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文化强市战略落地生根

2022-09-09 00:25程炜博
新长征 2022年9期
关键词:辽源文化发展

■程炜博

辽源市委将文化强市作为“十四五”振兴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全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决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文化强市建设的新突破,夯实新时代辽源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坚实基础。

一、筑牢理想信念,夯实意识形态根基

辽源市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辽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

一是以系统化建设抓好理论武装。紧扣“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龙头”作用,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参悟透、领会准、运用好。向“学习强国”吉林学习平台供稿,扩大辽源声音,展现辽源形象。2021年以来,向“学习强国”吉林学习平台编辑部累计报送稿件1018篇。

二是以特色化建设开展理论宣传。重点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七讲七进”理论宣讲活动。组织宣讲团分赴各县区、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军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持续深入开展全会精神宣讲1273场次,受众10万余人。同时,在辽源各媒体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专题专栏,网上网下广泛宣传全会精神。

三是以制度化建设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制定下发意识形态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发挥政治巡察的利剑作用,常态化开展意识形态自检自查和专项督查工作。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干部考核、领导班子考核和绩效考核,强化责任追究,以考核促进党员干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壮大宣传格局,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辽源市委聚焦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部署,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突出主题主线,为辽源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一是增强引导能力,构建大宣传体系。统筹指挥全市各类新闻媒体,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在媒体深度融合上持续发力,把传统媒体做活,把新媒体做大做强。在域内媒体全方位宣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和对上宣传。在面对重大活动宣传策划,重大主题宣传等上下一致、同频共振,统一发布,实施精准推送,形成了“四级联动”的宣传格局。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推进媒体融合。在媒体深度融合上持续发力,构建起“传统媒体首发、新媒体跟进、全媒体传播”的传播格局,持续跟进报道辽源市文化名片。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引导力。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出辽源声音、讲好辽源故事,营造推动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浓厚氛围的生动实践,市直媒体相继开设“创新驱动成果巡礼”“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等专栏,协调中央和省内媒体转载相关报道,形成了中央、省级新媒体报道浓墨重彩,市县区媒体同频共振发声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已逐渐成为提升城市品质、弘扬城市精神、彰显城市自信的旗帜,为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活力。

一是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深入实施文化民生工程,全市已建成乡镇文化站30个、社区阅读空间35个、农家书屋517个,形成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纵向贯通、横向互动的阅读服务体系和运营网络,打通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力补齐文化服务短板,新建南部新城“新四馆”文化中心,其中涵盖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规划科技馆,现已全面对外免费开放。

二是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演出卓有成效。以重点主题活动和自主策划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努力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网格化全民阅读服务。积极开展市民文化节、农民文化节、“辽水琶音、致敬经典,喜迎冬奥、共向未来”元宵音乐会等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国家文化云、吉林数字云、辽源文旅云等新媒体面向全国人民同步直播,全面展示辽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发展成果。2021年,全市共开展文化演出活动229场次,受众100万余人,为基层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是广泛开展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城市发展内涵。市委、市政府以优化城市环境为先导,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主旨,统筹推进“城市双修”,完成城市道路、公园广场、滨河岸带、辽源新“四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的改造和新建工程。创新开展“军民联谊创新城,同心协力谱新篇”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现全市文明村镇占比达到80%以上,日益提升的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已成为推动辽源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做强文化产业,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

围绕建设文化强市战略目标,实施“填补行业空白、文化品牌打造、文旅深度融合”三大工程,在完善发展机制、深化文旅融合、壮大特色产业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推动了全市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质效不断提升,彰显了辽源文化软实力。

一是填补文化产业行业空白。加大影视行业合作引资力度。加大与长影集团的合作力度,谋划合作拍摄《兴安岭猎人2》等一批影视作品。加大引资力度,充分整合资源,积极引入北京影视公司落户辽源并投入运营。通过整合票房收入的方式,实现辽源市电影公司升规入统,填补了辽源影视行业空白。

二是全力打造辽源特色文化品牌。辽源市文化资源丰富,围绕“塑造地域文化体系,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目标定位,聚焦文化强市战略,深入推进梅花鹿文化、琵琶文化、东辽河文化、矿山文化、红色文化等辽源特色文化发展,辽源琵琶星期音乐会、琵琶文化艺术周、梅花鹿产业园等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东丰农民画、东辽剪纸等文化产业稳步发展,让辽源特色文化成为呈现辽源发展、讲好辽源故事、打造辽源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

三是积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普查”“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打造“不忘历史,矢志复兴”“改革开放,共奔小康”“美好生活、现代辽源”等特色旅游路线,充分利用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23处历史革命遗址,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举办“冬奥之光·冰雪辽源”系列冰雪活动,实现旅游收入大幅增长,依托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今胜、朝阳、永治等10个精品旅游示范村和兴国湖等6个田园综合体,东辽县朝阳村被评为吉林省5A级乡村旅游单位,顾大山庄被评为吉林省4A级乡村旅游单位,龙山区工农乡大良村、东辽县辽河源镇安北村、东辽县金州乡双福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登高望远,砥砺前行。建设文化强市,需要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扎实推进,需要以务实拼搏的实干精神开拓进取,全市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带领下,全力以赴推进文化强市战略落地生根,为辽源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大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辽源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源鴜鹭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
辽源市优势主导产业分析
谁远谁近?
吉林辽源地区土温室建造技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江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