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不同抗生素应用策略对新生儿治疗结局的影响

2022-09-20 09:46毛丽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使用率入院医师

毛丽娟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功能不成熟,如果在出生后保护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而新生儿感染的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如果不及时有效的控制,往往会发生恶化[1],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临床医师为了避免新生儿感染对其造成损伤[2],会尽早采用抗生素治疗,这就很容易在没有充分评估新生儿身体的状态下使用抗生素,造成了抗生素的使用率升高,因此临床要合理采用相应的抗生素使用策略,对新生儿进行治疗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3],而本次研究分析新生儿病房不同抗生素应用策略对新生儿治疗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观察组新生儿中,男25 例,女20 例;平均胎龄(40.26±0.78)周;平均年龄(1.82±0.41)d。对照组新生儿中,男24 例,女21 例;平均胎龄(40.37±0.82)周;平均年龄(1.79±0.5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新生儿经临床确诊可使用抗生素治疗;②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在本科室进行;③本研究经临床伦理医学委员会批准;④新生儿的家长均同意本次研究,并享有知情权,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收集不完全者;②存在药物禁忌证者;③新生儿以及家属无法有效配合者。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用风险评估方案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分析,具体方案为:①母亲存在难产、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早产以及产前发热等感染高危因素,但是并未出现明显感染症状的新生儿,在入院后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②对于母亲患有绒毛膜羊膜炎以及败血症的新生儿在住院后应立刻使用抗生素治疗;③对于入院时就明确诊断为严重皮肤软组织感染、皮肤脓疱疮、脐炎以及颅内感染等新生儿,在入院后应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④对于没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则不采用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新生儿采用风险评估联合感染筛查、监测等综合策略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分析,具体方案为:①对于母亲存在难产、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早产以及产前发热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果在入院后并没发现有明显的感染症状,可先对其进行感染筛查,随后进行持续的监测,在确定出现感染症状后,再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未出现感染症状,则不可使用抗生素治疗;②对于母亲产前或产中羊水出现异味,胎膜早破时间>18 h 以及C 反应蛋白酶升高的新生儿在入院后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③在入院时新生儿存在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皮肤脓疱疮、沿颅内感染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新生儿应立刻使用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抗生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再入院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抗生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再入院率比较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66.67%、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88.89%、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抗生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再入院率比较[n(%)]

2.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d)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抗生素是临床中治疗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可以有效遏制疾病的发展,极大程度的提高临床治愈率,保证了新生儿健康[4]。现如今随着药学不断发展,医药技术的不断更新,抗生素的种类也日益增加,而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率也逐年增长[5],随之而来的就是抗生素药物滥用问题,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不但不会提高治疗效果,还会造成耐药等问题,影响新生儿的治疗,同时也加大了新生儿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必须重视[6]。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力比较低下,所以很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就需要对其进行抗生素治疗,但是往往单独采用风险评估策略,再用抗生素对这类新生儿进行治疗时,虽然能够很好的控制感染症状[7],但是抗生素的使用频率较高,也会导致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所以为了避免对新生儿造成再次伤害,应在治疗前对新生儿进行充分评估,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增加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此医院应严格控制和规范新生儿抗生素的使用[8],而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风险评估策略联合感染筛查、监测等综合策略对观察组的新生儿进行抗生素使用评估,其得出的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可以让医生在对新生儿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后,决定抗生素的使用种类、使用量,这也就有效避免了新生儿治疗中抗生素的滥用。同时有研究学者报道称,临床中为了使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9],通常会在未对新生儿进行完全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就使用抗生素治疗。所以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在一般情况下,抗生素的使用有其严格的规定,因为抗生素大量使用会引起过敏、二重感染以及细菌耐药性等,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有很多感染性疾病,无药可治,而滥用抗生素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严格的监控和规范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在新生儿的临床治疗中[10]。

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进行以下干预:①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一线药物只有在医师签字后才能使用,而二线药物则需要主治医师和临床医生共同签字使用[11],对于三线药物则需要副主任等同时签字,同时在病历上,需要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仔细填写,对于为何使用抗生素、使用剂量、使用时间等进行明确记录[12];②对于抗生素使用的过程中一定会有部分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果新生儿存在抗生素不良反应,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新生儿的情况进行如实上报,同时在24 h 内将这种结果进行再次上报,及早的对新生儿不良反应进行处理,切实保证新生儿的用药安全[13];③对于抗生素使用的过程中,应将医师参入临床查房,只有让医师深入到每个病房,才能彻底了解新生儿的用药情况,对于药物出现的问题也能更好的了解,让临床医生在抗生素使用中能有更好的方案,为治疗提供药物指导,将抗生素药物使用做到合理。随后对临床医师进行定期培训,让其明确合理用药的理念[10];④为了保证新生儿抗生素的使用合理性,相关部分应定期对医师以及药物组织培训,增加医师和药师之间的合作,首先医师应熟练掌握抗生素的药学特点,对于抗生素的使用禁忌、配合方式以及适应证等进行整理。与此同时,药师要不断更新抗生素的使用,将最新的治疗方式掌握好,并对于新型抗生素知识要及时反馈给医师。

综上所述,采用风险评估策略联合感染筛查以及监测等综合策略对新生儿抗生素的使用进行分析,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可以让医生在对新生儿进行治疗时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也避免抗生素在新生儿治疗中的滥用,保持很好的治疗效果,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猜你喜欢
使用率入院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中国医师节》
基于DRGs的云南某医院COPD患者重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