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崖早春茶飘香

2022-09-27 13:38石玉
大理文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梨花茶叶

●石玉

山谷储藏万物,生机勃勃;山谷盛满乡愁,如履春风!总有一些地方会让人流连忘返,不管是现在、将来、甚至还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白崖半山腰,青山如黛,溪水潺潺,一年四季云雾缭绕,这里还藏着一片生态茶果园,名曰潘阳梨花谷。有人不禁会问,这里不就是位于弥渡红岩后山悬香崖吗?不错,一千多年以前,这里就是白崖古城的后花园,茶园的最低处,与古金殿窝遗址毗邻,这是一个有着美丽风光和流淌着悠久历史故事的地方。

我总喜欢一个人四处溜达,只要有空,总会去弥渡的一些历史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闲逛,有关山水,或有关人情。3月下旬的一天,我一个人骑上摩托车,前往金殿窝遗址,去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留下的车水马龙和余音缭绕。据史书记载:白崖城,又名彩云城,或文案洞城,俗称红岩古城。《蛮书》载:“白崖城依山为城,高十丈,四面引水环游,惟开南北两门,南隅是旧城,周二里……旧城内有池方三百余步,池中有楼舍,云贮甲仗。”金殿窝是1982年7月发现的古城遗址,位于弥渡红岩镇北约2公里的新发村(原名大铺地)后,跨潘家河而上的“铺山”上,依定西岭下,顺山而上,仰对悬香崖、先锋营(头营盘)、白王寨、三营盘,构成一条南北轴线,西南白崖城,其间有鸡鸣村桃园火葬墓地,东北傍小王寺、马军厂,总面积不下10余万平方米,“金殿窝”是当地百姓对“铺山”的传统称呼。在“金殿窝”范围内,其南端有“跑马场”(也叫撒马场)。经实测,面积约1万平方米。“跑马场”之后由南往北台升为缓坡,是“金殿窝”的中心区。在“金殿”前右侧约200米处,有一“旗墩”,原有三四米高,因长期耕耘,几至夷为平地。其后是东西两厢及金殿,两厢遗址南北不下200米,东西相距百多米,中为金殿位置。金殿之后有“洗马塘”,为长椭圆形,面积约600余平方米,在1982年7月的考察中,本县业余文史工作者在整个金殿窝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字瓦残片,在收集的有字瓦残片中,有“宫、命、白、兀、曰、青、苜、耳、冥”等10余种不同形状的文字符号,还有乳丁莲花纹和餐餮纹瓦当。出土的筒瓦长32厘米,直径14厘米,板筒瓦厚度均在1.3-1.5厘米之间,瓦质厚重、粗糙。经比较,这批有字瓦与巍山旧城、大理金梭岛的唐代南诏政权有字瓦同属一类型,说明“金殿窝”所发现的有字瓦应与以上各地出土的有字瓦为同一时代。在新发村采访调查中,又发现了数以百计的大型铸码古砖。据年长的人们讲,因盘山地,由金殿窝挖获而得。这批古砖为40厘米长,20厘米宽,5—6厘米厚,砖侧边铸有“未”“戌”“双”等字样,可能与字瓦为同时代产物。

我在这块空旷的原野里游走,思绪万千,眼前的遛马场上,仿佛无数的战马在奔腾嘶吼,高低不平的土丘,见证了昔日座座城池的车水马龙,古城里南来北往的商客在做着买卖。俗话说:“到了红岩,不想回来”“六诏咽喉,滇西粮仓”“白崖熟,一郡足”。在这个插棵扁担就能开花的地方,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我四处游荡,却仍没有寻找到有字的一砖一瓦,“寻宝”不成,难免有些失落。在一棵开满蓝色花朵的大苦楝树下靠树而坐,春风吹过,星星点点的蓝色花瓣随风起舞、如天女散花纷纷飘落。突然,我被悬香岩上一片连着一片的雪白山坳吸引住了,犹如白雪覆盖,但我清醒认识到,这个季节不可能有雪,原来是梨花花瓣落下。不如去山坡上走走。说动就动,我把摩托车锁了,一个人往山坡上进发。

在白崖山脚一百多米的山坡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仅剩残破围墙的院落,显得越发孤寂苍凉,在斑驳的一个墙角,墙面上“茶厂”二字还隐约可见。走进院子,只见寂静的院子里,伫立着两棵枝繁叶茂的梅树,梅子树有一人围抱粗,应该有数百年历史啦!上面结满了无数的绿梅,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给这个被遗忘的小院落增添了鲜活的味道。

俯瞰金殿窝 柴啟栋/摄

再往前走,是一片棕榈树,棕榈树干有十多米高,如巨伞般的树冠里,挂着棕榈花,作为一个吃货,我好想爬上去把它采回家美餐一顿,无奈树干太高,望而兴叹,只好就此作罢。看样子,上山小路不久前刚被人用砍刀修理过,路两旁有无数握着小拳头的蕨菜,破土而出,我忍不住放手掐了起来,一会就是一大捆。还有许许多多的车前草,由于没有提前准备袋子,今天只能遗憾放弃。小路依山而行,四周被各种绿色灌木覆盖,但最吸引我的是那些缤纷多彩的野花。滇南杭子梢,一种粉色的野花,花瓣如粉色的玲珑鸟嘴,一丛丛、一缕缕的如精灵般在春风里摇曳。滇南杭子梢具有祛瘀止痛,清热利湿、治跌打损伤的功效,我记得小时候,如果出现扭伤手脚,长辈会加甜酒把鲜枝叶捣绒,敷患处包扎,要是没有伤到骨头,几天就痊愈啦。

山坳里还有两种花团锦簇的野花,每一片花簇的直径都在十多米,粉白色的是野粉蔷薇花,粉团蔷薇花大,单瓣粉红色,冠径3—4厘米,非常漂亮,千万朵一团团、一簇簇竞相开放,非常壮观,花丛间是嗡嗡飞舞的蜜蜂和蝴蝶。野粉团蔷薇有健胃、解渴、止血等作用;果实叫营实,能驱风湿、利关节,又作泻药及利尿药;根能祛风活血;叶外用治肿毒。再往前走,一片片的金黄,那是一枝黄花,又名满山黄、蛇药。它不仅把山谷点缀得活色生香,而且是一种难得的地道中药材。一枝黄花具有疏风清热,消肿解毒。不仅可以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咳血,肾炎,小儿疳积,也可以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跌打损伤。对于我来说,每当炎热的夏日,到山林里活动,被各种昆虫咬伤或粉尘引起浑身过敏性皮炎,瘙痒不止,或头皮瘙痒起屑,或手脚起泡脱皮,痛痒难耐,把一枝黄花熬一锅水浸洗几次,就会一身轻松。灌木丛里还有一种云南特有的中草药,我们叫它三方草,叶子有点像花生叶,高1—2米,丛生灌木,因它的茎秆成三菱形,因此称为三方草。它具有清热解毒、通淋排石之功效,是咽喉炎、腮腺炎、泌尿系统炎症及结石的单方良药。在这里赘述一下,因为我是一个中草药发烧友,所以对这个中草药谷特别关注,也就时时挂在嘴边。

再往前走,是一片枝繁叶茂的老树茶林,林边一个特别精神的小伙子正在清除茶林里的杂木。他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我们就自然攀谈起来:“这片老树茶已经半野生化管理好多年啦,2019年起,我只是每年清除茶园里的杂草,不用任何农药、不施化肥,哪怕农家肥都不用一点,让它纯天然生长,因此滋长成了味道醇厚、香气绵长的纯天然老树生态茶。”“清明节前后春茶就要发了,我来清理一下采茶通道,方便采茶!”当得知我的来意后,他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边走边向我介绍起这块茶果园来。

这里因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在1000多年前,就有种茶的历史。1959年春天,他的爷爷和村里的长辈们在这里重新种植了这片老树茶林。在我眼前,最大的老茶树最粗的有16厘米的直径,而直径上10厘米的老树茶林目前还剩21亩,共计一万株左右。老茶树在风中顶着像雀嘴一样的新芽摇摆着,茶树枝叶就像在跳着孔雀舞的美丽仙子。不远处的一棵茶树梢上,两只画眉鸟在唱着优美动听的歌谣。我停下了脚步,静静地站在茶树下,好像在虔诚地为大自然给世人留下的这一树或苦或甜、似浓似淡的叶片祈祷,它让人世间变得如此值得、如此美好。当鸟儿唱着歌儿飞向远方的一刹那,我又内疚因我的唐突和冒失,惊扰到专属于它们的那一方宁静。

山坳里,眼前的是一块块美丽的调色画板,一株株虬髯的枝头上的雪白梨花是画作的花边,而一排排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茶树,又如同工笔画的神来之笔,把整个画板有规律地布局得恰到好处,而上面冷不丁的探出几个小脑袋,那是春天的使者,它在向我们传递春的信息,春茶马上就要开采啦!

“你今天来,只能观赏梨花了,到梨花凋谢,小巧的梨宝宝挂满枝头的时候,我们的清明前春茶就开采了,希望你带上家人和朋友,来一次自采自制春茶的放飞自我体验!”在慢慢的闲谈中,我们渐渐熟悉起来,也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兴趣渐渐浓郁了许多。小伙子曾经是一名乡村医生,前些年他父亲在潘阳村子旁边开了一个石场,由于父亲为人公道,又吃苦耐劳,通过采挖石料,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随着石材不断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给周围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威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政府的倡导下,他的父亲关停了矿山,并在矿山上种满了松柏,然后承包下这块近千亩的茶果园,就这样,这个一直以做一名优秀的牙医为己任的他,弃医从农,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父亲把经营权交到他手里,原来的大老板退到幕后,帮助带孩子,喂鸡喂猪放羊,全身心帮衬儿子开始了这一段不一样的人生。

潘阳茶园 柴啟栋/摄

说真的,爬上一个坡的一刹那,我发现我又到了另一个山坳的起点。眼前是漫山遍野的梨花。一朵朵、一株株、一排排、一片片。梨花千姿百态,有的羞涩地打着朵儿,像一颗颗洁白无瑕的小珍珠挂满了枝头;有的已经舒活开了几片花瓣,像一个个白色的小喇叭,花瓣环抱着细绒花蕊,顶端戴着红彤彤的小帽子,犹如悠闲、美丽的“梨花仙子;有的已经盛开了,雪白的花瓣就像仙女那白色的纱裙,随风飘舞,风中散落的花瓣,又像是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我们徜徉在梨花的海洋中,只见在虬曲的梨树枝条上,洁白的梨花静静地向我点头微笑。有的低垂着脸颊,羞涩地藏起洁白的小脑袋;有的挺直了花枝直对着人,骄傲地冲着人微笑:有的却像调皮的孩子,躲在新长出的嫩芽后面,偷窥着人。满眼的梨花让我陶醉,我坐在梨花谷的秋千上轻轻地荡来荡去。我闭上了眼晴,仿佛看到那一树树的梨花已经变成了一树树金灿灿的黄金梨。这是一幅多么让人惬意的山水田园风光啊!

这就是潘阳梨花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茶果园,在这个一千多年就产茶的地方,它初建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种植了21亩。1994年,弥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这里扩建了这一整片的优质茶、果基地,占地面积995.6亩,其茶叶种植面积200余亩,梨树种植面积700余亩。现有年产14000斤的茶叶初制加工厂房,生产队就陆陆续续种植茶叶,管理不用农药也不用化肥,甚至不用有机肥,只是把它修剪一下,回归自然的管理,这个茶叶在生产上是天然的,比较生态的。茶叶生产的产品有绿茶、普洱茶、红茶、白茶,每年的产量大概在1吨左右。而梨的种类主要有早酥、黄花、雪花、苍溪雪、香酥、丰水等国内六大优质品种,每年产量600多吨,尤其是早酥梨,每年六月就开始成熟,比周边县市的还早十多天呢。

谈论之间,时间过得飞快,马上就到了晚饭的时间,在主人的热情招呼下,尤其是各种佳肴的香气轮番“攻击”,我的直觉告诉我,你还是乖乖“投降”吧!围桌而坐,桌上是一盆老鸭萝卜炖汤,还有农家自己腌制的酸肉、腊肉、腊生,炒青蚕豆,还有一盆三月的青菜汤、一盘凉拌山蕨菜。小伙得意地向我介绍起一盘茶叶酥,他把新鲜的茶叶用鸡蛋混匀后,用小火热油炸到金黄酥脆。我忍不住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咔嚓!满嘴香脆、茶香沁人心脾,而茶叶的微微苦涩,却让人感觉莫名的舒服。主人客气地让我尝尝他家的自酿香梨酒,我虽然也很想品尝一番,奈何回去还得骑车,所以也就只能想想罢了,反倒觉留点遗憾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茶足饭饱之余,我踏上了归途。我也与小伙做了一个约定,我会带上作家协会的朋友在清明前后再次造访梨花谷,来品读这座历史感浓郁的绿水青山,来进行一次自助采茶制茶之旅,来一壶自酿梨花酒。

石炉敲火试新茶!我在作家协会的交流群里说出了我的想法,大家一拍即合,内心蠢蠢欲动。然而好事多磨,本来大家清明节去踏青采茶的约定,却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情景下延后待静观其变。清明后,恰逢周末,我们终于怀着喜悦的心情,踏上了潘阳梨花谷之旅。

汽车沿着红岩后山的盘山公路行驶了几分钟,就到了潘阳梨花谷。苍翠欲滴的山坳里,绿油油的果木一片连着一片,梨树林间,是几间一层结构的瓦房院落,这就是锦绣潘阳茶厂的所在地。茶厂坐东朝西,院子里是各种鲜花绿植、假山、小鱼塘,还有一片韭菜、青蒜、三月青,院子里有个茅草亭子,可以坐在亭子里喝茶,还可以荡秋千,可以把整个红岩坝子及大半个弥渡坝子尽收眼底。一块块果实累累的油菜田、一个个错落有致的村庄被几条笔直的柏油马路彼此相连。一个个池塘如一块块明镜镶嵌在田块村落间,好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几位女作家激动不已,好像又回到少女时代,情不自禁荡起了秋千,然后纷纷拍照留念,如同七彩调色板的弥川坝子成了她们的最好背景,秋千把她们银铃般的笑声揉碎在春风中,飘荡在整个山谷间、伴着野花和青草的清香。

茶厂果园,还建盖了养猪场、养鸡场,整个产业链被小伙子管理得井井有条,用他的话说,他这种应该叫“弃医从农”!原来,小伙叫王建华,脑子灵活,也非常好学,为了把茶叶做好,他特意到弥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拜师高级农艺师、茶叶专家杨愉学艺,杨愉是一个热爱农业工作、关心农业农村发展的有情怀的专家,于是就同意当上了王老板的老师,每年都要反反复复往锦绣潘阳茶厂跑。这一天,是锦绣潘阳茶厂恰逢开采春茶,这样的场合,怎能缺少他呢!于是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一个新型农业致富带头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生态茶园,还有一群热爱生活的文学爱好者,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在鸟语花香中伴着茶香开始了。

生产茶叶的厂房就在住宿区的对面,茶园就在茶叶加工车间的下面山坡上,要到茶叶加工厂,需要经过一条小山箐。我们就戴上草帽背上背篓往茶地里跑。去茶园的小路两边是梨树,两排梨树就像卫兵一样整齐排列,箐边是几间羊圈,几只山羊正在悠闲的啃食着青草树叶。梨树上全是碧翠欲滴的小梨果,小路上是刚发芽的小草,一堆堆紫色苜蓿花,把蜜蜂招惹得忙忙碌碌,野菜很多,有车前草、蕨菜、蒲公英,而一大蓬一大蓬的三月青,就在路边每一个角落自然生长。这时,鸟儿为我们歌唱着,几只小松鼠迅速地窜向了远处的梨树。

杨愉老师边走边向我们介绍着。作为茶厂梨园的建设者,他在这里工作了10多年,这里有他的青春和汗水,对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他是资深的导游,慢慢向我们道来。包括茶叶的种类、特点,茶味如何。也向我们介绍着黄花梨、雪花梨、早酥梨等的优良特质,不一会就到了茶园里。一排排整齐的茶树上,无数的新芽带着露珠、顶着阳光,如同一排排的小精灵,娇嫩得有点舍不得下手。杨老师告诉大家,采茶要选一芽二叶的才最好,外观漂亮,香味醇厚、汤清耐泡,而且不能用指甲直接掐,只能用双指拧断,这样的茶叶断口才干净,不会翻红发黑,才不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美丽的茶园,在梨树间太阳余光中婆娑多姿,我们在春天的阳光中采摘春天,又是大自然的放牧者,我们把满心的欢乐放飞在茶园里,有一种久违的轻松与从容,在内心舒活开来。“左一弯来又一弯,四十八弯进茶山!”“来到茶山么茶正发,去到花山么花正开!”“茶山有个么采茶妹,花山有个么挂郎心!”隔壁的梨树林间飘来一阵阵优美动听的山歌声。当我在懵懂之间,王建华告诉我,是一群他从牛街彝乡请来的采茶的大姐,牛街彝乡的彝家儿女,胸怀像大山一样宽广,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她们就在歌声中开始工作,又在歌声中结束一天的忙碌。我们不约而同往歌声中走去。原来梨树后面,又是一片四面都是梨树的茶园,一群穿着彝族服装的大姐,双手轻盈地在茶树上舞动,节律美好得如弹钢琴,一曲曲悦耳的山歌,让我们的耳朵陶醉不醒。“冷水泡茶么多有味,铜盆栽花么根串根;黄蓝草帽么十八转,一转转到茶山来;叫哑脖子么不答应,我在茶山么等着你;我在茶山么等急喽,你在半路么遇别人;花带两朵郎插上,路走哪条么你教给;山高云雾出好茶,茶香飘向千万家,只是几片树叶子,醉倒多少知心人。”听着旋律,一会儿,我们的茶叶背篓里就采满了新茶。

加工茶叶的厂房是一栋青砖青瓦的老式房子,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一个高大的锅炉,已经沉淀着厚厚的历史尘埃。厂房里有不同年代的机械杀青机、揉茶机、烘干机,最早的一台揉茶机还在里面,上面的毛主席语录闪闪发光,木质揉茶桶没有一点缺损,只是被茶叶打磨得光滑锃亮。杨愉老师告诉我们,现在我们就来一次纯手工的制茶体验吧。不错,18个人的参与趣味的劳动协作,我们要制作一款带有标签的独一无二的茶叶,那就叫“三十六手春毫”吧!手工杀青的锅搭在厂房走廊上,我们开始在灶膛里生起了柴火,把锅清洗干净,火已经旺了起来,而杨愉老师认真盯着锅底,观察着炒茶最合适温度的来临。“大家做好准备,马上把茶叶放进锅里!”在他的一声令下,茶叶在锅里噼里啪啦作响,他的双手在锅里上下翻刨,大家把手清洗干净,都想体验一下锅中炒茶的切身感受。于是在嘻嘻哈哈声中,照相留影,是这种活动必不可少的高光时刻。当然,把杀青过后的茶叶放入簸箕里,大家又开始轮流揉捻茶叶的表演,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劳动快乐的韵味。当把鲜茶揉捻得圆润有型的时候,把茶叶均匀撒在簸箕里,然后放到院子里,此刻,我们就把它交给微风、交给阳光,交给时间,让它在发酵中慢慢变干,让它的苦涩清香沉淀、生发。

阳光缓缓在潘阳梨花谷里慢慢消逝,而突然山谷里听到了声声鸟鸣,一声、两声、三声,一只、两只、三只。布谷、画眉、山鸡、斑鸠……它们都是歌唱家,它们在用清脆悦耳的歌声,表达着对雌鸟的爱慕之情,此刻,整个潘阳梨花谷就是一个音乐大厅,我闭上眼睛,我好想就是那只欢乐歌唱的鸟儿,在山谷里自由飞翔。

晚饭依然丰盛,各种农家腌制腊肉,一锅山蘑菇炖老鹅、几种茶园里采摘的时鲜蔬菜,还有就是那个茶山特有的油炸春茶酥。这次,主人特意从土里挖出一罐用鲜梨酿制的陈年老酒,倒在碗里,一股酒香携带着梨果的清新,让大家在美丽的梨花谷里陶醉不已。在茅草亭子的餐桌上,大家就这一桌农家特色菜肴,就着满谷的春色、鸟语花香,远眺着整个弥川坝子美如画,大家不断用一首首山歌助兴,不时举起酒杯。

还未歇席,福长村的彝族“小王子”、大刀舞传承人周应松已经吹起了优美的芦笙,在彝族歌曲的旋律里,大家情不自禁地在院场里载歌载舞,一曲纳西三部曲、一首彝族情歌,把大家的激情不断点燃。最后是招牌大刀舞,在他威武雄壮,又不乏优美娴熟的挥舞中,女作家们纷纷提刀比划起来,她们内心里都住着一个花木兰、穆桂英的梦。而男作家们也跃跃欲试,和彝族“小王子”的大刀舞,把大家的氛围带到了高潮。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鸟儿也进入了梦乡,牛羊已经进圈,池塘里的青蛙冷不丁发出一声鸣叫,回应它的是一声声犬吠。山里的天空星星点点,若隐若现,而弥川坝子已是万家灯火。大家仍然不肯离去,主人生起篝火,芦笙响起,在潘阳梨花谷里飘荡、回响……

猜你喜欢
梨花茶叶
2021年10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牛采茶叶》
2021年1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梨花(外一首)
桃花和梨花
万溪冲赏梨花
梨花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梨花里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