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赭镇气汤结合穴位贴敷疗法对脾虚肝旺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的研究*

2022-08-27 11:01姜锐张伟吴平
保健文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胃气顽固性证候

文/姜锐,张伟,吴平

顽固性呃逆是临床较高发的特殊疾病,现代医学将其称为膈肌痉挛,病因源于膈肌不自觉的收缩现象。顽固性呃逆在中医学上称为“哕”,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打嗝现象。呃逆患者的气流经常逆流向上冲刺,咽喉里时常会有接连不断的呃呃声,声音频率高且短暂,患者无法自控。发作频率高且发作时间超过48 小时为顽固性呃逆,病症轻,偶然发作的顽固性呃逆可在不知不觉中主动痊愈,情况严重的打嗝现象会持续数天、数月甚至数年。经久不愈的顽固性呃逆会降低患者的通气效率,导致气短不足以吸、胸部憋闷,从而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困扰。本文的研究基础为中医观念的“一证一方”,希望证明中医治疗脾虚肝旺型顽固性呃逆是有效的治疗途径,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1 年4 月至2022 年3 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门诊接收的60 例顽固性呃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对戏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共30 例,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0-70 岁,平均(55.31±1.43)岁。

观察组共30 例,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1-70 岁,平均(55.86±1.24)岁。

纳入标准: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参考《最新消化疾病临床诊断治疗实用技术手册》。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主症:①呃声连连;②脘腹胀满。次症:①大便不畅;②饥饿感;③少食则饱;④嗳腐吞酸。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腐腻。脉滑或弦。主症必备+次症之一,参考舌脉即可辨证。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靶器官器质性疾病者和精神异常无法沟通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氧氯普胺片口服,一日三次,餐前服用,每次5mg,连续服用7 天。

观察组予以参赭镇气汤,药方为党参20g、生赭石30g、生芡实25g、生山药25g、山茱萸30g、生龙牡各30g、生白芍20g、苏子10g,每日 1 剂,水煎煮取汁200mL,等量分成 两份,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连续服用7 天。服用中药期间停用所有西药,同时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穴位选择膈俞、中脘,药物组成为生代赭石5 份、苏子1 份、枳实1 份、厚朴1 份、炒莱菔子1 份、竹茹1 份,用开水调和。每次用量约5 克,每天1 次,每次8h,连用7 天。

1.3 观察指标

(1)疗效:治愈为病症消失,且7 天后无复发症状;好转:病情缓解,复发次数减少;无效为上述标准均未实现。

(2)中医证候积分:结合临床症状对中医证候进行积分,其中主症2 项,无0 分、轻度1 分、中度2 分、重度3 分;次症4 项,无0 分、轻度1 分、中度2 分、重度3 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比较

由表1 可见,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由表2 所见,治疗前,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3 讨论

呃逆就是百姓所说的打嗝,古称“哕”或“哕逆”。《内经》中指出,呃逆本源在胃,称“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并认识到其发病与胃失和降有关。顽固性呃逆的发生可能是因为受凉、经常吃寒凉的食物伤及至脾胃,胃气上逆;或中焦气机失于条畅,胃气犯逆冲出喉间;或食入过量、过于辛辣油腻的食物,阳明脏腑内热上扰等。脾虚肝旺型呃逆的病因病机一般认为是由于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导致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损伤肝阴,进而肝阳亢盛、木不疏土、脾土受乘,久之脾虚胃弱、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所致。

呃逆在临床比较常见,轻微的呃逆症状可自行恢复,症状持续2 天的呃逆或治疗后仍然发作的呃逆患者,需要尽早接受正规治疗。结合相关报道可知,顽固性呃逆会累及胃部、脑血管、肠道等各个器官,存在诱发其他病症的风险。同时,持续呃逆状态下患者无法正常进食,也会影响患者入睡,给患者的生活造成诸多困扰,导致患者出现焦躁、烦闷等情绪,大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祖国医学对顽固性呃逆的病因进行了总结,归纳为心情烦躁、体虚、饮食不规律等,病理机制为胃气逆滞、肝脾胃不和。因此,临床多配合应用中医贴敷治疗顽固性呃逆,以此疏通患者经络,通畅气机。对患者的膈俞、中脘等穴位进行中药贴敷,可达到利膈镇逆、疏通气机、利气止呃的目的,使患者的呃逆症状明显改善。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遵照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理的穴位,以此确保治疗效果,不可一概而论。

从五脏入手,采用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以便确保疗效,降低复发概率。中医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方式非常独特,具体包括针刺、电针、刺络拔罐等,可单一使用,也可联合应用。穴位贴敷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中医治疗方法,指将中药粉外用贴敷在体表固定穴位,通过皮肤渗透的原理使药物进入体内,从而达到药效和穴效的双重效果。

“膈肌痉挛”是呃逆在现代医学中的名称,是膈肌和肋间肌的突发、不自主收缩,继而伴随声门的短暂性关闭引起的。根据神经学理论,异物压迫和刺激引起的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的阵发性膈肌痉挛是呃逆的主要病因。研究认为,难辨的“呃声频率”以反射性呃逆和中枢性呃逆为主,在吸气阶段引起膈肌和肋间肌不可控收缩,进入气道的气体伴随声门的关闭。顽固性呃逆按发病机理可分为中枢性、反射性、代谢性和精神性这几种。然而,中枢性呃逆的发病部位仍存在争议,所以对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是临床医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对顽固性呃逆的非药物治疗包括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和神经阻滞疗法、颈椎横突旁注射疗法等,可暂时缓解症状,但有些患者治疗后易复发。

近几年,参赭镇气汤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疗效得到了肯定。同时,参考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于参赭镇气汤的描述,对其临床应用范围又进行了扩大。参赭镇气汤源自张纯锡《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组成为党参、生赭石、生芡实、生山药、山萸肉、生龙牡、白芍、苏子。相关学者指出,参赭镇气汤治疗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脾肾两虚、脾虚胃不降逆、肾虚气不收纳、胃气上逆上冲胸膈、肝气亦随之冲逆,继而生痰、生饮,泛溢周身,阻滞气机升降而为逆。固赭石降逆胃气,以复胃腑下降之常,又重镇肝气,以令逆气不敢不从。参以补脾、固护中州,敦土以利气机有所倚,升降自能有所常。生山药、白芍、生芡实、山萸肉尽显补益肝肾之能,又防气机壅遏不能升降之郁热。龙骨、牡蛎、苏子纳肾气、肃肺气,使气有所根,不至上逆而为患。此方对脾虚肝旺型顽固型呃逆患者有良效。原书提道:“治阴阳两亏,喘逆倚息,有气脱之势,亦治肾虚不纳,气逆上干,致胃不降气而为闷塞。”功效在于降逆气、补脾气、纳肾气,广泛治疗肺肾不足等病症,同时可用于脾肾两亏、心肾俱虚之症,对喘逆者可确保疗效。参赭镇气汤方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久病咳喘之上盛下虚者,主治肺肾两虚,喘逆急促,有亡阳之势,亦治胃虚气不降,上逆而为患,致胃脘满闷等证。张锡纯原方解析:“方中党参益气,与代赭石并用,能挽气脱之势,亦取张仲景的旋覆代赭汤之意也;生代赭石镇充气,降胃气;生山药补脾益肾,为治疗虚劳之要药;山茱萸补益肝肾,固敛元气;生芡实、生龙牡、白芍敛气归根;苏子肃降肺气。”着重阐明的是,张锡纯擅长降逆与补虚的治疗,如虚而上逆、肝气夹胃气亦上逆、胃气挟大气亦冲逆等,他更喜欢赭石与党参并用。同时,张锡纯还常以党参与赭石同用治疗呕吐、呃逆、胸闷等胃气不降反升之症及本虚标实者,效果甚好,他的书中也有许多医学案例供参考。

结合本文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参赭镇气汤结合穴位贴敷的治疗下取得了确切的疗效,病症显著减轻,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凸显了参赭镇气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虚肝旺型顽固性呃逆的优势。病症较轻的顽固性呃逆在不察觉的情况下可自动缓解或消除。如果打嗝持续超过二天,且治疗后容易复发,需要及时接受治疗。脑血管、肠道、胃部、食管等多个器官均可受顽固性呃逆的影响,造成严重的疾病。同时,患者也会受到疾病的影响,在心理上产生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严重时还会引发心理疾病。打嗝会影响患者的睡眠,中断饮食,导致呼吸不畅,从而对患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让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祖国医学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标准在于降低逆气概率,调理、舒缓打嗝,宽敞胸部,温和胃部,调理气息。不规律的饮食、身体虚弱、心情抑制不协调是顽固性呃逆的病理因素。中医药物贴敷治疗中将中脘和膈俞作为重要的穴位,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中心思想,对脾虚肝旺型呃逆患者的中脘穴与膈俞穴进行敷贴,使全身的气机升降有常,进而脏腑功能才能协调一致。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针对脾虚肝旺型顽固性呃逆,参赭镇气汤用药精准,可从机体调理方面遏制病症。穴位敷贴辅之,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总结全文,参赭镇气汤结合穴位贴敷可提升治疗效果,缓解脾虚肝旺型顽固性呃逆患者的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效果确切,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胃气顽固性证候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足,活百岁
针对肝郁化热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香砂消胀汤治疗胃胀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菖远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
旋降汤治疗顽固性梅核气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