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解与落实

2022-09-08 01:30
江苏教育 2022年49期
关键词:育人核心目标

李 娜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体现了继承和发展两大特色,既一如既往地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又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方面体现了发展,而贯穿其中的主线是语言学习从能力到素养的变迁。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体现了从学科知识到学科本质再到学科育人的价值转变,本质上是回归教育的初衷——走向人,回归人,关注活泼泼的人的成长。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目标为后续的课程标准制定和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素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其对应的主体是人。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我们不能只看到学科知识,而要重新审视学科,深入学科内涵,挖掘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是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习得的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及满足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必然会呈现出新的课堂样态。

二、建构素养导向下的英语课堂的原则

1.教学目标素养化

核心素养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提炼成能力,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成品格,进一步凸显学科的本质和育人价值,将人放在教育教学的第一位。发展核心素养是课程的总目标,教学目标则是总目标的细化与具体化。因此,要建构素养导向下的英语课堂,就要实现教学目标的素养化表达。以译林版《英语》五下Unit 7Chinese festivals中Story time 板块第一课时为例,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卢山老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1)借助绘本Roy’s Maple Syrup Festivals的思维导图,提炼教材语篇的框架结构;(2)自主阅读语篇,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四个节日的思维导图,并据此进行复述;(3)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听懂、会读、会说Double Ninth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Spring Festival、rice cake、jiaozi、mooncake、rice dumpling、twelve months of a year 等核心词句;(4)在听、说、读、看的活动中,阅读一组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探究中国文化之根并尝试介绍其他传统节日。

可见,教学目标不再关注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而是引导学生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对文本进行不断学习、探究、理解。教学目标不是简单对应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而是融合后的综合表述。仅仅围绕语言形式的教学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以多篇同主题文本为依托,通过分析比较,提取归纳,自读自悟,学生不仅能了解不同节日的基本信息,而且能通过“寻根行动”探究节日背后的历史渊源,最终实现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价值与意义的深度认知。素养化的教学目标让教学不再局限于学知识的层面,而是在知识学习中达成教育的目的,促成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的融合。

2.课程内容结构化

课程内容结构化要求教师立足英语课程内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来认识学生的英语学习。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构成。六要素构成一个紧密关联的、结构化的整体,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表达个人观点,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做到乐学善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化要求英语学习不再仅仅围绕语言这一符号体系展开,还要同步关注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与立德树人直接相关的主题、跨文化知识以及背后所隐含的态度和价值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简单地罗列六要素,而应以整合的方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将文化、生活、情感、思维融入语言学习中,让其相互作用,协同发展。

学习的本质是建构认知结构,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将原先孤立零碎的语言点嵌入一个个整合的主题网络中,使内容的呈现更为清晰合理,让知识走进意义领域,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能借助树木仰视森林,又能透过森林看清树木。教师要立足课程和教学的整体视角,对课时目标、语篇目标、单元目标、学段目标和总体目标融会贯通,使前一阶段的学习成为下一阶段学习的经验起点,为学生的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提供支撑,最终实现从能力到素养的转化。

3.学习过程活动化

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科知识只有在学生的经验和思维的加持下,才具有生命力。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活动的本质是探究的过程,经验获得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活动的这一本质决定了其光靠学生的知识或技能是无法完成的。课堂教学只有具备活动的综合性、互动性、体验性、实践性特质,核心素养才有机会在这一动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因此,教师要从“教的专家”转变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引领,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情境和交互体验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融语言、文化、思维于一体,进而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个体精神的成长。

4.课堂评价过程化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系列情境或任务,不断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和思考,不断解决问题和创生意义的过程。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理解、疑难和困惑等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的教学调整。因此,评价不是教完或学完之后再来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后作业或纸笔测验,而是教学中所采用的各种任务、项目或练习。只有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嵌入学生的学习轨迹,从内容导向转向学习导向,才能真正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作用。教师必须意识到课堂评价与课堂教学的一体两面性。也就是说,以教学目标为起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对应的学习(评价)任务。这个任务既是教(学)的任务——围绕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习的进阶提供支架;也是评价任务——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外显行为或表现,比如回答问题、汇报展示或书面作业,判断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掌握到了什么程度,还有哪些没掌握,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学生也能根据任务的完成度,参照评价标准,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为后续学习的调整和改进提供参考和支架。

三、素养导向下英语教学的建议

1.立足育人,打造课堂素养底色

新课标的修订明确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以及英语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明确了英语学科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基于学情和学习资源,寻找核心素养与教学的结合点,进一步理解和落实课程标准。要努力领悟和把握学习内容背后的思想意蕴,引导学生获得精神成长。要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并将已有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转变。

以绘本Say No to Bullying的教学为例。绘本主题是校园欺凌。主人公Jerry 因患病掉光了头发,经常被几个大孩子欺凌。当班上的老师和同学发现之后,大家都剪掉自己的头发支持和鼓励Jerry。本节课的选材立足五年级学生的认知与心智特点,一改以往的亲情、友情等温柔路线,直面“校园欺凌”这一现实题材。在学习过程中,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周亚文老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和不断追问,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除了剪头发,你还能提供其他的帮助吗?”“如果被欺凌,你准备如何自我保护?”“你会向谁寻求帮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总结了六条自我保护建议,制作完成了一本反欺凌手册,为解决问题提供真实且有效的策略。通过这个绘本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了校园欺凌的现象和本质,引导学生以同理心去关爱身边的同学,更重要的是学会保护自己。该课将学习与生活,语言与做事有机融合。如果我们的课堂仅仅止步于绘本里的生词好句,满足于会读会表演,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丢失了这个故事背后所承载的教育意义。以素养立意为标,读进去,走出来,学以致用,通过学习语言超越语言学习,才能走向学生精神世界的完整性成长。

2.围绕主题,整体规划单元学习

单元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单位。主题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教师扭转零散知识点教学和单一板块教学的倾向。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为指引,基于单元主题整合学习资源,挖掘语篇的核心价值,建立内容要素的有机关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意义,最终实现对该主题深度理解的过程。以主题意义为导向,以单元为学习单位,整体规划教学为发展核心素养、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进行单元教学规划时,要立足语言学习的横向拓展和主题学习的纵向深入。横向拓展意味着明晰课时教学目标在语篇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整册教材、整个学段乃至于整个小学英语总体目标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关注课与课之间的连接、呼应、补充与发展。纵向深入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对同一主题不同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形成对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认识与再认识,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该主题的深度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现行教材受“话题—功能—结构—活动”框架的束缚,板块内主题链接不够显性,育人导向体现不够。因此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规划时,我们需要思考,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现有的单元语篇传递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如果体现得不够充分,能否可以通过学习资源的增删、替换、重构来实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依托和保障。教师需要突破现有教材体例,围绕主题意义,以一种整体视角通盘考虑教材内容和拓展内容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单篇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多文本间的要素整合、内容关联和教学统整,从深度和广度上深化学生对该主题的认知,实现意义的建构。

3.意义探究,学为中心凸显实践

核心素养是人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行为能力,是人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综合体。核心素养不是被教出来的,它蕴藏在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改变学生静态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意义探究的情境和空间。学习者只有依托学习活动,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去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有价值的问题和任务,从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才能成为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

那么,如何把握好以学为中心的意义探究呢?以译林版《英语》六下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为例,首先,教师充分研读教学内容是前提。如果仅仅对教材一扫而过,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全面甚至是不准确的。比如,有教师将该故事的寓意概括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该如何面对并解决。显而易见,这样的提炼出现了偏差,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误导,导致学生思维上的混乱。又比如,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师或学生把老鼠的性格定义为胆小。显然,这不是从文本出发而是仅凭经验的判断。事实上,这只老鼠无比机智与勇敢。面对狮子,“said the mouse quietly”,这里的quietly 一词刻画了一只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老鼠,且一只胆小懦弱的老鼠,大概不会说“I can help you some day”。

其次,意义探究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经历”是保障。只有学生积极投入语言实践、情感体验和价值思考的活动中,才能实现知识到素养的转化。在探究的过程中,过于频繁的提问会遏制学生慎思明辨能力的发展,过于肤浅的机械问答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慵懒。教师更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告知结论,取代学生的思考。教师需要围绕主题意义,创设真实的情境,用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层层搭建内容和语言支架,从语言延伸至生活,引导学生开展真思考、真探究、真学习。

最后,鼓励学生的多元解读是目标。狮子和老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不要因为对方在某个领域的强弱,去判断这个人的强弱。或许又告诉我们不应以貌取人,再强大的人,也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或许还可以理解为,即便弱小,也要记得言而有信,知恩图报。多元解读首先是根植于学生个体的。学生基于自身对文本的感悟、体验、理解、赏析,会自然形成自己的判断与认知。鼓励多元解读是对个体的尊重,其本质是育人。此外,从思维品质的角度而言,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据理推断,而非人云亦云。

4.目标统整,开展教学评联动

教学评联动,即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完整的课堂教学既包括教的设计,又包括学的设计,还要兼顾评价的设计。教学评联动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它需要整体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教学评联动可以扭转教学目标与教学两张皮、评价与教学两张皮的倾向,成为不断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应然之举。

教学评联动的课堂,以目标为靶子,以学生的学习为重点,教师将会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进而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逆向教学设计理论的提出使课堂教学评联动具备了可操作性,即教师先设计出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再根据目标设计出相应的评价任务,最后再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这可以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绘本Monster Nian为例,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吴琼老师的教学设计见文末表1。

表1 Monster Nian教学设计

在此案例中,教学目标从整体阅读入手,引导学生在文本分析和语言运用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缘由,充分感受节日背后的美好寓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用英语说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评联动的原理,表述采用了清晰具体、可测可评的行为动词,并设计了与其相呼应的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教师多采用提问、观察、表现型任务等来实施评价,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据此不断调整、优化或是推进下一阶段的教学,确保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加强目标意识,立足课程思维,以教学目标为统领,逆向设计评价任务,将评价与学习、评价与教学、学习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每个学习子目标均有评价任务与其对接,每一个评价任务又由一个或多个学习活动支撑,而每一个活动又是下一个活动的铺垫,彼此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学评联动落实了“以学定教”的理念,能促进学习真正发生。

核心素养规约了英语教学的方向、内容与方法,勾画出了新时代的育人蓝图。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对三维目标的继承和发展、深入和具体化。素养导向下的英语课堂,须从学科教学中提炼出育人的价值,以单元整体教学作为支点,围绕主题意义探究,进行教学评联动,使学生从获得式学习走向参与式学习,不断提升学力,最终实现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内涵发展。

猜你喜欢
育人核心目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