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详细讲解血液透析前、透析中及透析后的注意事项[3]。

1.2.2 研究组 实施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管理。

1.2.2.1 建立小组、设置目标 选取院感工作人员、护理部主任、院感管理医生及院感管理护士为小组成员。学习国家医院管理文件的相关要求,并根据其规定设置本次管理中改进的目标,主要目标包括医院感染的漏报率≤5%,医院感染预警病例24 h处置率>95%[4]。

1.2.2.2 分析要因 根据血液透析科患者情况制订24 h医院感染预警病例处置表,然后统计24 h预警病例的处置率,其处置率<5%。原因分析:①医护人员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较薄弱,而医生常认为控制病情相对医院感染控制更重要,易忽略医院感染引发的并发症。而护理人员认为自身不在院感控制中占主导位置,对医院感染重视不够[5]。②院内血液透析科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和实时监控系统不够完善。大部分医院将危及生命和处置的相应信息列入管理中,当出现此类情况时HIS系统的自动功能及时提醒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置。而并未将医院感染列入其中;对医院感染的预警病例,其处置流程不够全面和完善。③科室的绩效考核中并未设置医院感染24 h预警处置率,同时未将医护人员之间的相关监督、管理纳入其中。

1.2.2.3 实施改进措施 ①建立血液透析科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收集医院感染系统中信息,利用系统的智能化优点筛查疑似感染的病例,并进行个案和爆发预警。即利用此系统筛查并预警每日血液透析科室发热、相关检查结果异常及应用抗生素的可能出现感染的患者,使小组成员能够根据情况进行确认并上报,此系统的应用能够实时统计预警病例,并得到医院感染的漏报率和处置率[6]。②完善预警病例医院感染处置流程:责任医生应每日登录系统,掌握所管患者信息,确定需要在24 h内处置的患者,并按照正规流程进行处置。医院感染管理护士应在每日工作结束时利用系统查看医生是否对相应病例进行处置,若发现未进行处置,应及时提醒医生处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生应在48 h内评估处置本科室预警病例,明确其处置流程是否符合医院感染标准,对于有疑问的病例应在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小组讨论后评定[7]。③加强血液透析的医院感染管理: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在绩效考核中纳入医院感染预警病例的管理。每周或每个月组织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会议,讨论血液透析治疗中医院感染预警病例的漏报率及处置率,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共同制订修改意见,实施医院感染的持续改进[8]。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医院感染漏报率、24 h预警处置率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医院感染漏报率、24 h预警处置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医院感染漏报率、24 h预警处置率比较

2.2 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机体免疫力较低,长期透析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加上医疗垃圾的残留易发生医院感染,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风险高于普通住院患者,而医院获得性感染不仅影响治疗,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次数,还威胁患者生命,影响其生存质量和生存期[9]。为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常规感染控制主要通过完善医护人员和物资的管理办法、定期监控可能发生感染的各种因素,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但仍有在定期监控的空当期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未实现对医院感染风险的定时监控作用,而定时监控系统在患者生命体征测量中发现,可对存在生命危险患者起到预警作用。因此,本研究将实时监控系统拓展至医院感染管理范围内,其主要目的为控制医院感染的同时,保证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具有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监测手段,其利用在医院中设置医院感染监控系统,获取系统中预警病例的信息,避免监测过程繁杂,显著提高医院感染的监测效率;同时避免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差错,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医院感染漏报率、24 h预警处置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血液透析感染管理中应用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可降低感染漏报率,提高24 h预警处置率,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展,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根据规章制度、规范流程,实时护理措施,将优质护理落实到患者治疗中,对疑似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及时发现并上报,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1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急性肾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虽不能诊断医院感染,但能够实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可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况,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能够实时监测患者医院感染预警情况,避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漏报,及时控制和处置患者感染,减少感染的发生。可见,在血液透析感染管理中应用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避免医院感染风险控制不佳对患者机体造成威胁,另一方面,还可避免对医疗资源的浪费[12]。

综上所述,将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应用在血液透析感染管理中,可降低医院感染的漏报率,减少患者在治疗中各项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漏报肾病预警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预警型智能包装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和设计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朝阳地区一次大雪到暴雪天气过程漏报分析
抚顺地区一次降水预报失误的分析
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漏报原因及对策探讨
旺苍县2012年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