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9-20 09:46臧丽丽曲竞王笑丰李永吴宝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治疗仪偏瘫康复训练

臧丽丽 曲竞 王笑丰 李永 吴宝宁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也称为脑血管意外或中风,属于急性的脑血管病,主要因脑血管阻塞造成血流不可流或脑血管破裂而发病[1,2]。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视物模糊、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单侧肢体麻木及偏瘫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3,4]。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偏瘫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良好[5]。为探究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诊治的10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诊治的10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确诊为脑卒中偏瘫者;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其他脑部疾病者;治疗方案禁忌证者;服用其他药物者;肝肾功能障碍疾病者;心理精神病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30 例;年龄55~75 岁,平均年龄(65.35±5.13)岁;平均病程(4.63±1.39)周;偏瘫部位:左侧24 例,右侧26 例。研究组男21 例,女29 例;年龄56~76 岁,平均年龄(66.13±5.32)岁;平均病程(4.58±1.52)周;偏瘫部位:左侧23 例,右侧2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检查和对症干预处理。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掌握肢体功能等病情,结合病情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及四肢被动训练,指导并辅助患者下床行走等主动训练,疗程为3 个月。研究组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患者仰卧后患肢放在枕头,前伸肩关节,大腿和臀部下放支撑枕,且膝关节需要微弯曲,膝下放小枕头,以完成卧床训练;每2 个小时定时翻身1 次,对患肢进行远端到近端的按摩,每个穴位 3 min,由轻到重选择足三里、阳陵泉等,1 次/d,0.5 h/次;结合患者耐受度进行患肢强化训练,指导患者日常进行梳头、用餐等日常生活训练,2 次/d,30 min/次,疗程为3个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选择耀阳康达KD-2A 神经肌肉相关刺激治疗仪器,取坐位,上臂三角肌、伸肌肌群及腕背伸肌部位放置电极片,结合患者耐受度选择合适参数,1 次/d,5 次/周,疗程为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6]: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表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表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表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分值0~42 分,分值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分值0~100 分,分值高表示运动功能好;采用Barthel 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值0~100 分,分值高表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好[7,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bP<0.05

2.3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bP<0.05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上升,脑卒中偏瘫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9]。因此,临床需要尽早诊治,采用手术或用药、物理等方案,以有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预防复发。为提升疗效,本研究对5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考虑原因可能为:脑卒中临床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中老年群体为高发群体,容易出现偏瘫等症状,近年来,呈现逐年年轻化趋势,因此,临床需要尽早诊治。本文研究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方案,其中,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卧床被动训练、翻身练习、按摩关节及强制训练等,其中强制训练通过利用工具进行健侧限制,把手部运动进行多类技巧拆分,反复练习,以强化患者运动意识[10]。并且,通过机体神经肌肉的电刺激,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促使机体产生自主和收缩,有效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改善神经功能;通过电刺激能缓解大脑周围水肿,利于静脉淋巴的回流及患肢循环重建,临床联合效果更为显著[11]。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指标。原因分析为,脑卒中因血栓因素机体感觉通路及运动功能发生异常,进而发生肢体障碍,且脑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具备可塑性,因此,早期给予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通过对大脑刺激及早期相关功能训练,刺激大脑功能恢复,促使感受器能接到神经冲动,刺激机体细胞再生及复活,有效重建机体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12]。证实患者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干预,通过卧床被动训练、翻身练习、按摩关节、强制训练及日常能力训练等早期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利于其预后康复。受样本、时间等因素影响,脑卒中偏瘫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对远期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待临床研究补充。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及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治疗仪偏瘫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