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双源CT 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2-09-20 09:46邵艳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双源造影程度

邵艳萍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在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时多采取支架术,该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冠状动脉内支架结构受到小支架、重叠支架、分叉部位支架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支架影像被放大,因此置入后可能出现再次狭窄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则是诊断支架是否发生二次狭窄的金标准,该方法可明显反映出对比剂在血管内的流通过程,使检查人员观察到血管的狭窄程度[1]。但该方法属于入侵性操作,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损伤,费用高,因此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双源CT 的应用使得冠状动脉及支架图像质量更高,同时心率对其影响较小,因此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2]。本文将针对双源CT 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期间78 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置入148 枚支架。其中,男48 例,女30 例;年龄45~72 岁,平均年龄(56.54±8.7)岁;急性心肌梗死3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2 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6 例;支架置入位置:右冠状动脉56 枚,左前降支60 枚,左回旋支28 枚,左主干4 枚;支架直径0.25~0.40 mm。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临床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胸前区疼痛、心慌、胸闷等症状;疑似冠心病患者;先后均成功完成双源CT 和冠状动脉造影,且时间间隔>3 周。

1.2.2 排除标准[3]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或血管疾病患者;对碘剂过敏患者;心律不齐、冠状动脉分支严重狭窄患者。

1.3 方法 患者均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双源CT检查。对患者的基本特征,支架类型及支架直径等内容进行记录。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选用平板式血管造影机,图像采集按照25 帧/s 设计,存储形式采用数字减影式。同时采取Seldinger 法经股动脉经路对左右冠状动脉实施造影[4]。使用碘普罗胺作为对比剂,手工推注,剂量8 ml/次;左冠状动脉采用4 个体位投照,左前斜位45°加头侧成角30°,右前斜位30°加头侧成角30°。右冠状动脉采用2 个体位投照,左前斜位45°,右前斜位30°。

双源CT 扫描设备选择SIEMENS SOMATON Definition,采用后心电门控心脏扫描模式实施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启动时使用对比剂智能跟踪技术。原始数据重建层厚设定为0.75 mm,间隔设定为0.5 mm,依据心脏标准算法,计算机自动重建患者最佳舒张期和最佳收缩期,如果期相无法达到诊断标准,则需手工重建图像。在实施双源CT 扫描前应严格控制呼吸,整个扫描中保持屏气,以免出现呼吸伪影影响诊断结果[5]。扫描期间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扫描前3 min 患者常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其主要目的为扩张冠状动脉,先自气管隆突下1 cm 至心脏下缘2 cm 实施平扫,观察患者冠状动脉内部的板块情况及钙化情况,找出左侧冠状动脉的开口层面,向上6 个层面作为强化扫描的开端,将降主动脉设为感兴趣区,阈值设定为80 Hu,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作为对比剂,其碘浓度为370 mg/ml,高压注射器注射至患者右肘静脉,随后以同样的速度注射40 ml 氯化钠溶液作为冲洗机,再利用智能追踪扫描方式实施吸气后屏气扫描,将数据处理后传输至影像工作站。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观察双源CT 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效能。支架内再狭窄判定标准:①双源CT:冠状动脉狭窄计算公式以国际通用目测直径法为准,血管狭窄程度=(狭窄部位近心端血管直径-狭窄直径)/狭窄段近心端血管直径×100%。冠状动脉狭窄分级:轻度狭窄:血管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50%≤血管狭窄程度<75%;重度狭窄:血管狭窄程度≥75%;血管闭塞:血管狭窄程度为100%。②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造影上测量支架内径及长度,以冠状动脉狭窄分级为依据,评估支架及两端5 mm 范围内血管腔的通畅性,管腔狭窄>50%视为再狭窄。

2 结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双源CT 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9.29%,准确度为97.97%。见表1。

表1 双源CT 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效能(枚)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人口老龄化也日益严重,进而增加了老年人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疾病的发生率,这些疾病很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发病后,冠状动脉供血能力不断下降,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6]。

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生命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但由于支架为外来物,因此容易发生排斥,进而导致冠状动脉再次狭窄[7]。再狭窄的病理过程极其复杂,再狭窄后更容易引起心肌缺血等严重并发症,一旦再狭窄发生,患者冠状动脉供血能力发生二次下降,进而诱发病情反复发生,极容易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相关调查指出,在一般情况下,介入治疗后3 个月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达40%,因此冠心病患者在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必须定期检查[8]。

冠状动脉造影一直被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由于该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可能造成血管内膜损伤等风险,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对操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费用较高,因此并不适宜作为初诊、筛查等手段。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CT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诊断中,以CT 为代表的放射影像学诊断技术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以往临床主要使用多层螺旋CT 扫描方法判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情况,但也有相关研究指出,该方法的准确性不足。受到支架材料引起的硬化伪影、容积效应以及检查方法成像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多层螺旋CT技术在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时,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等问题,不利于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开展预后评估。而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为微创性检查手段,可清楚的显示变异冠状动脉二维和三维结构,操作简单,还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观察角度,可显示冠状动脉与其他血管及心脏各房室结构的关系,但其存在的缺点是圆锥支/窦房结支等细小分值因显示不清造成漏诊[9,10]。双源CT 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对各节段血管的显示图像图像具有更清晰、对比度高的特点,另外可通过斑块的CT 值辨别斑块性质以及其稳定性。

双源CT 应用于冠状动脉诊断中效果更优。双源CT 是由两套球管和探测器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多个层面的数据,减少了扫描时间,同时在患者一次吸气后屏气中完成全心脏扫描,有效避免了呼吸运动造成的伪影[11,12];在旋转机架的作用下可产生180°投影数据,可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冠状动脉走形,明确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性质等,明确血管腔狭窄的程度和范围。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显示准确率高达90%以上,同时对钙化病变严重的部位敏感性高,在清楚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血管影像的同时能判断其狭窄程度,且当血管病变的管腔狭窄>50%敏感度更高[13]。此外,相较于多层螺旋CT,双源CT 检查技术扫描速度更快、图像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效果更显著,采用双源CT 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程度评估还能降低心率及呼吸对检查的影响,减少伪影的发生率,促使检查结果更准确[14,1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双源CT 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9.29%,准确度为97.97%。

综上所述,双源CT 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双源造影程度
双源CT双能减影法评估冠心病患者管腔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双源CT联合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双源无轨电车在北京公交实际应用调查
双源无轨电车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