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库评价研究文献特征分析

2022-09-19 12:48王景丽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4期
关键词:南京大学智库影响力

王景丽

(苏州大学 图书馆,江苏 苏州 2151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下,智库正在积极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智库研究热的背后,怎样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智库,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评价体系,是当前我国智库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智库评价是对智库本身的建设发展情况及社会、政策、学术、国际影响力等因素的综合评判,也是对智库发展生态环境的整体考量[1]。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作为数据源,以“智库评价”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时间限定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之前的学术论文,检索时间为2020年2月14日。通过人工去除与智库评价研究不相关的文献后,得到有效研究论文486篇。

运用CiteSpaceⅤ绘制作者合作图谱、机构合作图谱。相关参数:时间跨度(Timespan)设置为1998年—2019年,时间分割(#Years Per Slice)设为1年,作者合作(Author)和机构合作(Institution)图谱节点阈值选择每一个时间段中出现频次最高的50个节点数据,关键词共现(Keyword)图谱节点阈值选择每一个时间段按照g-index(k=25)提取,其他参数选项选择CiteSpace软件系统默认的设置。

2 我国智库评价研究文献特征分析

2.1 智库评价研究核心作者分析

对智库评价研究领域发文作者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可以清晰呈现出智库评价研究的核心作者及研究团队。通过CiteSpace绘制智库评价研究领域作者合作图谱,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以发现,国内开展智库评价研究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南京大学的李刚教授(14篇),同时,李刚教授也是国内较早开始智库评价问题研究的学者之一。2015年,李刚教授团队发表了《中外智库影响力评价研究述评》一文,聚焦基于政策过程的智库影响力纵向研究发展和基于不同政治体制的多国智库影响力横向比较研究。该文对智库影响力评价的评估模型进行分类总结,结合具体实例对目前智库影响力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智库影响力评价解决方案和未来研究趋势[2]。此外,李刚教授还十分注重于智库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在2017年发表了《建立智库全层次全要素评价体系》,该文指出现有的智库评价体系不仅仅是针对智库的效用、效果进行的外部影响力评价,还应建立包括纵向影响力评价、治理评价和管理评价“三位一体”评价,横向智库人才评价、产出评价、项目评价、财务评价、研究咨询评价、传播沟通评价“六要素联动”评价在内的、纵横结合的智库全层次全要素评价体系[3]。

图1 智库评价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除李刚外,朱旭峰(7篇)、邱均平(6篇)、荆林波(6篇)、李凌(6篇)、徐路(6篇)、赵蓉英(5篇)、丁炫凯(5篇)以及陈媛媛(5篇)等高产作者也对智库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是我国智库评价研究的核心力量。通过统计发现,发文量排名第二的朱旭峰是最近几年来智库评价研究领域涌现出的高频作者。朱旭峰在2014年—2019年陆续发表了7篇智库评价研究论文,对智库透明度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在2014年发表的《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理论框架》一文中,提出了能够较全面概括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制度—模式—行动”理论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另外,从图1中可以发现,我国智库评价研究领域3人以上的研究团队有3个,分别是:以南京大学李刚教授为主的跨区域合作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吕青的内部合作团队以及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梁丽研究团队。

2.2 智库评价研究核心机构分析

通过对智库评价研究领域发文作者的所在机构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可以了解智库评价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及合作团体。通过CiteSpace绘制智库评价研究的机构合作图谱,如图2所示。

图2 智库评价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通过对图2进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12篇)、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10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7篇)、中国科学院大学(7篇)、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6篇)、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6篇)等研究机构在智库评价研究中有较好的表现。

同时,通过对院校及科研机构一级单位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在所有发文一级单位中,排名前列的主要有南京大学(27篇)、武汉大学(17篇)、北京大学(11篇)、中国人民大学(10篇)以及清华大学(9篇)等。南京大学在智库评价研究领域拥有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李刚教授的专业研究团队,这为其在智库评价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武汉大学在智库评价研究领域拥有武汉大学世界一流智库评价研究中心(2018年撤销)和邱均平、赵蓉英等一批高水平学者,在智库评价研究上具备雄厚的研究实力。同时,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科的众多领域拥有专业的研究团队,依托其综合型高校的学科优势,都在智库评价研究领域有着较好的表现;清华大学的朱旭峰及其中国智库透明度研究课题组在智库评价研究领域也有着较为突出的贡献。

另外,从图2可以发现,我国智库评价研究领域3家以上研究机构合作的团体有3个:①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盐城师范学院和南京图书馆机构合作团体;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机构合作团体;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世界一流智库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机构合作团体,这3个合作团体皆为国内智库评价研究领域影响力较大的机构合作团体。

2.3 智库评价研究发文核心期刊分析

来源期刊分析是文献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这一研究视角的选择,有助于了解我国智库评价研究领域的空间分布特点,而且也能找出智库评价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借助Bicomb和Excel进行期刊分布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智库评价研究领域期刊分布汇总

由表1可见,《智库理论与实践》刊发智库评价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最多,共41篇,占据总数的8.436 2%。《智库理论与实践》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是专注于智库研究的学术期刊。自2016年创刊以来,《智库理论与实践》年均发表以智库评价为主题的研究论文约14篇,对智库建设、智库评价理论、评价体系以及中外智库评价对比研究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情报杂志》刊发智库评价研究领域论文的数量排名第2,共23篇,占据论文总数的4.732 5%。《情报杂志》是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清华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RCCSE核心期刊(武汉大学)、人大报刊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入选世界影响力Q1期刊。它是由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主办的我国情报学领域的学术性刊物,在智库研究方面有着鲜明的研究特点。从2016年开始,该刊开设智库研究专栏,专门围绕国内外智库研究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分别从智库建设、高校智库、智库评价、新型智库、中外智库对比研究等角度进行了论述。紧随其后的期刊有《社会科学文摘》《图书馆论坛》《图书情报工作》《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情报科学》《中国行政管理》等。上述排名靠前的期刊,绝大多数是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说明刊登在这些期刊上的智库评价研究成果学术水平较高,影响作用较大,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同时,这些核心期刊刊发的智库评价研究文献都具有显著的前瞻性,代表了我国在智库评价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

2.4 智库评价研究高被引文献分析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对智库评价研究文献的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得出智库评价研究领域内的高被引文献。详细高被引文献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智库评价研究高被引文献(被引频次>50)

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智库评价研究领域被引频次最高的三篇文献分别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项目组与李凌合作撰写的《中国智库影响力的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被引155次)、朱旭峰的《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理论框架》(被引145次)以及黄如花、李白杨、饶雪瑜合作的《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知识服务:图书情报机构的新机遇》(被引113次)。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项目组、李凌在2014年发表的《中国智库影响力的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一文是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项目系列成果之一,该文立足智库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中国智库的演化特点,构建中国特色智库分类与评价标准,结合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际需求,采用基于调查问卷的主观评价法,分别就中国智库的综合影响力、系统内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三个层面进行评价与排名,全面、科学、准确地观察和评价中国智库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趋势[5]。朱旭峰于2014年发表的《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理论框架》一文,通过全球视野、国家治理、行业产业、智库个体等从宏观到微观对新型智库进行全面系统的阐释。重点关注中国智库、决策咨询制度和中国政策决策体系的内在关联,比较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智库在发展模式上的异同,明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定位,通过研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并提升研究方法和政策分析能力。黄如花、李白杨、饶雪瑜在2015年发表的《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知识服务:图书情报机构的新机遇》一文,结合新型智库服务流程矩阵分析了图书情报机构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直接提供智库服务、知识咨询服务、情报技术支持、信息计量服务、智库成果复用等五种参与新型智库建设的途径[6]。

表2中的13篇学术论文是我国智库评价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标志性文献,通过统计可以发现,以上高被引文献主要来源于教育学、政治学、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我国智库建设、高校智库、影响力、新型智库等方面。上述高被引文献从研究层次看宏观与微观兼具、从研究视野看国际与国内兼顾,既有对理论逻辑的探究也有对实践操作的思考,对国内智库评价研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3 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发文量Top 50的作者形成了12个2人以上构成的科研合作团队,其中5人以上的较大科研合作团队1个;发文量Top 50的机构形成了7个2个机构以上构成的科研合作团体,其中5个机构以上较大科研合作团体1个;探测出13篇对国内智库评价研究的发展发挥重要助推作用的高被引标志性文献。

猜你喜欢
南京大学智库影响力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第38卷 2021年 总目次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民居智库
中政智库“五朵云”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南京市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