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设计下的板块式备课

2022-08-30 03:35蔡红霞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3期
关键词:学段板块识字

蔡红霞

(杭州长江实验小学 浙江杭州 310000)

有效的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采用目标与内容融合编写的形式,明确教师某一学段具体要达成的目标,但不像数学、科学学科那样有具体的标准。因此,教师备课撰写教学目标时通常用“理解、领会”等含糊性动词,造成教学目标存在虚位等问题。这样的教学目标既不能引领教师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更不能引领教师进行有效的板块式备课。

一、改变:采用表现标准,描述教学目标

评价一节课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与达成度。为此,有效的板块式备课需要教师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以目标贯彻始终,调动一切教学手段,组织多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最后通过目标反馈,跟进落实,及时调整、改进。

通俗点讲,就是教师采用表现标准描述教学目标时,要讲清楚“怎么教”(教学的具体方法、手段)和“教什么”(学生透过教材内容学到的知识)。在具体表述时,学习策略通常采用能表征学生表现类型的动词,如分析、推断、解释、比较、对照等。学习内容是教师解读教材内容后明确这一课时的学习范围。在这样的目标叙述中,每一项具体的目标一般只描述一个预期学习结果,且每条目标逐项对应备课的一个板块。这样准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备课预期结果可测,教学可评,能帮助教师整体地审视教学全过程。

二、推进:根据教材特点,精准设计目标

语文教材一般以单元组合的方式进行编排。以统编教材为例,通过“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轨并进组织课文,每一单元通常安排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及语文园地几个部分。

(一)找准课文特点,划分课时内容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因此,根据课文特点,划分课时内容是精准设计目标的准备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识字及口语交际课型,学习任务相对单一,教师通常安排1课时教学。而汉语拼音、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属于综合性学习任务,适合安排2~3课时。面对多课时内容,备课前首先需要划分课时内容。

表1 一篇课文的课时划分方法

对照表1了解到,具体划分课时内容时,教师一般依据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认知规律,将全文的初步认读、总领段落的认读、起始段落的认读划归为第一课时,至第二学段、第三学段时会适当纳入1~2个重点段落的学习,其余部分为第二课时的内容。阅读链接或延伸拓展,根据学情需要,一般与巩固环节一起安排在第三课时。

(二)确定课时内容,匹配学习任务

课时内容划分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匹配学习任务,思考在一个课时中安排哪些类型的学习任务,不同的学习任务分别匹配怎样的层次。

以表1 中第一学段、第二学段对应的随文识字类型第一课时为例,它包含简单的学习任务——识字、理解词语,也包含复杂的学习任务——阅读理解。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应的学习任务层级不尽相同,如识字可分为会认、会读、会写、会用多个不同的层次。理解词语可分为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词典阅读,在语境中区分相近词语的异同,辨别感情色彩等层次。

如果分析复杂任务中的阅读理解,则至少包含八个层次:1.知道词语的含义;2.理解书面材料的字面含义;3.从上下文中推断出词语的含义;4.解释图、表和地图等;5.运用特定标准对书面材料做出评论;6.根据阅读的材料和目的调整阅读速度;7.通过索引、目录、参考书的指导找出相关信息;8.表明一种积极的阅读态度。

匹配学习任务即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细化,是根据学情及教材实际,精准设计教学目标中最具思考力的一步。

(三)明确学习任务,精准描述目标

学习任务包含已确定的课时内容及匹配完成的任务层次。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师采用表现标准,运用“学习策略+学习内容”的表述形式,用预期学习结果来表述教学目标。

表2 《秋天》教学目标不同表述方式的比较

表2中《秋天》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课文,在这之前进行过一个单元的识字学习和两个单元的拼音学习。因此,本课需要学习有关句、段的起始知识,也需要根据低段学生特点,重视识字的学习。上表中,左侧传统目标的表述仅明确学习内容,右侧教学目标表述方式改变后,更为精准。

三、呈现:对应教学目标,夯实板块备课

当教师心中明确了“怎么教”和“教什么”,学生才会学得更明白。

(一)逐条对应,分块设计备课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梳理出备课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构思每一个对应的板块,确保备课的内容是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的板块式备课不仅在形式上区别于以往传统的备课,而且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教学指向清楚,流程清晰。这样的备课,既适合教师自查,又方便听课教师对照评价,避免了教师备课重文本解读少语言逻辑的问题。

(二)反思调整,完善一体化设计

成熟的备课应该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板块式备课亦是如此。在初次备课设计后,教师可以据此展开教学实践活动,然后根据实践反思,进一步调整设计。

以统编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第23课《祖先的摇篮》第一课时为例,教师教学后对学生进行抽样分块评估。第一组认读“祖、掏、逗、蔷、逮、薇”六个生字,12人读正确,1人读错(把“祖zǔ”读“zuǒ”),正确率91.67%;第二组朗读疑问句,9人朗读到位,1人知道问号但读不出语气,2人完全不知晓,完成率79.17%;第三组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的笔顺,8人书写正确,完成率80%,结构美观,按要求把主笔写在横中线和竖中线的2人,达成率仅20%。

根据评价数据,教师进行了两方面的改进:一是针对认读及朗读问题,从目标设计入手,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四点,借助比较的方法,降低识字的难度,突出朗读指导这一环节。二是找到书写正确率及美观率低的原因——教师提供的练习纸中生字印刷不规范,改用课堂作业本进行书写练习。

表3 教学目标调整前后对照表

教学目标调整后,原有的备课环节也做了相应的补充与调整(见表3)。第二次教学研讨时,采用相同的评估方式,再次进行课堂观察记录。第二次教学,“认读生字”“朗读课文”“正确书写”有10%~20%不同程度的提升,而“美观书写”提高了60%。这说明调整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指导备课环节的落实。因为目标中的教学策略可见、内容可知,观察后的数据分析直接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完善,让整个板块式备课在教学联动的过程中更为合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每一次备课的时候,都能考虑教学目标与备课过程的关系,那么教学实践时就如同站在泰山之巅,一览众山小。长此以往,其教学能力必将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从教学目标入手,夯实板块式备课,将这种备课方式从一个教研组推广到不同的教研组,甚至是更多的学校,这也是笔者下一步思考的方向。

猜你喜欢
学段板块识字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本周热点板块表现个股
本周热点板块表现个股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一周热点板块个股表现
识字谜语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