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手中的戒尺

2022-08-30 02:37陈永红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3期
关键词:戒尺惩戒教育者

陈永红

(巢湖市第六中学 安徽合肥 238000)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实效主要取决于教师的适当运用,把握好教育目标与方式方法的统一,把握好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互动,同时兼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一个惩戒行为的实施简单易行,但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承受、并进而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与目标发展和成长,其背后需要用很多努力做铺垫,而这正是惩戒所要达成的目标。惩戒要基于教者对受教育者的拳拳之心,而不能基于厌倦甚至是厌恶而生的消极歧视;惩戒需要设计,而不是受情绪支配;惩戒只能是点缀,而不能当作家常便饭;惩戒只能作为诸多教育方法之一,而不能当作“杀手锏”。

一、戒尺要有温度

温度来自对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足三尺讲坛,应坚守初心,牢记使命,这是教育者的操守。教育事业是一种高尚又极富乐趣的事业。教师应以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用爱心、聪明才智去智慧地教育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师生心灵的接触是教育的铺路石,往往带来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学生正处在成长之中,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处在塑造过程中,而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又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家庭环境十分复杂的学生,对其身上所存在的缺点,有爱心、负责任的教育者应该首先选择理解与包容。用一颗包容、爱生之心,走近、倾听学生,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之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教育。

爱心会促使教育者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不能以知识、年龄、身份和地位为条件,师生之间的正向互动更应该以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为前提。教师应该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应该像朋友一样与学生相处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自身也有这样那样的短处,更何况是学生。对学生有爱心,关心学生,学生就会喜欢你,进而喜欢你的课,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这也会成就你的业务、你的工作,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做一位让学生喜欢、敬佩的老师,要努力让学生喜欢你,而不是远离你。放下“戒尺”,用爱心、聪明才智去智慧地教育学生,才会有好的教育氛围和教育情境,才会激发教育灵感,才能够领略到的成功与快乐,获得事业的成功。成就有缺点的学生,往往是成就教育者自己。

二、戒尺要有长度

长度,展现的是一种教育眼光和教育胸怀。要从长远、未来的视角,审视和把握当下的教育,设计每一个教育细节,托起学生的梦想。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应该做的是反思,而不是利用手中的戒尺去惩罚。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更要关心“角落”中的学生,更要慎用手中的戒尺。我们应该走进学生之中,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艺术地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好生涯规划,努力奋斗成为国家需要的有用之才。

当下,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在我省全面落地,更需要教育者更新观念,加强学习、研究和实践,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按照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零距离地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做好生涯规划,成就自身的成长目标。在这样的教育宏观要求下,教师更要慎用手中的戒尺,师生相向而行,才会有教育教学的“收成”。

对成长中的学生,怎么处理其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品德、态度、习惯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教育固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取而代之的是急功近利、恨铁不成钢的心态,粗暴棍棒式的教育方法,这样又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其实,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极其复杂。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仅仅是外在的现象,一把戒尺,又怎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切不可简单化一。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面向整个世界、面向全球化、面向美好未来的见识与宽广的视野,不断在实践中创造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从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这种面向全球化、面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的教育智慧,呼唤着教育的本真——“真善美”的回归。教师心灵回归到“真”,追求和坚持真理,学习科学精神,用思想的武器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有的放矢,理智地化解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难题,包括学生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而不会受情绪控制,急于用戒尺去简单化解决问题。教师心灵回归到“善”,就会宽容自己的学生,以博大的心胸、火一般的热忱抑制职业上的倦怠,慎重、细心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教师心灵回归到“美”,就会注重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追求内在的素养、知识结构与外在言行举止的统一,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将爱美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灵。当教师将真善美内化在心中、实践在行动上,变成性格之底色、不假思索的“下意识”行为习惯之时,教师就拥有了一种能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冲突的利器,面对犯错的学生,便不会拿戒尺惩罚学生,而是从学生的家庭、成长的环境等各方面入手,春风化雨,智慧地教育、引导学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学生的未来很大程度上由教师的现在铸就,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未来命运将来由现在的学生扛起,职业的使命要求教师在大格局下把握教育细节。

三、戒尺要有刻度

刻度,表达的是限度、力度,指向戒尺使用的标准及规范。什么情况下运用惩戒?针对相应的违规情形运用什么样的惩戒?在具体的实施情境中怎么掌握力度?如何避免意外或过激行为发生?奖罚适度,是很重要的一个教育原则。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一个个具体的教育对象,我们对优秀的学生往往是爱屋及乌,连同其缺点也往往忽略不计;而对一些表现不好的学生,尤其是屡教不改的学生,对其所犯的错误,我们往往喜欢往深处想、往重处惩戒。教育行业近年来出现的不少极端案例,在令人痛惜的同时,还有进一步反思的必要,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是否完美无缺等等。

当学生违反纪律,犯了严重错误时,或将教师的告诫当成耳旁风,一犯再犯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很有必要,即将适当的惩戒权还给教师。有精准地标记尺度,才能使戒尺点到要害处、点在显眼处,使教师管教有据、惩戒有度。

班级可成立由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定委员会”。在学生违规时,尤其是违规情形严重时,教师不宜一言堂,可以通过“评定委员会”进行评判,再实施相应的惩戒。其过程有些烦琐,但其实这样一个运作过程也是教育学生的过程,会产生叠加的良性效应。当然,在实施这样一个教育过程的时候,班主任须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特别注意具体的运作过程,绝不能出现因为寻求适度的“刻度”而置犯错的学生自尊于不顾的情况。班主任在细节上须做足功夫,就事论事。充分运用教育智慧,给予适度的惩戒,使整个过程变成既是有效教育犯错学生又是教育全体学生的过程。

教师应带着满腔的爱、长远的教育眼光和理性的运作,用好手中这把戒尺,以培养目标为支点,让这把戒尺变成撬动学生奋发向上、展翅飞翔的杠杆!

猜你喜欢
戒尺惩戒教育者
品读
忘却歌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戒尺进课堂 戒尺进心中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学生送我一把戒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