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探讨

2022-09-20 09:46张丽丽黄洁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奈德气道

张丽丽 黄洁

小儿哮喘以咳嗽急性发作、喘息、胸闷等为主要表现,多与遗传、刺激、过敏、免疫力低下、环境污染等因素相关[1]。本病起病急骤,且病程进展迅速,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对哮喘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即由气道内部分布的多种细胞如T 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共同参与介导所致[2]。多数患儿取糖皮质激素展开治疗,多可对病情控制,但若有呼吸道病毒感染合并,则可加重哮喘相关症状,进而增加控制难度,故临床针对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通常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降低炎症因子,增强肺功能,进而取得理想预后[3-5]。本次研究以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80 例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观察组患儿男24 例,女16 例;年龄1~11 岁,平均年龄(5.18±2.10)岁;病程1~10 个月,平均病程(4.90±1.90)个月。对照组患儿男22 例,女18 例;年龄1~10 岁,平均年龄(5.22±1.69)岁;病程1~11 个月,平均病程(4.92±2.13)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哮喘均于《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 年版》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符合呼吸道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水平上升,治疗前2~3 d 存在呼吸道感染症状,经病毒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患儿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并报经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所以患儿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缺陷患儿;对本次用药存在过敏反应患儿;其他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不全患儿。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经常规治疗,即止咳、吸氧、祛痰平喘、解痉、抗感染。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剂量为2.5 mg 加入4 ml 生理盐水中经氧气带动雾化吸入,15~20 min/次,2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给予布地奈德0.5 mg 加入4 ml 生理盐水中经氧气带动雾化吸入,15~20 min/次,2 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2 个月。

1.4.1 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6]:治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均消失,心率恢复正常,哮鸣音及胸片病灶均消失;显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及心率、哮鸣音及胸片病灶均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率恢复正常,哮鸣音及胸片病灶基本消失;无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及心率、哮鸣音及胸片病灶均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 包括发热、气促、咳嗽、喘憋缓解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

1.4.3 治疗前后血清气道重塑指标 即在治疗前后患儿晨起空腹抽取3 ml 静脉血,实施离心操作,获取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GF-β、MMP-9、TIMP-1 水平。

1.4.4 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 即治疗前后依托AS-407 型号肺功能测定仪对患儿FVC、PEFR、FEV1 进行测定。

1.4.5 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 即在治疗前后患儿晨起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气道重塑指标的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IL-8、CRP 水平。

1.4.6 哮喘发作次数及上呼吸道感染次数 即对患儿进行6 个月的随访,记录哮喘发作次数、上呼吸道感染次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发热、气促、咳嗽、喘憋缓解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种植区域。新开挖稻田和池塘类似,围沟和田中间均要种植。每窝水草以行距8m左右,株距4m左右为宜(不宜过密,水草过密影响划船投食及起虾操作,高温季节割草难度大,且夜间虾易缺氧)。

表3 两组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对比(,d)

表3 两组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对比(,d)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气道重塑指标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两组TGF-β、MMP-9、TIMP-1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F-β、MMP-9、TIMP-1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气道重塑指标对比()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气道重塑指标对比()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对照组对比,b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FVC、PEFR、FEV1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PEFR、FEV1 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对照组对比,bP<0.05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IL-6、IL-8、CRP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8、CR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工作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表6 两组治疗工作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对照组对比,bP<0.05

2.6 两组哮喘发作次数和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对比 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哮喘发作次数和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对比(,次)

表7 两组哮喘发作次数和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对比(,次)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在儿科疾病领域哮喘为多发性病症,一般由机体发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后诱导细菌感染所致[7]。因患儿机体支气管尚未完成发育,故易有气道黏膜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等问题,进而增加了呼吸道炎症反应风险。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也增多,可引发肺部感染,严重者甚至可诱导呼吸衰竭,故如何对治疗方案进行选择是临床探讨的重点[8,9]。

沙丁胺醇为临床广泛应用于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药物,其属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平滑肌具舒张作用,且可防范支气管痉挛,进而使血管通透性得到良好调节,促气道受阻缓解,并促症状减轻[10,11]。同时,经雾化吸入治疗,药效可在支气管平滑肌直接发挥作用,增强纤维功能,可促进痰液排出,改善通气功能[12]。但单纯采用沙丁胺醇虽然能一定程度控制症状,但对降低炎症反应作用有限,有一定的复发风险。

布地奈德为典型的糖皮质激素制剂,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使内皮、平滑肌细胞所持有的稳定性增强,并促抗体合成降低,提升β2受体激动剂在炎性细胞和支气管平滑肌中的敏感性,进而使过敏介质活性最大程度降低,减轻平滑肌收缩[13-15]。采用经雾化吸入途径给药,可溶入脂肪组织,使糖皮质激素受体得以激活,进而最大程度缓解气道炎性反应,改善症状及气道重塑,并使肺通气功能增强[16,17]。故在沙丁胺醇给药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药物进行雾化吸入,药效可直达肺部,且延长了在肺部的停留时间,并有较高的聚集率,可快速达到治疗所需浓度,进而使肺功能得以增强,症状改善时间缩短[18-2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气促、咳嗽、喘憋缓解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F-β、MMP-9、TIMP-1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PEFR、FEV1 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8、CR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应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气道重塑状况,增强肺功能水平,降低炎症反应程度,且可改善远期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奈德气道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喘息性肺炎临床分析
儿童中心气道狭窄84例的病因及诊疗方法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布地奈德对哮喘气道重塑大鼠骨桥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connexin26基因突变新生儿听力随访及干预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