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 内固定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外侧壁冠状面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2-09-20 09:46黄勇仪唐桂香陈伟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冠状股骨高龄

黄勇仪 唐桂香 陈伟明

外侧壁冠状面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在小粗隆至股骨颈基底之间,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增高[1]。股骨血运较丰富,治疗不及时易影响预后。传统的髓外固定术式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目前PFNA 内固定术,具有并发症少、固定强度高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本院采用PFNA 内固定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外侧壁冠状面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高龄骨质疏松外侧壁冠状面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 例,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男17 例,女23 例;年龄62~85 岁,平均年龄(75.31±4.67)岁;骨折部位:左侧15 例,右侧25 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6 例,摔伤14 例。排除严重肾肝心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病变、开放性骨折、精神疾病者。将4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FHR 术治疗,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30 min 输注抗生素,取侧卧位,以股骨大转子为中心向后外侧切开皮肤,内旋髋关节,纵向分离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剥离短外旋肌,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用克氏针固定。复位固定满意后修整股骨近端髓腔,用钢丝固定骨折块,前倾角15°,植入股骨头假体,应用骨水泥固定,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肢旋转无异常后,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加压包扎无菌敷料。术后采用抗凝治疗和双下肢足底静脉泵治疗,注射维生素预防感染。

1.2.2 治疗组 采用PFNA 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平卧于牵引床上,C 型臂透视下患侧髋关节内收15°,健侧髋关节外展,切开复位;向大转子定点处做一长约5 cm 切口,逐层切开至大转子内壁,由内向前置入穿刺针,打开股骨皮质,扩张髓腔,依次钻孔、丝攻并将螺旋刀片安装完毕,置入主钉到合适位置,置入并锁定螺旋刀片,将远端交锁钉旋入,C 型臂透视下锁定拉力螺钉,待满意后安装尾钉,清洗伤口,止血,逐层缝合,加压包扎无菌敷料。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等,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评分0~100 分,评分越高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②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心力衰竭、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口渗液、压疮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切口长度、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外侧壁冠状面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逐渐增高[3],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密度小,骨折粉碎情况严重,易造成内固定术失败,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其已成为老年人关节功能障碍与死亡的主要原因[4-6]。应尽早进行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保障其早日下床活动,加快康复。

PFNA 内固定术由股骨近端髓内钉改进而来,具有操作简单、抗旋转能力强等优点,骨质疏松患者骨小梁间隙变大,PFNA 内固定术将骨水泥渗入骨小梁间隙,促进假体、骨折块和钢丝等紧密结合,其与骨小梁间形成微锁扣作用,使股骨上段的坚固性更高,提升支撑稳定性[7-10];复位捆绑利于提升肌肉附着的牢固性;用钢丝缝合粉碎性骨折的碎片可保存骨折断端的供血[11];加长型股骨柄假体则利于提升髓腔固定长度,恢复解剖力学关系、最大限度的保留髋关节动力,避免因骨质粉碎所致的力学支撑缺乏现象[12],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防止髋关节脱位。PFNA 内固定术尽可能减轻创伤,有效恢复髋关节的负重能力,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有效减少并发症,有效避免术后出现股骨近段旋转、内翻等畸形,有利于患者早期更快下地负重,促进机体的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本研究中,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切口长度、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 内固定术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康复快,能够早期负重,提高术后自理能力,确保其尽早下床活动、恢复正常生活。表明PFNA 内固定术治疗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高龄骨质疏松外侧壁冠状面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 内固定术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安全,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冠状股骨高龄
单液滴撞击薄液膜后冠状结构的破碎过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春疫
新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新生儿如何预防感染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石台行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