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古诗任务群实践作业设计初探

2022-09-01 01:06钟敏凤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8期
关键词:明信片青蛙古诗

文|钟敏凤

根据低段学生活泼、好玩的特点,笔者整合低段的古诗内容、情境和资源等要素,以游戏的形式设计古诗学习任务群——“青蛙养成记”。游戏的主角是“青蛙”,每个学生认领一只属于自己的“青蛙”,并为它设置姓名、性别、喜好等属性,让学生能沉浸在游戏之中。古诗学习任务群有基础任务(精学课内古诗)、拓展任务(鉴赏课外古诗)、测验任务(展示作业成果)三个场景,难度逐级上升,学生可自主选择是否接受下一场景的任务。学生每完成一个场景,就能刷新“青蛙”的成长值。期末,学生可在语文老师处领取相应大小的青蛙玩偶。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陪伴“青蛙”成长的过程,在这个养成的过程中,学生与“青蛙”建立了亲密联系,将它当作了自己的伙伴、萌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一、基础任务:精学课内古诗

2022 年版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核心素养重要内涵。古诗是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古诗有助于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低段古诗教学是学生学习古诗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尤为重要。“青蛙养成记”就是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蛙养成记”设置了基础任务,有识字、诵读、理解、背诵四种任务需要完成。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可以获得一样道具,此道具可以在后面的测验任务中派上用场。当本次场景任务全部完成,学生可以到语文老师处加盖印章,“青蛙”的成长值就会上升一格。

(一)“摘荷叶”识字

2022 年版课标提出可以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来教学识字与写字。“青蛙养成记”将识字游戏化,在基础任务场景中完成:“青蛙”家的庭院里有一方池塘,每学一首古诗,池塘里就会长出“荷叶”(生字),学生需要“摘荷叶”,即教师制作荷叶生字卡片,让学生综合运用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认读生字,掌握后可以获得一样道具。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学起了生字。

(二)“游戏盒”诵读

古诗大都是能配乐演唱的,在琅琅书声中,学生可以领略古诗的韵律之美,初步领悟作者的情感,提升语文素养。

机械地朗读是无趣的,要想让低段学生专注地、自愿地诵读,需要变换读的形式,增加读的趣味性。低段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游戏,设置丰富有趣的诵读游戏盒,将读藏在玩中,效果会事半功倍。比如“诵读不NG”“诵读盲盒”“诵读接力”等游戏。

“一日之计在于晨”,笔者利用晨读时间,带领学生一起诵读,让诗声洋溢校园、浸润心田,打造诗香班级。每日诵读完成,学生就可获得一样道具。

(三)“绘制地图”理解

理解古诗的意思对低段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形象、生动地描绘古诗大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情感,是笔者设计“青蛙养成记”首要考虑的因素。

笔者利用低段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设计了“绘制地图”任务。这里的地图是思维地图,在读古诗时,学生边读边画,将图像与文字结合,让古诗以图画的形式活起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绘制地图”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理解了古诗,还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专注力。

(四)“创建专辑”背诵

课内必背古诗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背诵的。通过前面“摘荷叶”识字、“游戏盒”诵读、“绘制地图”理解三个任务,学生已经对古诗掌握了七八成,最后的背诵就水到渠成了。可以让学生利用之前绘制的地图来记忆,把握整首古诗的脉络。

要想让学生对背诵充满热情,就要让背诵变得有意义。借助“喜马拉雅”“听见时代”“荔枝”等客户端软件,可以很好地记录学生的背诵。我们班级在“喜马拉雅”上创建了一个专辑——“听取蛙声一片”,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上传到专辑里。同学们可以互相欣赏作品,并在作品下面留下评论,以及给作品打分。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对待自己的作品十分积极、认真。

二、拓展任务:鉴赏课外古诗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需求差异、能力差异。“青蛙养成记”尊重学生的差异,实行动态的、个性化的古诗梯度作业设计。完成基础任务后,有能力想再跃一跃、跳一跳、竞一竞的学生可以进入拓展任务场景,和“青蛙”一起邂逅课外古诗。

拓展任务场景中的课外古诗以湖州市吴兴区推荐的篇目为主,另外再搭配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其他古诗。课外古诗的学习要求与课内古诗不同,能做到熟读、了解大意即可。因此,拓展任务场景设置了三个游戏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可刷到一样道具,而三个任务都完成后就可以刷新“青蛙”的成长值。

(一)磨耳朵

课外古诗的学习可以从听觉熏陶开始,每天利用课间、课前一分钟,或者在就餐时、睡觉之前听一听古诗朗诵,跟着读一读。每天磨一磨耳朵,混个“耳熟”,当量的积累引发质变时,面对特定情景,不经意间,诗就脱口而出。

(二)手势舞

低段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年纪,他们自制力不强,意志力较差,经常开小差,以无意识记忆、具体形象记忆为主,容易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结合这些年段特征,笔者引入了手势舞教学。手势能与词义对应,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和语言能力,配上有节奏韵律的音乐,低段学生的专注力大大提升了,更容易爱上古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轻快律动的节奏,让诗歌更容易学会,也更容易向长辈、他人展示,学生在收获一波赞扬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明信片

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时,除了熟读之外,还要初步了解大意,赏析诗之美。如何让学生有趣地、主动地对古诗有个整体的了解和赏析,是笔者在设计该作业时的着力点。

明信片具有宣传、载体、广告、收藏等功能,笔者借力明信片,实现古诗的传播、收藏和作业检测。“诗中有画”,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将诗句转化为儿童画,然后制作成明信片,藏画于内。这张明信片是“青蛙旅行打卡”的信物,也是学生课外阅读成果的反馈,通过欣赏学生的明信片,就知道他是否真正理解了诗的大意。

三、测验任务:展示作业成果

传统的古诗作业是一个人的事,学生埋头苦写、死记硬背,完成了就是交差了,这样的模式磨灭了学生的激情,也掐断了诗的生命。诗在古代就是从日常生活中产生,运用于人际交流的,它是流动的、有活力的。测验任务分秀诗、赠诗、赛诗、作诗四大板块,它是古诗学习的交流平台,也是成果展示的舞台。

(一)秀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赞美。”一句激励的话、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就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秀出自己,展示自己的古诗学习效果。每个月班里会举办一场“古诗·国韵”艺术节,艺术节为期一周,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展出形式。周一字画展,周二歌舞秀,周三情景剧,周四吟诵赛,周五摄影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自由选择参加,在这里尽情地展示自己,秀出精彩。每个展出都设置“点赞”环节,观众可以给表现优秀或者有进步的选手贴上大拇指,为其点赞加油。

(二)赠诗

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中的思想和文化精华值得我们汲取。“以诗会友”,不仅可以涵养心灵、结交挚友,还能营造诗意生活的文化氛围,弘扬传统文化。

在前面学习课外古诗的时候,学生将古诗制作成了明信片,上面有诗有画,是一幅幅珍贵的艺术品。同学们可以互相赠送明信片,赠送的过程就是互相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从他人的明信片上学到新的古诗,还可以收获友谊。

另外,班级里学生个个都是小诗人,才华横溢,出口成诗,他们仿写、改编了很多古诗,将自己作的诗赠与朋友,小诗人间互相欣赏、互相修改,浓浓的诗意在班级里荡漾开来。

(三)赛诗

“读诗使人灵秀”,经过一段时间的古诗熏陶,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但学习的质量如何,还得通过赛诗来验一验。笔者每个月在班级里举办一次“赛诗大会”,比赛形式多样,如擂台争霸赛、小组合作赛、你画我猜赛等等,学生可提前报名参加。

“赛诗大会”还有关键性的辅助,那就是之前通关后获得的道具。这些道具有场外求助、翻译提示、手势舞表演等。前面获得的辅助道具越多,在赛诗环节就越有优势。

(四)作诗

诗渗透在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现在也应将诗融入生活,而不是将它从生活中剥离出来。低段学生的写诗可以从模仿开始,仿照着古诗来写一写,为低段的写作培养兴趣。低段儿童仿照写诗,可以从替换意象开始,即将古诗中的意象换成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这些意象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其他不做要求。以下是我们班学生的作品。

“青蛙养成记”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兴趣;以“养成”为形式,沉浸体验;以三大任务为阶梯,尊重差异;以交际为平台,展示成果。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古诗实践作业“青蛙养成记”在班里大受欢迎,学生热情空前高涨,极大地提高了文化自信,做作业也成了主动的事。

猜你喜欢
明信片青蛙古诗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寄一张明信片给你
神奇的明信片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