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父母社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9-22 07:31白彦飞蔡羿李雷泽芦晓妍李晓瑞任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年龄患儿

白彦飞 蔡羿 李雷泽 芦晓妍 李晓瑞 任军

听力障碍是指听觉系统中感音及传音综合分析的神经中枢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异常,进而导致听力减退[1,2],听障患儿需父母付出更多的精力及时间帮助其康复,给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生活及情感带来长期负面、消极的影响[3]。父母在听障患儿康复及成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心理状况直接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及康复效果[4]。目前大多学者仅关注听障患儿康复训练、语言康复等情况,对患儿父母心理状况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收集听障患儿及其父母相关资料,调查患儿父母社会认同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改善父母不良情绪、制订相应策略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被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听障患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14岁,平均10.56±2.47岁;病程1~5年,平均2.75±0.46年。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根据WHO-1997听力障碍分级标准诊断为听力障碍[5]:听阈分级>26 dB HL;②父母为患儿的主要照顾者;③患儿父母有基础的理解能力及读写能力;④患儿父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患儿;②存在其他精神发育障碍患儿;③患儿父母不配合本研究内容。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患儿父母发放调查问卷,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前向父母说明调查方法及目的,待其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填写。期间使用统一指导语解释并说明有疑问或不理解的项目。填写结束后,检查问卷合格后收回,询问有明显错误、遗留或有疑问的回答并给予补充,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所有参与调查人员均应经过严格的培训,明确研究方法、内容及目的。数据统计采用双人核对、录入资料再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发放80份问卷,收回80份,回收率100%。①以社会影响量表评估患儿父母社会认同,包括社会孤独(7项)、内在羞耻(5项)、经济无保障(3项)、社会排斥(9项),每项1~4分,共96分,分值越高患者社会认同越低。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44,内部一致性为0.908。②一般情况调查包括患儿年龄、性别、病程、居住地、是否独子等情况,父母学历、家庭月收入、易影响父母社会认同的疾病、父母年龄、性别等资料。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特征听障患儿父母的社会认同评分

年龄较小、女性、居住农村、非独子及父母疾病诊断为癔症的听障患儿父母社会认同评分明显低于其它患儿父母(P<0.05),而与患儿病程、父母年龄、性别、学历、家庭收入等不同因素患儿父母社会认同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听障患儿父母的社会认同评分(±s)

表1 不同特征听障患儿父母的社会认同评分(±s)

*P<0.05,下同

项目 分类 例数(n) 分值 F/t P患儿情况年龄(岁) 6~9 35 3.02±0.45 2.178 0.032*10~14 45 2.81±0.41性别 男 41 2.68±0.42 4.125 0.000*女39 3.11±0.51病程(年) <3 43 2.87±0.43 0.795 0.429≥3 37 2.95±0.47居住地 农村 43 2.97±0.46 2.140 0.035*城镇 37 2.76±0.41是否独子 是 32 2.71±0.36 2.346 0.022*否48 2.94±0.47父母情况年龄(岁) >30 35 2.79±0.42 1.015 0.313≤30 45 2.89±0.45性别 男 42 2.86±0.43 1.553 0.124女38 2.72±0.37家庭月收入(元)>3000 29 3.02±0.53 1.415 0.161≤3000 51 2.86±0.46学历 大专及以下 44 2.84±0.46 0.905 0.368大专以上 36 2.75±0.42父母疾病诊断癔症 25 3.11±0.51 8.224 0.001*双向情感障碍 31 2.85±0.42精神分裂症 24 2.61±0.35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听障患儿父母社会认同的因素

将患儿年龄、性别、居住地、是否独子、父母疾病诊断等具有显著差异的单因素分析结果纳入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较小、女性、居住农村及非独生子为影响父母社会认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与父母疾病诊断为癔症无关(P>0.05),见表2。

表2 影响听障患儿父母社会认同的因素

3 讨论

0~3岁是儿童智力及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语言刺激及听觉形成是语言发育的前提[6]。听障患儿由于无法建立听觉反馈机制导致聋哑、语言交流障碍及语言发育迟缓等情况,阻碍其社会交往及人际交流技能的发展[7],对患儿心理健康、就业、教育等方面产生长期影响,进而导致其无法正常生活。

3.1 父母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听障儿童父母需付出更多的精力及时间长期照顾残障儿童,也会产生诸多不良情绪[8,9]。父母在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中起重要作用,残障儿童父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患儿康复影响较大,可帮助患儿获取更好的生活质量[10]。

3.2 影响听障患儿父母社会认同的因素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听障患儿父母社会认同评分与患儿年龄、性别、居住地、是否独子、父母疾病诊断有关,而与患儿病程、父母年龄、性别、学历、家庭收入等因素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较小、女性、居住农村及非独生子为影响父母社会认同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因为年龄较小儿童掌握的疾病信息不足,不能理解被歧视的原因,仅以歧视对自身的不良影响及结果产生较低的社会认同,父母亦会受患儿心理状态影响,且患儿年龄较小,父母护理时难度更大,亦会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认同感。女性患儿更加关注内心感受及心理健康,进而形成较弱的社会认同。居住城镇的患儿父母社会认同较弱可能是因为城镇居民间交流较少,邻居信息不对称,家庭信息暴露较少;城镇中各地各类人员聚集,文化包容度相对较高,亦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父母社会认同。与独生子女家庭相比,非独生子女得到父母的关注较少,父母心态影响更大,易形成恶性循环。

影响患儿父母社会认同的因素也可能是家庭因素,即应对策略不足。学历低下、家境贫寒的父母与生活水准高、教育水平较高的父母相比社会认同程度更弱,可能是因为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舆论或大众异样眼光,进而从容面对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11]。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影响社会认同的因素[12]。

3.3 针对影响听障患儿父母社会认同因素的措施

针对影响听障儿童父母社会认同的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听障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态[13]。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疾病诊断、治疗及后期康复。有些父母还会表现为过度自责,认为自己没有将孩子照顾好,因此会竭尽全力照顾孩子,将其心理状态向孩子传播,不利于听障儿童身心发展。因此父母应调整好自己心态,接纳孩子缺陷。将孩子当做残疾人看会使孩子不能自立,过度依赖父母,且自卑。因此,正确的方式应是将孩子当正常人,抛开其听力缺陷,孩子仍有其他有价值的能力。父母只有接纳孩子的缺陷才能意识到其优势并积极评价。孩子虽有听力缺陷,但是可能动手能力敏捷,文笔很好,专注、聪明,被良性认可后,孩子被接纳、认可,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父母在教养孩子时会有各种情绪,听障儿童父母的情绪更多,在教养孩子时难免会失去耐心,孩子在这种焦虑、恐惧的氛围中会习得同样的习惯。因此,父母应和亲朋好友进行沟通或找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根据患儿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增强父母社会认同,为患儿提供更为健康的生存环境,以促进患儿恢复。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年龄患儿
变小的年龄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诊断编码思路分析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产科常见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思路分析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年龄歧视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