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罗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胸部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09-09 05:50陈健韩文峰
甘肃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安罗鳞癌紫杉醇

陈健 韩文峰

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鳞癌是胸部恶性肿瘤的常见分型,如肺鳞癌、食管鳞癌等,肺鳞癌由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癌变形成,食管鳞癌由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癌变形成。大数据显示,肺鳞癌、食管鳞癌均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肺鳞癌、食管鳞癌同时也是全球发病人数较高的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无明显相关症状,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临床治疗难度大,转移速度快,患者生存率较低,预后较差[1-3]。根据以往研究表示[4],肺鳞癌、食管鳞癌等胸部鳞癌形成是多因素、多环境演变的过程,诱发因素包括吸烟、辐射、不良饮食习惯、大气污染等,其信号内多种基因信号异常变化,导致癌细胞出现异常生长,病情恶化。目前对于中晚期胸部鳞癌患者不可采用外科治疗方案,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对患者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影响[5]。化疗是治疗胸部鳞癌常用方案,虽然对疾病进展有一定抑制效果,但有效率低、不良反应风险高,且预后较差,因此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6]。本研究对胸部鳞癌患者给予安罗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观察其疗效、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安全性等水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6例胸部鳞癌患者以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3例。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51~73岁,平均(63.31±1.67)岁,其中肺鳞癌9例,食管鳞癌4例。观察组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55~72岁,平均(64.25±1.73)岁,其中肺鳞癌8例,食管鳞癌5例。两组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相关检查,均符合《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5]《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6]等胸部鳞癌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胸部鳞癌,且病理分期为中晚期。②符合化疗指征且初次接受化疗治疗患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脑转移患者。②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或功能障碍患者。③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患者。④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全身性疾病。⑤临床资料不全或随访资料丢失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78,规格100mg),每3周1次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0004,规格12mg),每日清晨空腹口服12mg,每天1次,每服用2周停药间隔1周。两组患者均接受6周期规范治疗。

1.4 观察指标 以《改良实体瘤评价标准》[7]为标准,评定显著(病灶直径缩减≥50%)、有效(病灶直径缩减≥30%)、稳定(病灶直径缩减<30%至增大≤10%)、进展(病灶直径增大>10%),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mL,离心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CA125、Cyfra21-1、CEA水平,采用凝固法测定FIB、TT、D-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各水平差异。对比两组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乏力、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yfra21-1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yfra21-1、CA125、CEA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组别 n CA125(U/mL) Cyfra21-1(ng/mL) CEA(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3 294.62±10.21 143.24±6.73 18.36±4.08 11.57±2.45 145.41±7.16 76.18±5.34观察组 13 287.48±9.57 73.15±4.92 18.54±4.13 5.32±0.86 143.63±7.11 35.75±2.45 t 0.000 9.758 0.000 10.269 0.000 10.58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比较(±s)

组别 n FIB(g/dL) TT(s) D-D(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3 2.46±1.92 3.12±2.21 18.61±7.81 15.17±4.53 715.38±30.48 932.54±61.37观察组 13 2.51±1.98 3.84±3.06 18.73±7.87 12.52±2.14 726.14±32.25 1262.39±82.53 t 0.000 4.217 0.000 6.749 0.000 7.89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血小板减少、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多以1~2级为主,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鳞癌是来源于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疾病,常见于食管、口腔、子宫颈、阴道、肺部等鳞状上皮覆盖器官。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8,9],肺鳞癌、食管鳞癌等胸部器官发病率较高,肺鳞癌占肺癌患者约35%,而食管鳞癌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且存在显著地域差异。肺鳞癌以吸烟、空气污染等为主要致病因素,食管鳞癌致病因素则包括病毒感染、食道刺激、过烫饮食、高亚硝胺类饮食等,该类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胸痛、胸闷、吞咽困难等典型症状,严重威胁其健康及生命[10,11]。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也随之提高,对肿瘤疾病发展驱动基因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目前认为分子靶向治疗是对胸部鳞癌的主要治疗方案之一,但大多数胸部鳞癌患者多为中晚期,驱动基因为阴性,因此化疗仍是常用方案[12]。紫杉醇作为临床常用化疗药物,其通过打破微管蛋白、微管蛋白二聚体动态平衡而诱导及促进微管蛋白生理过程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白蛋白紫杉醇相比紫杉醇具有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发挥速度更快等优点,具有更理想的临床效果[13]。国内外学者认为[14,15],化疗虽然对癌症患者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但其疗效难以取得突破,因此联合用药以改善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成为研究的难点。

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c-Kit等激酶的作用,达到抗肿瘤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水平观察组更优,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水平无差异。Ⅲ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安罗替尼治疗肺鳞癌等胸部鳞癌患者可延长其PFS、OS,且对EGFR突变型患者疗效更为显著,此外本次研究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安罗替尼具有较好安全性[16]。肿瘤标志物水平是反映病情发生、进展的重要指标,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与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诊断胸部鳞癌的重要标记物之一,其高表达表示疾病进展或预后不良,下降表示疗效显著或预后良好;CEA是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酸性糖蛋白,是诊断、病情监测、疗效等方面的广谱标志物;CA125也是常见的肿瘤标志物,CA125属于跨膜糖蛋白的一种,正常条件下,CA125在人体血清中是不存在的,但是当人体阻滞出现恶性病变时,会导致人体组织结构遭到破坏,进而使得CA125被释放到了血液中[17-20]。有研究发现[21,22],癌症患者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均与常人有所不同,长期保持高凝状态及出现免疫逃逸现象,该类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恶性病变导致凝血纤溶紊乱有关,而化疗过程中药物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进一步升高促凝因子水平,对凝血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安罗替尼通过对肿瘤相关激酶的抑制,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作用,从而改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凝血功能水平[23,24]。

综上所述,胸部鳞癌患者给予安罗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缩小瘤体体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降低机体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安罗鳞癌紫杉醇
文献报道安罗替尼不良反应分析*
HOXA10基因敲低对非小细胞肺癌安罗替尼敏感性的影响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安罗替尼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PD-1抑制剂逆转安罗替尼获得性耐药2例报道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紫杉烷类药物在胃癌化疗中的应用进展
Aurora-A在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特点和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