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圈规划双城比较下的重庆经济问题分析
——基于经济数据、产业情况及城投债三个视角

2022-09-21 11:49刘亮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现代企业文化 2022年19期
关键词:投债经济圈成渝

刘亮 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重庆和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圈的双子星城市的比较,也是近年来的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李峥荣等人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及影响因子三个方面对成渝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成渝城市群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在波动中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内经济高值集聚区相对稳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1]。杨占锋等人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视角,对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展开研究,发现在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和质量提升过程中,比较静态和跨期动态的产业结构变迁均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效应,且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结构效应逐渐由劳动力转移为主向以技术等其他要素转移为主变迁[2]。彭颖等发现川渝内部差异和五个次级经济区之间差异及成都经济区内部的差异分别是成渝经济区总体差异的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的主要贡献者[3]。杨力等人研究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交互嵌合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但正向促进效应较弱[4]。史育龙,潘昭宇等人在深入分析成渝地区空间结构和联系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认为成渝地区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部地区存在“塌陷”现象[5]。

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经济研究及地理学研究,较少涉及成渝经济圈的宏观财政、中观产业以及微观债券市场方面。文章从重庆与成都的总体区域经济对比角度出发,结合两地的产业结构发展展开研究,同时对比了两地城投债的评级、利率等指标,研究发现,虽然重庆的国家定位高于成都,但重庆的发展面临着较成都更严重的区域内发展不均衡、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传统产业亟待转型等问题。文章的研究丰富了成渝经济圈的双城对比比较研究,从产业和资本的视角对重庆发展面临的问题展开了探讨,对重庆面临的产业转型和融资成本较高问题改善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一、成渝经济区基本情况及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成渝地区发展,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做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未来一段时期成渝地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2021年10月21日,党中央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6],赋予成渝地区“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为国家战略,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并列。

二、宏观视角——重庆一般预算收入下滑、人均指标落后成都,且区域更不均衡

1.成都的一般预算收入质量更高,重庆一般预算收入下滑,自给率持续下降。成都税收占比、财政自给率更高,预算收入质量更高。重庆2018-2020年财政自给率分别为49.9%、44%、42.81%,持续下降。见表1。

表1 重庆、成都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2020年数据)

重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滑,财政自给率持续下降。2019年和2020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下降-5.8%和-1.9%,而成都是保持上升,为7.9%和2.5%。

2.人口方面,成都人口更密集,且各项人均指标均总体好于重庆。重庆2020年3205万人,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土地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为6个成都的大小。人均GDP7.8万、人均存款6.3万、城镇人均收入40006元/人均消费25785元。成都2020年2094万人,但区域面积仅1.4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远高于重庆,人口在2016年后户籍人口暴增。常住人口增量全国排名第六。高于重庆,对外在人口的吸引人仍强于重庆。成都人均GDP8.46万、人均存款8.2万、城镇人均收入48593元/人均消费38971元。人均指标好于重庆。

3.重庆区域内发展更不均衡,各区县GDP和人均GDP的均值比成都更低,同时方差更大内部不平衡程度更高。2018年到2020年,重庆各区的平均GDP三年平均均低于成都,同时不同区之前的离散程度差异更大于成都,用方差指标也可以明显看到大于成都。见表2。

表2 重庆、成都下属各区县GDP均值和方差情况 单位亿元

重庆市共辖38个行政区县,按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程度可划分为主城区(9个区)、环主城区(12个)和生态区(17个)三大区域。从经济规模看,重庆市下辖各区县之间差距较大,生态区经济总量低,十七个区县GDP总量合计占比仅23.16%。38个下属区县1000亿以上GDP仅有8个,500亿以下的有18个。成都分为市辖区(12个)、县级市(5个)和县(3个)三大区域。总体市辖区好于县级市,县级市好于县。成都市辖区中绝大部分GDP在500亿以上。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重庆各区县规模普遍偏小,2020年所有下辖区县均未超过70亿元。低于30亿的有21个区,接近54%。对比成都一共20个区县,低于30亿以下的仅4个,占比仅20%。

三、重庆区域发展面临的部分问题——产业中观视角

1.成都的第三产业占比更高,重庆依然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主。成都2020年的三大产业结构分别为3.7∶30.58∶65.72,第三产业占比比重庆高。重庆2020年三大产业结构为7.2∶40∶52.8。成都的互联网信息行业增幅大。总体成都产业结构好于重庆。而重庆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仍体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2.成都上市公司更多,产业分布更多样化。成都A股上市公司数量105家,截至2021年2月28日总市值13599亿,前十大市值公司为通威股份、四川路桥、川投能源、成都银行、盛新锂能、东方电气、水井坊、卫士通、川能动力。重庆A股上市公司65家,总市值11200亿。成都总体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更多元化。

3.重庆传统产业面临转型问题,主要产品产量下降严重。重庆前些年的经济高增长主要动力是固定资产投资,固定投资增长增速较成都下滑明显,这种模式是相对不可持续的,拉动效应边际递减。且增速明显下滑高于成都。

比起成都,重庆面临偏低端的优势支柱产业动能不足的问题,主要是汽车摩托车(偏低端)和电子(笔记本电脑代工和手机为主)等,下滑幅度巨大。而成都本身并未大力发展上述行业,行业下滑对经济影响远小于重庆。

四、微观视角:资本市场城投债视角看重庆融资成本更高

城投债投资近年来是固定收益市场信用债的主要配置方向,资管机构对城投债投资的区域利差差异体现了债券市场对地方经济和区域融资环境的认可程度。

1.债券市场更认可成都的城投债,重庆城投公募债比成都付出了1%的负债成本。从公募城投债利差来看,重庆城投利差显著高于成都,总体全评级高出成都近100个BP。中低评级AA+和AA的重庆的利差扩大。说明资质较弱的重庆城投承受比成都同外评等级的城投更高的负债成本。同时,城投利差走势差异更大,重庆AA级城投的负债成本上升了44BP,而成都AA城投的成本是下降的。见表3。

表3 重庆、成都公募城投债利用利差及变化情况表(BP)

2.两地城投债余额接近,但结构有很大差异,成都以AAA高评级为主,重庆低评级占比更高。重庆市区县级平台暂均无外评AAA平台。区县级内平台中有2家AA+的平台的只有涪陵区和永川区两个区。拥有AA+平台的仅13个区。总体大部分区域城投平台评级不高。见表4。

表4 重庆、成都城投债余额及主体评级分布情况表(亿元)

3.重庆与成都城投债余额规模接近,城投债余额变化总体相差不大。主要差异为,重庆以区县级平台城投余额占大多数。成都则相对占比均衡一些。见表5。

表5 重庆、成都城投债行政级别余额及变化情况表(亿元)

五、结语

通过对比分析重庆和成都的区域经济情况、产业结构特征、城投债发行情况,文章研究认为目前重庆面临最主要的问题依然是产业转型、内部区域发展更不均衡和融资成本较高这三大问题。这应当成为未来重庆发展的攻坚重点。对于产业转型这点,重庆市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了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等,包括建设西部科学城、引进科研院所10家、15个高新区引进项目474个和总投资2604亿等诸多措施。对于缩小区域内部差距,重庆市通过利用双城经济圈发展机遇,充分发展交通运输网络建设,降低弱发达地区的交通短板,改善产业布局和扩大就业机会,并给落后地区信贷存支持等多种方式促进弱区县发展。而对于重庆城投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目前重庆市也通过城投平台整合,提高主体评级,抓强隐形债务等债务管理等手段提高在债券市场的认可度来降低融资成本。相信未来在重庆改善上述问题后,在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规划下,可以与成都更加实现均衡发展,唱好重庆和成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缩小内部区域差异,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投债经济圈成渝
三大增长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溢出影响研究
基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国数字贸易出口促进效应研究
成渝客专提质达速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研究
城投债增长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断墙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城投债发行量持续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