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望难求珠有泪 妙冠无题胜有题
—— 三公共寄李商隐

2022-09-08 08:31李雁红武正国阎凤梧
文史月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女方

◇ 李雁红 武正国 阎凤梧

敬读《一诗一境一文章·李商隐篇》有感

武、阎二老:

近好!多谢送来《一诗一境一文章·李商隐》篇。时过立夏,又闻雨声。因疫情及家事繁杂故延至今日才细读武、阎二老的诗文,如饮甘露,怡情大美。这是对中华瑰宝最好的传承,更是对情圣诗人最好的告慰,顿时让我肃然起敬。我很赞赏武会长的诗评:“妙冠无题胜有题”,也更叹服阎老师的解读:“古代诗人把爱情的价值写到不可逾越的高度,只有李商隐一人”“无题诗和诗人的怀才不遇有关,但更贴近纯爱情诗”。

吾爱义山诗(李商隐字义山)特别是其“无题诗”久矣,常为那些无以名状但能诉诸灵魂的诗句所震撼。“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凡此等等不一而足。虽然这些诗只有近三十首,在义山现存诗六百首中为数不多,但却因其朦胧隽永,隐曲含蓄,题旨难定,美奂美轮,美学价值极高,故而影响极大。美学大师朱光潜曾讲:“美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是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倘若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完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朱光潜《谈美》)我深以为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神圣的爱情。在义山诗里我分明又看到了《诗经》里难觅的“蒹葭伊人”,《九歌》里不得的“湘君、湘夫人”,《洛神赋》里人神相恋无果等等。“美是淡淡的忧伤”,这是大家沈从文的名言。我曾思,正是这种可望难即的凄美,才激励人们憧憬美好,上下求索到永恒,这就是美的全部含义。义山诗不正是诗人美好心灵的绝唱?既为这位天才诗人的大美佳作浩叹,又为他的人生坎坷中年辞世哀挽。我敢说义山诗已把爱情的真谛领悟透彻,达到了巅峰。

李商隐

为诗者,主要两端,一是心情,二是方法。义山属灵心善感一往情深而不能自遣者,其报国之心,其不幸遭际,极似屈原。其创作方法亦多取屈原之香草美人神话故事传说,还有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沉郁顿挫的风格,齐梁诗人的精工艳丽,尤为突出的是学习李贺幽约奇丽的象征手法和风格,把李贺作古诗的象征移于律诗,变奇瑰为凄美。义山的律诗精严仅次于杜甫,被称为杜之后大宗。这也就不难看出义山能写出不朽作品之背后的主要原因。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西方19世纪才兴起的象征创作手法,义山早已在1200多年前自辟蹊径,独擅胜场。义山以心象融铸物象,刻意表现心灵世界的创举突破了我国古代抒情诗传统的主要以直接抒情(如李白等)和寓情于景物或于叙事之中(如杜甫等)的两种方式,在情景交融、主客观交融的整合上更进一步,让人抚玩无斁,联类兴感,诱发起读者更多类似的心象和回味,这无疑在中华诗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除此,我以为义山的无题诗换言之为爱情诗,中心是反映男女平等。这大不同于当时多数诗人以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性及其爱情生活。在义山的爱情诗中,总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而不是色情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义山的诗深情厚谊,至情至性,甚至已经超越爱情而有执著人生的永恒意义。这在当时有悖于封建礼教对于女性和爱情的态度,但却表现了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说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义山诗为何在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尘封少闻,直到明末清初之后,随着时代文明的脚步,这颗遗珠才得以重放光芒,玲珑四照,洛阳纸贵。至此后越来越成为大家公认的诗歌情圣,不知赢得了多少有情人的眼泪和叹息。义山诗在《唐诗三百首》中,选用22 首排名第四,仅在杜甫、李白、王维之后,可见其地位之高,民众影响之大。由此我又想到义山和他的诗对中华文明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这在那个年代得有多大的超前意识和极大勇气啊。

义山诗涉及政治、咏史、爱情等,俱佳。而让他见称于世、千年传唱的却是他独创的“无题”诗。何为无题,主要有三:一是着眼于题目,认为标题无题,以首二字或篇内二字为题,题目本身无意义或与诗意不相涉者,均归为无题。如《锦瑟》《为有》等;二是着眼于题材,认为一部分写艳情或爱情的诗,即使有题,也可归为无题,如《圣女祠》等;三是着眼于体裁,主要指那些以七律为主的爱情诗。对这些诗的看法,主要有爱情说和寄托说。我以为无题诗的精要在爱情,当然其中也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和幻灭。这些诗幽微隐约,迂回曲折,将心中的朦胧意绪转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达到了哀婉艳绝震撼灵魂的境地。这些诗既是爱情的绝唱,更是朦胧诗的开宗。其要眇宜修,既是诗的顶端也是词的先导。词的要求精微优美,义山诗可以称得上是诗化的词。

我还以为义山的无题诗之所以大美,核心是作品的歧义性。金朝大诗人元好问曾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清代大家王士祯也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感叹。何为难?我以为正在于它的歧义性,正因为它的语词与意象朦胧,旨意难明,这就抓住了人们畏而可怀难而愈求的微妙心理。义山无题诗通过象征暗示,加之辞藻华丽,声韵铿锵,从而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幅色彩斑斓、婀娜多姿、亦真亦幻、缠绵悱恻、富丽精工的动人画面。抒情是诗的本质,义山深谙此道,他的诗难懂重情,却又更接近了诗的抒情本质。这就产生了奇葩,惟其难懂,千古解读;惟其重情,接续了缘情一脉的传统。此情在,足以刻骨铭心,爱心存,九转回肠,辗转反侧,故此义山和他的诗必将成就永恒!

“盛唐之诗,春花也。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为美乎?”(清·叶燮《原诗·外篇》)这对于秋花中最美的一束,站在晚唐诗歌巅峰之上的李商隐来说无疑是当之无愧的。

写到这里,窗外雨声渐低。不知何故,耳边又响起义山的《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多美的雨,多美的诗,真正是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啊!难怪梁启超先生讲:“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让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掉。”我深以为然。义山的无题诗已为后世吟咏无可名状之情,开辟出了一种出人意表的境界,以诗来表达深沉幽微、细腻隐曲的感情,义山诗的成就几乎是难以超越的。

思随情走,言为心声,不揣浅陋,但请示教。末了口占一诗,以敬义山,又贺二老诗文。

敬读李商隐《无题》诗兼和武正国会长

千年传唱义山诗,心事难明未可知。

可望难求珠有泪,死而后已最情痴。

最后祝二老疫情期间,做好防护,身笔两健!

2022年5月8日下午雨于太原桃园

题李商隐

心比天高脚陷泥,才华横溢付流溪。

情弦律动谱佳韵,妙冠无题胜有题。

李商隐《无题》:死而后已的爱情追求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古人把李商隐的无题诗解释为怀才不遇的身世感慨,也许不错;我们把它解释为纯爱情诗,则更贴近诗情。

李商隐雕塑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首句“相见时难”与“别亦难”,一般认为是并列关系,相见很难,离别也很难;有人认为是因果关系,因为相见很难,所以离别就很难。我觉得“相见时难”与“别亦难”可以理解为递进关系,相见很难,离别更难。这首诗写对一位女子的思念,诗人掂量了当年相见的难度和离别的难度,两相比较,离别的难度比相见的难度更大。古代交通不便,山川阻隔,信息不通,离别往往等于永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离别的痛苦之情把人压抑得连哭都哭不出来了,简直会屏息欲绝。常言说“别易会难”,而“相见时难别亦难”则是“别易会难”的反驳,强调了离别的难度之大。次句“东风无力百花残”该怎么讲?清代何焯说:“东风无力,上无明主也;百花残,己且老至也。”清代冯浩说:“首言相晤为难,光阴易过”,又说:“第二句毕世接不出。”冯浩和何焯都认为是象征诗人年华已逝,衰老已至。古今诗人常用象征表现手法,从字面上看,冯、何二人的解释并不错,却不够深入。我们回顾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痛苦的呼喊,再看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痛苦的煎熬,可以想见在相见之难与离别之难的双重打击下,诗人的精神多么沮丧!在他的感觉中,不仅自身青春不再,而且连强劲的东风也痛苦得无力吹动了,盛开的百花也痛苦得纷纷凋落了。在这里,实现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一个人的痛苦能够使天地变色、日月无光,万物与我同歌同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写相思之长久、缠绵。南朝民歌《作蚕丝》之二写道:“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春蚕作茧自缚的过程是漫长的、缠绵的,它以生物的本能去连绵不断地消耗自己的生命而无怨无悔。诗人以此比喻爱情追求的长久缠绵和自觉自愿,是再恰当不过了。“蜡炬成灰泪始干”,写相思的痛苦、炽热。蜡烛燃烧的过程,是一个内心炽热、精神煎熬的痛苦过程。蜡芯的光芒是诗人心灵的亮光,此心可鉴,此情可照;蜡油的高温是诗人相思的炽热,自始至终,毫不衰减;蜡身的消耗是诗人生命的付出,甘心如此,死而后已。蜡烛燃烧的时间很长,而蜡芯的亮度始终不减,最后“回光返照”挣扎一下,亮度骤然增强,瞬间猝然熄灭,留下的一堆蜡油(蜡灰)仍然炙手可热。“蜡炬成灰泪始干”象征着为爱情而不惜付出生命,为爱情甘心经受煎熬。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镜但愁云鬓改”是晨起相思,为女方的衰老担忧。颔联已经表明诗人乐于为女方像春蚕一样耗尽生命,像蜡烛一样烧成灰烬,诗人把女方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什么都不愁,就愁她青丝变白发;什么都不盼,就盼她青春常驻。“夜吟应觉月光寒”,是夜间相思。诗人对女方情深,女方对诗人意浓。当女方夜不能寐,在月光下吟诵诗句、抒发相思之情时,诗人唯恐夜风吹来,寒气袭人,损害她的健康。“应觉月光寒”,肯定无疑的措辞和语气,表现了诗人对女方生存状态的关切达到了彼暖己暖、彼寒己寒、肌肤相连、感同身受的程度。爱情的最高境界是只愿付出,不求回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所谓“诗从对面来”的写法。诗人把对女方的思念、关切、爱恋之情全部投射到女方身上,又从女方身上反射回来。情感的循环往复,表现的是可贵的忘我情怀,心中只有女方,唯独没有自己。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写法也是“诗从对面来”,而“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则是从“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变化而来,但比杜诗扩展了时间长度。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里的蓬山指东海仙山蓬莱、方丈、瀛洲。诗人把女方看作居住在仙境中的神女。诗人与昼思夜想的女方尽管相距甚远,但在他的心灵中却并不遥远。神话中的蓬山祥云缭绕、仙女飞翔,是一种美好境界的象征。诗人把女方置于此地,是为了美化神化女方,借以表达对女方的纯真持久的爱慕之情,无论多么遥远,都会不顾一切阻隔,执着不懈地去追求。最后一句“青鸟殷勤为探看”,表现了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渴望和永不停止的思念。青鸟是神话传说中西方王母的使者,这里不必把它落实为诗人的信使,它仍然是诗人心灵的象征。“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距离遥远,固然不得相见;即使近在咫尺,也往往因人事阻挠而不得相见。唯一的出路、唯一的安慰,则是心灵相通、彼此不忘。

猜你喜欢
李商隐无题女方
石榴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妻子出轨怀孕,丈夫可以提出离婚吗
节约
无题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孩子尚幼,不能离婚?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