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防融合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研究

2022-09-20 09:46陈洁林维夏生林林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控制率血压高血压

陈洁 林维 夏生林 林海

高血压是社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65 岁老年人为其常见发病人群,成为临床治疗重点。据研究,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致死原因,因此老年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应得到临床关注[1]。据2012~2015 年调查,>60 岁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仅为18%左右,不符合国家“健康老龄化”的要求,提示临床应致力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控制效果。有研究证实未参加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明显低于参加社区管理的患者[2-5]。一直以来,社区高血压管理多为对患者行周期性随访,以监督患者健康管理行为,记录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该种管理模式过程繁琐、效率低、易遗漏,推广受限[6,7]。“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应用于慢性病管理可提高效率及准确性,突破传统管理局限。国外文献指出,形成防病、治病相融合的闭环防控是提高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合并症有效途径[8]。医防融合是适用于社区卫生工作的一种慢性病防控新模式,符合闭环防控理念。某国外研究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显著改善[9],周志衡等[7]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患者高血压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均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为进一步证实互联网+医防融合模式有效性,本研究将其应用于社区老年高血压管理,为临床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某社区2020 年6 月~2021 年12 月在管的202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1例。对照组男52 例,女49 例;年龄65~80 岁,平均年龄(72.22±3.23) 岁;病程2~30 年,平均病 程(12.04±5.99)年;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71 例,高中及大中专20 例,大学本科及以上10 例。观察组男53 例,女48 例;年龄66~80 岁,平均年龄(72.32±3.19)岁;病程2~29 年,平均病程(12.11±5.63)年;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72 例,高中及大中专19 例,大学本科及以上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6];②年龄在65~80 岁;③交流无障碍;④均获得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排除标准:①不同意参加此次研究项目;②年龄<65 岁或>80 岁;③近1 个月内发生急性和严重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梗死、恶性肿瘤等;④视觉、听觉、认知及智能障碍;⑤酒精及药物依赖者;⑥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无法正确反映调查结果真实情况[10,11]。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干预,即每季度面对面随访1 次,共随访4 次,内容包括测量血压、高血压疾病知识教育、生活方式评估及促进、个体化应用降压药物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互联网+医防融合模式干预,具体如下。

1.3.1 建立“高血压管理平台” 邀请互联网专业人员协助社区建立“高血压管理平台”,给患者发放有自动上传功能的电子血压计测血压,并指导其使用,可将测量结果通过互联网实时上传至信息管理系统,社区门诊就诊前7 d 内每天早晚各测量1 次,连续测量1 周,如不能完成,应至少测量3 d,血压达标稳定后,每周固定3 d 测量血压,如不能完成,应至少测量1 d。

1.3.2 出具血压报告 将在管患者进行分组,1 名管理医生负责1 组,每位管理医生具备1 个“高血压管理平台”账号,该账号可接受其负责组的患者血压信息,管理医生每个月整理该组患者的血压结果,并出具高血压患者血压报告,根据高血压患者血压分析报告,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高血压诊疗方案和干预措施。每个月做1 次电话随访。

1.3.3 定期报告血压控制情况 通过定期报告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让患者定期掌握血压变化情况,加强自我管理,并在患者血压有升高倾向时,对其电话及短信发送警告提示。

1.3.4 实时监测血压变化 由专门的管理医生负责其组内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利于为紧急特殊情况对象及时进行干预,降低其发展为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1.3.5 微信平台管理 由专业机构开创一个微信公众号,提供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在线上宣传“八段锦教学”、“专家课堂”、“高血压防控相关视频”、“高血压防治知识竞赛”等,提高高血压患者对干预措施的参与度,患者有疑问也可以随时咨询公众号,可及时获得解答。

1.4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BMI,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缺乏身体运动。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主要包括:SBP、DBP、TC、TG、LDL-C、FBG,血压采用臂式血压测量仪测量,血脂采用血脂仪测量,血糖采用血糖检验仪测量。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评分及合格率,通过高血压疾病知识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对高血压知识的正确知晓情况,该部分一共10 小题,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每题答对计10 分,答错或不知道计0 分,分值越高说明调查对象的高血压知晓状况越好。按照总分≥60 分判为合格,<60 分则不合格。④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率:血压控制率=血压控制达标例数/总例数×100%。血压控制达标:SBP<140 mm Hg 和DBP<90 mm Hg。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BMI 比较 干预前,两组吸烟占比、饮酒占比、缺乏身体运动占比、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吸烟占比、饮酒占比、缺乏身体运动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BMI 比较[n(%),]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BMI 比较[n(%),]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SBP、DBP、TC、TG、LDL-C、FB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BP、DBP、TC、TG、LDL-C、FB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比较()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2.3 两组干预前后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评分、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评分、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n(%)]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n(%)]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2.4 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控制率为69.31%,高于对照组的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根据2021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5 岁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3.5%。高血压作为一种老年患者常见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引起临床关注。老年高血压是一种慢性不可逆性疾病,其预后改善的关键在于有效管理血压,防控心脑血管并发症,目前社区被公认为主要管理场所[12-14]。

一直以来,我国社区普遍采用的管理方案为周期性随访,该方案下患者疾病知识不熟悉、监管体系不健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管控效果不理想。因此,临床应致力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的提高。现阶段,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有学者提出利用互联网开展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有利于健全监管体系,提高管理效果[15]。有研究指出,医防融合则是适用于社区管理的一种防控管理模式[16],将防控元素加入高血压管理,可有效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心肌梗死、脑梗等并发症。为进一步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本研究提出互联网+医防融合模式,即在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前提下注重高血压预防,既利用互联网高效、快捷、准确的优势,又利用防控的预警效果。互联网+医防融合模式包括建立“高血压管理平台”、出具血压报告、定期报告血压控制情况、实时监测血压变化、微信平台管理5 个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了社区管理者与高血压患者间的桥梁,使管理者实时了解患者血压波动,并将预警信息反馈给患者,提升患者管理意识[17-1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吸烟占比、饮酒占比、缺乏身体运动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互联网+医防融合模式能明显丰富患者的疾病知识,提高其饮食、运动、用药等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水平。分析其原因:①“高血压管理平台”利于管理者获取患者血压波动信息,此为接下来一切管理实施的前提;②管理者及时将血压增高预警信息告知患者,提高患者警惕,促使其自我管理各种生活习惯;③微信平台的建立利于患者获得疾病相关知识,直接提高其知识水平,间接提高其自我管理积极性[2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SBP、DBP、TC、TG、LDL-C、FB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互联网+医防融合模式能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得益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善。两组干预后BM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控制超重肥胖的难度,更提示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互联网+医防融合模式可改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控制率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