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9-20 09:46徐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服药血压高血压

徐玲

高血压为常见慢性病,在我国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中居首位,其也是世界范围内的高危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等主要危险因素,老年人血压升高很普遍,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舒张压在65 岁之前升高,之后缓慢下降,如果在此过程中患者自控力差,就无法取得降压效果,导致一系列突发事件,并且目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并不理想[1]。国内外研究发现,控制高血压应以防治为主,为此对高血压防治管理正由“以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转变,随着我国高血压诊治流程逐步规范,高血压健康管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社区随访面临巨大压力,让患者从被动到主动的充分利用资源,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通过控制饮食、运动等健康行为控制或预防血压[2]。本文对5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控制不良的影响因素,对今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及防治工作进行指导,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盘锦市大洼区人民医院的50 例血压控制不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 例血压控制良好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65.57~75.39 岁,平均年龄(68.59±2.93)岁。对照组男23 例,女27 例;年龄66.29~75.29 岁,平均年龄(67.85±2.5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联合体检的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体检方法:患者休息>20 min,用水银血压计测量右手臂动脉血压,测3 次,取平均值。问卷调查要求以患者填写家族高血压史、服药史、糖尿病史、脑卒中史,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与否、一周体育锻炼次数、情绪稳定、自我血压监测、疾病意识、是否按医嘱服药,关于蔬菜、水果、牛奶的日服用多少,食用油及食用盐每日用量,肥胖及多脏器疾病,平时娱乐活动运动次数、患者血压监测及服药依从性等问题,患者自行填写后由作者初步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患者被要求在下一周交表格,并再次测量血压和体重。对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要多次复查。1 个月后有部分患者未交表格,也未再测血压,于是再次组织血压测量,并收到了统计回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试验组吸烟饮酒、高盐饮食、情绪不稳定、缺乏锻炼、不在乎自己身体状况、治疗疾病占收入比过低、得病不按时服药、过于肥胖、高血糖、高血脂、动脉硬化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单因素分析[n(%)]

2.2 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吸烟饮酒、高盐饮食、情绪不稳定、缺乏锻炼、不在乎自己身体状况、治疗疾病占收入比过低、得病不按时服药、过于肥胖均是血压控制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主要并发症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慢性高血压肾脏病等,其临床死亡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资源,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其也是各种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中国50 岁以上人口1.76 亿,70 岁以上人口142 万[3],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容易患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且收缩期高血压发生率高于非收缩期,女性高血压患者一般多于男性,以往的研究表明,其与年龄增长之间都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在我国已成为老年人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近75%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且无法很好的控制[4],有效控制血压是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延长老年人生命的一种最有效措施,控制高血压对提高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状况与导致患者高血压原因的关系,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

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35/90 mm Hg(1 mm Hg=0.133 kPa),能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相反,如果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患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的风险将明显增加。由于本研究探讨老年高血压控制不良的影响因素是横断面研究,只能说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与吸烟饮酒、高盐饮食、情绪不稳定、缺乏锻炼、不在乎自己身体状况、治疗疾病占收入比过低、得病不按时服药、过于肥胖有关。之前相关研究中对包括100 万成人的生活习惯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表明在人群中,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每增加10%,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状况不良的可能性就会增加2.756 倍以上。相关资料显示[5],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每减少5%,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状况良好几率就会增加1.3251 倍以上,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度下降17.59%。有证据表明,进行血压控制可有效预防高血压导致的其他心血管事件,其相关危险因素在老年人中尤为显著。因此,有必要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调查盘锦市大洼区>65 岁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血压控制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吸烟饮酒、高盐饮食、情绪不稳定、缺乏锻炼、不在乎自己身体状况、治疗疾病占收入比过低、得病不按时服药、过于肥胖等对患者血压影响较大,且良好精神状态,患者能长期治疗有助于控制其血压,其会成为指导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依据,有助于提高大洼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在高血压治疗中,患者肥胖是实现血压控制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6]。此外,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有效控制血压。有研究表明,对老年人进行血压控制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其相关危险因素对各年龄段患者来说均存在,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显著[7]。因此,有必要探讨患者情绪不稳定、缺乏锻炼、不在乎自己身体状况、治疗疾病占收入比过低、过于肥胖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并对各个指标进行个体化干预,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患者及时关心身体可以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8]。同时发现经常进行血压自测的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高的患者血压控制较好,说明知识水平重要性。关注自己的疾病也是控制好血压的重要原因。治疗疾病占收入比过低过低也增加了血压控制负相关[9]。遵医嘱用药对血压控制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治疗重要环节。定期测量血压有助于医生为其选择最合适的降压药物,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10]。因此要提高医生慢性病诊疗水平,加强密切合作、学习和对接,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协调度,同时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的认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11]。在预防方面,疾控中心应加强监督指导,将老年高血压预防作为重点,积极与工作人员沟通,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干预,帮助老年人逐步纠正不良习惯,有效控制体重,纠正不良情绪,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定期运动,并遵医嘱进行治疗[12]。

综上所述,对老年人采取控制吸烟饮酒、低盐饮食、平复情绪、积极锻炼等对其预防高血压最为显著,应从这些方面进行积极预防。

猜你喜欢
服药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服药不能猛仰头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