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特征分析

2022-09-20 09:46姜晓彤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难治性甲状腺癌分化

姜晓彤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复发或远处转移患者占总数的5%~15%[1],骨转移、肺转移最为常见,手术切除、碘治疗等是主要治疗方法[2],甲状腺癌切除术后辅以碘治疗能够将残余甲状腺灶及远处转移灶清除,如果远处转移灶具有良好的分化、较小的体积、较高的亲和力,那么基本能够完全缓解,一些摄碘功能丧失或低分化的转移性或进展性病灶对碘治疗具有较差的反应,称为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3],向碘难治进展的远处转移患者占总数的26%~60%[4]。本研究拟通过对本科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寻找其临床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减少难治性病例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赤峰市医院核医学科核素治疗病房收治的149 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进行131I 治疗患者,其中男36 例,女113 例;年龄24~64 岁。将患者根据碘治疗反应不同分为碘难治(radioiodine-refractory,RAIR)组(10例)和碘治疗有效(radioiodine-efficient,RAIE) 组(139 例)。纳入标准: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主要表现为4 种情况[5]:①转移灶在首次131I 治疗后全身显像中表现不摄碘;②原本摄碘的功能性转移灶逐渐丧失摄碘能力;③部分转移灶摄碘、部分转移灶不摄碘,且可被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其他影像学手段显示;④摄碘转移灶在多次131I 治疗后虽然保持摄碘能力但仍在1年内出现病情进展,包括病灶逐渐增长、出现新发病灶、甲状腺球蛋白(Tg)持续上升等。排除标准:①有多发内分泌肿瘤史;②有射线接触史;③有颈部手术史;④有甲状腺癌家族史。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史、病程、诊治经过、手术方式、肿块大小、多少、侵袭范围、病理结果、术后 Tg 水平、131I 及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情况、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我国《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管理共识(2019 年版)》、《131I 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21 版)》[5],归纳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最长径、碘治疗次数、结节性甲状腺肿、左右灶、多灶性、淋巴结反应、局部侵犯、远处转移等,分析发生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原因。

1.3 观察指标 随访3~4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最长径、碘治疗次数、结节性甲状腺肿、左右灶、多灶性、淋巴结反应、局部侵犯、远处转移情况),两组及不同年龄患者碘治疗反应分级(完全反应、不完全反应、生化学不完全反应、结构学不完全反应、不确定)[6]、碘治疗预后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A 级、ⅣB 级)[6];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碘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RAIR 组患者年龄34~64 岁,平均年龄(54.26±7.32)岁;女5 例,男5 例。RAIE 组患者年龄24~64 岁,平均年龄(44.75±7.15)岁;女108 例,男31 例。RAIR 组患者的年龄高于RAIE 组,最长径长于RAIE 组,碘治疗次数多于RAEI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R 组患者的男性占比、≥55 岁占比、远处转移占比均高于RAEI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左右灶、多灶性、淋巴结反应、局部侵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n(%)]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n(%)]

注:与RAIE 组比较,aP<0.05

2.2 两组及不同年龄患者碘治疗反应分级比较 两组患者的碘治疗反应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861,P<0.05)。见表2。不同年龄患者的碘治疗反应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3,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碘治疗反应分级比较[n(%)]

表3 不同年龄患者碘治疗反应分级比较[n(%)]

2.3 两组及不同年龄患者碘治疗预后分级比较 两组患者的碘治疗预后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913,P<0.05)。见表4。不同年龄患者的碘治疗预后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452,P<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碘治疗预后分级比较[n(%)]

表5 不同年龄患者碘治疗预后分级比较[n(%)]

2.4 碘治疗反应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碘治疗次数、淋巴结反应是碘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6。

表6 碘治疗反应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7],如果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生远处转移,那么摄取碘、无法明显摄取碘患者的10 年生存率分别只有56%、10%左右。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在2015 年推荐[8],确诊为碘难治后应该第一时间将碘治疗终止,给予患者靶向药物治疗等。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局部治疗方法包括外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如果患者无合适的局部治疗方案或具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则选择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如果患者有手术指征,则优先选择手术治疗,从而尽可能给予患者靶向治疗,改善患者生存及预后[9,10]。美国癌症委员会(AJCC)发布了第8 版甲状腺TNM 分期,将预后分级的年龄临界值从≥45 岁提升到≥55 岁,进而下调了45~55 岁患者的预后分期,从而有效避免了过度诊疗的现象。

本研究结果表明,RAIR 组患者的年龄高于RAIE组,最长径长于RAIE 组,碘治疗次数多于RAEI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R 组患者的男性占比、≥55 岁占比、远处转移占比均高于RAEI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碘治疗反应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碘治疗预后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的碘治疗预后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碘治疗次数、淋巴结反应是碘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本研究与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11-13]。有上述危险因素时,临床应该对碘难治的风险进行评估,尽早确诊碘难治情况,然后给予患者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4-16]。

综上所述,碘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碘治疗次数、淋巴结反应,当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特征为男性、碘治疗次数多、有淋巴结反应时,应该对碘难治的风险进行评估,尽早确诊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并给予有效的综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难治性甲状腺癌分化
路波教授辨治难治性失眠经验撷要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