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如何开展趣味性教学

2022-09-20 05:33莫嘉韫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趣味性幼儿园游戏

■文/莫嘉韫

幼儿园音乐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陶冶幼儿的心灵,启迪幼儿的智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与个性特点去策划音乐活动,确保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乐趣,从而实现以乐育人、以美感人的教育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坚持趣味性教学理念,将寓教于乐的思想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精心设计音乐活动,创设趣味性音乐情境,借助现代信息设备,让幼儿园音乐活动变得多姿多彩,趣味盎然。

为了让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师在设计与组织音乐活动时需要保证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能够在玩中学,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设计幼儿园音乐活动时,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策划一系列有趣的音乐游戏,创设故事情境,进行课堂互动,营造有趣、多元、自主、开放的音乐氛围,使整个活动更加充实。

一、趣味性教学的作用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趣味性教学强调的是寓教于乐,快乐学习。教育者要起到引导、观察、评估、启发的作用,让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趣味性教学与传统注入式教学相比更加开放、灵活、有趣,尤其适用于学龄前儿童。3岁到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趣味性教学正是抓住了幼儿的心理特点,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进行自主学习。趣味性教学以兴趣和好奇心作为促进幼儿成长的原动力,让幼儿在生动、有趣、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帮助其不断成长,获得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活动是学前教育阶段重要的美育途径,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提高其审美水平,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艺术活动之一。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幼儿园音乐活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重视和改进,以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

首先,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不足,教师过度指导。教师开展音乐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受到情感、审美层面的熏陶,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固化,在音乐活动中过度干涉,导致幼儿的个性无法展现,缺乏自主学习和成长的空间。

其次,幼儿园音乐活动内容未考虑到幼儿的个性特点与兴趣需求。部分教师策划音乐活动时主要依赖过去的教学经验,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性与兴趣喜好,使整个活动较为刻板、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导致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意愿不强。

最后,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教学目标设置过高,不符合幼儿的实际能力。音乐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让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将音乐活动的教学目标设定过高,其难度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实际能力,从而导致幼儿很难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乐趣。

教师应当正视目前音乐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更新教育理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改进,确保为幼儿提供更优质、丰富的音乐活动。

三、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趣味性教学方式

(一)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

为确保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使用教学辅助设备,给幼儿带来沉浸式的音乐学习体验,让幼儿同时获得身心的愉悦与音乐的熏陶。例如,在开展中班幼儿音乐活动“快乐的火把节”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将有趣的体感游戏融入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彝族摆手舞欢快奔放的风格,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播放相关视频,向幼儿展示彝族火把节的传统风俗以及当地的舞蹈风格。接着,教师可以跟随音乐示范舞蹈动作,并介绍情节:“彝族的火把节到了,大家都来到广场上玩游戏,围着火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时,幼儿可以跟随教师的示范,伴着音乐练习动作。为了增加舞蹈学习的体验感和趣味性,教师可以借助体感游戏指导幼儿练习舞蹈,事先将歌曲导入游戏中,编辑舞蹈动作。幼儿只需拿着游戏手柄做出相应动作,便可跟随屏幕上的动画角色一同舞蹈。当幼儿完成对应动作时,可得到不错、好、完美的评价。在体感游戏的辅助下,幼儿更能体会到音乐与舞蹈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加投入。这样的音乐活动既能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音乐节奏感,又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与反应能力,比单纯的教师示范、幼儿跟练的方式更为精彩有趣。在体感游戏中,幼儿要想办法跟上动画人物的动作,尽可能获得完美的评价。在歌曲结束后,游戏系统还会给出相应的分数,幼儿们可以自由挑战,在玩游戏的同时也巩固了舞蹈动作。

(二)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可以围绕音乐活动主题,创设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使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生动有趣的音乐情境、背景故事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沉浸在乐曲中,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中班幼儿音乐活动“买菜”为例,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利用仿真玩具、装饰物等将活动室打造为“菜市场”。活动开始后,教师提问幼儿:“大家平时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菜呀?”在幼儿自由回答后,教师播放歌曲,让幼儿熟悉歌曲内容。接着,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配上音乐示范演唱,引导幼儿拿起篮子等道具模拟买菜的场景。幼儿置身于菜市场的模拟情境中,边听边跳,整体活动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教师让幼儿模仿家长平时买菜时的动作,以两两配对的方式跟随音乐演唱歌曲,将肢体动作、神态模仿融入歌曲表演之中,从而激发幼儿的演唱兴趣。幼儿在创设的情境中欣赏和感受音乐时能更加投入,这让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也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积极与幼儿互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积极的师幼互动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互动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带领他们感受音乐旋律,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打字机》是美国著名作曲家莱罗尔·安德森受到办公室里打字机击键声启发而创作的管弦乐曲,富有鲜明的节奏感。在开展大班幼儿音乐活动“打字机”时,教师可以围绕这首管弦乐曲设计音乐互动游戏,鼓励幼儿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为了让音乐活动更具趣味性,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轻轻敲打三角铁。三角铁的声音清脆悦耳,穿透力强,很适合用来锻炼幼儿的节奏感。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自由尝试,感受三角铁的音色以及敲击方法,鼓励幼儿跟随音乐去敲打。然后,教师可以将班级幼儿划分成为两组,一组负责用三角铁敲击,发出《打字机》乐曲中类似于“叮”的声音,另外一组则负责拍打椅子,模仿这首乐曲中“哒哒哒”的声音,让两组幼儿互相配合,共同演奏这首《打字机》,这既能锻炼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又能让音乐活动变得趣味盎然。

幼儿音乐活动是以激发兴趣、音乐启蒙为主,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素材设计适龄化、多样化的趣味互动环节,借助互动充分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结合这首管弦乐曲本身的要素培养幼儿的乐感。

(四)创编趣味游戏,丰富音乐活动的内容

教师可以将音乐教育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创编音乐游戏,秉持寓教于乐、兴趣教学的理念,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开展中班音乐活动“如果我是一片云”时,教师可以根据这首儿歌的主题创编趣味游戏,让幼儿充分感知音乐,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画笔记录下来。《如果我是一片云》这首歌曲是根据《粉刷匠》改编的,曲调欢乐明快,歌词充满童趣,而且歌词有一定的重复内容,适合中班幼儿学习和演唱。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让幼儿仔细聆听,用心欣赏音乐。然后,教师可以对幼儿说:“我是天上的一片云,我喜欢出去找朋友玩耍,我找到了哪些朋友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再听一遍,将我找到的朋友画出来好不好呀?看看谁画得最多、最正确。”在第二遍聆听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边听边画,从歌词中寻找小云朵的朋友,以简笔画的方式将歌曲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再现出来。在幼儿画完后,教师可以让幼儿上台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大家一起边听歌曲,一边看看画的对不对。如果全部答对,教师可以奖励幼儿一张小贴纸。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学唱歌曲,歌词部分有了之前游戏的铺垫,幼儿记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活动整体氛围活跃,益智有趣,在保证音乐活动趣味性的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记忆力、观察能力与音乐鉴赏能力。比起教师范唱、幼儿跟练的学唱模式,这种含有趣味性游戏的活动形式更受幼儿的欢迎与喜爱。

总而言之,幼儿园音乐活动应当秉持趣味性教学原则,教师要灵活应用现代数字化设备,创设故事情境,创编音乐游戏,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与学习热情。教师还应积极带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提升其音乐素养与审美情趣,实现以乐育人、陶冶性情、快乐成长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趣味性幼儿园游戏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我爱幼儿园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