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时间延长对全血制备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

2022-09-20 09:46杜明仪卢少芬陈雪英黄志琼黎淑怡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全血达标率红细胞

杜明仪 卢少芬 陈雪英 黄志琼 黎淑怡

近几年,采集血液的形式由有偿卖血逐渐转变为无偿献血,同时临床用血也由输全血的形式转变为成分输血[1],即通过物理或化学等手段将全血的各个成分分离开,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成分输血具有纯度高、容量小、疗效好等优点,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具体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成分输血[2,3]。但是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由于献血对象的性别和年龄、采血室内的环境、采血方式以及采血医护人员的采血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血液采集的时间有所延长,从而影响血液样本的质量[4-6]。本研究选取不同采集时间的100 袋全血,收集血液样本,探究采集时间延长对全血制备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1 年1 月采集时间>13 min(采集时间延长)的400 ml 附有《采血环节待判定血液评价和处置记录表》的全血50 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采集时间<10 min(采集时间正常)的400 ml 全血50 袋作为对照组。

1.2 仪器与试剂 大容量低温离心机(德国贺利氏);Sepamatic-SL(Ⅲ)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德国LMB);游离Hb 试剂盒、游离总蛋白试剂盒;722 型光栅分光光度计;血细胞分析用溶血剂M-3 cFL LYSE、MEK-3D 血细胞分析仪用稀释液和血细胞分析仪用冲洗液;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3000Plus;恒温水浴箱。

1.3 方法 全血采集标准操作规程:200 ml 全血要求在5 min 内采完;300 ml 全血要求在8 min 内采完;400 ml 全血要求在10 min 内采完。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采集完毕,需在全血袋上做好标识并隔离,填写《采血环节待判定血液评价和处置记录表》,与成分制备人员做好交接,注意观察该袋血液有无凝块。两组按照制备悬浮红细胞或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标准操作规程制备,在接收、离心、分离、热合及交付的各个环节应对每袋血液进行目视检查,对采集时间过长的全血进行标识,核对血液的流水号、规格、容量是否与附表信息一致,经过离心后,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待红细胞保养液添加到母袋后,热合断开血浆袋,取下前在母袋近血端约3 cm 处用有色止血夹夹紧,阻断红细胞返流回子袋。将母袋血平放,让红细胞缓慢流向子袋,方便检查是否有凝块,若无凝块返流回母袋则热合去掉子袋,如子袋有血液凝块保留则热合去掉母袋并核对血液流水号,填写《采血环节待判定血液评价和处置记录表》。两组均留取样本。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全血制备悬浮红细胞的样本质量,主要包括:①红细胞外观形态:红细胞形态呈现双凹圆盘状,且红细胞大小均一,直径6~9 μm,平均直径7.5 μm,为正常红细胞形态;②HCT达标情况:HCT 在0.40~0.60 范围内的样本为达标样本;③Hb 达标情况:根据采血量的体积进行计算,400 ml全血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中Hb 含量≥36 g 的样本为达标样本;④储存期末溶血率:计算两组全血制备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期末溶血率,计算公式为:储存期末溶血率=[(1-HCT)×血浆或上清液游离Hb 浓度]/总Hb 浓度×100%,储存期末溶血率<0.8%的样本为达标样本。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红细胞外观形态正常率、HCT 达标率、Hb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储存期末溶血率达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全血制备悬浮红细胞质量比较[n(%)]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采血方式、采血量、性别、年龄段、采血环境、采血护士技术水平均为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而全血采集时间延长易形成血液凝块,降低相应血液成分的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红细胞外观形态正常率、HCT 达标率、Hb 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血时间延长对于全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的红细胞形态、HCT 达标率及Hb 达标率几乎没有影响。研究组储存期末溶血率达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集时间延长会加重悬浮红细胞样本的储存期末溶血情况,降低悬浮红细胞样本的质量。溶血的发生是由于红细胞膜破裂,从而导致红细胞内的Hb释放出来[7]。全血的采集时间延长可能会在采集过程中出现血液凝集,对血液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8-10],导致其制备而成的悬浮红细胞储存期末溶血率有所升高。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采集后的全血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离心制备成悬浮红细胞,也会增高其储存期末溶血率[11-13]。在我国,多数血库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时间≤35 d[11],且储存期末的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后,产生输血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因为红细胞在离开身体后,会随着其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红细胞膜的渗透脆性,样本在经过离心等操作后,红细胞膜破裂的几率会增高,进而溶血率提高,从而影响悬浮红细胞的质量[14-16]。因此为了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采血时间过长的全血制备成的悬浮红细胞应根据血液质量降低储存期限,尽早应用于临床输血。

综上所述,采集时间延长的全血样本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其红细胞形态、HCT 达标率及Hb 达标率没有影响,但是会加重储存期末溶血情况,影响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因此全血采集的时间应该尽量控制在标准时间内。

猜你喜欢
全血达标率红细胞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献血的间隔期需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