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基层融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满意度调查

2022-09-29 08:29徐百灵
喀什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基层满意度融合

徐百灵

(喀什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喀什 844000)

自2014 年8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县级融媒体中心因为其媒体融合的特质以及在县域治理中的关键位置,成为县域基层治理不可缺少的平台。[1]随着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行,全国21 个地区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上下联动、层级清晰”五级政务服务体系,[2]但是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成果的同时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人才成为制约县级融媒体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体制机制不再适用于融媒体中心发展,优秀人才不足甚至流失降低了新闻生产的活力,影响县级融媒体总体进展和成效。[3]

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调研,了解基层媒体融合后从业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影响基层从业者职业满意度的因素,以期为基层融媒体建设以及提高其传播能力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测量

本研究主要运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新疆南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以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主要涉及融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满意度和其对媒体融合的满意度两个大的方面。其中,基层融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满意测量度参考了吴飞(2005)[4]、张志安、沈菲(2012)[5]等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研究前期访谈的内容确立了如下变量来测量融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满意度,包括:薪金收入、福利待遇、升迁机会、工作成就感、社会影响、创新机会、自主程度、学习机会、领导能力、同事关系、总体职业满意度,以及工作时长。其中,前11项分别采用五级量表进行自评:1=非常不满意,2=不满意,3=中立态度,4=比较满意,5=非常满意;工作时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采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量表各测量项进行信度检验,α=0.939,信度良好。

对于媒体融合认知的测量则参照了韦路、方振武[6]以及朱江丽、史玲莉(2021)[7]等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共测量了以下6 个变量:融媒体人员设备使用情况、媒体融合培训情况、媒体融合所采取的举措、融媒体提供的服务、对媒体融合影响的评价、对媒体融合的总体满意度等。通过上述方法和途径获取了关于南疆县级融媒体从业人员的相关数据,并使用专业统计分析工具SPSS 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样本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共获得149 份问卷,经检验剔除17份无效问卷后,有效填写人次132 人,其中,男性占39.39%,女性占60.61%。青年人占主体,其中18-30 岁的人员占43.94%,年龄在31-40 岁的从业者占据40.15%的比例。从受教育情况来看,学历在专科及以下的占15.15%,本科为65.15%,硕士占19.7%。

从业人员所学专业大部分为新闻传播学专业占62.88%,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占26.52%,理工、农、医类专业占10.6%。从事记者和编辑工作的人员占大多数,分别为23.48%和43.18%。从业年限在6 年以上的人员占据56.1%,3-5 年的人员占比22.7%,而一年左右的年轻人占比为21.2%。受访从业人员中来自报纸媒体的占比18.9%,来自广播媒体的占比6.1%,来自电视媒体的占比44.7%,来自网站媒体的占比30.3%。受访者中,56.82%的人员为事业编制,全职聘用方式的占29.55%,兼职和合作类的共占13.64%。

表1 样本基本信息

三、媒体融合状况

(一)从业者设备使用、融合培训及融媒体服务状况

媒体融合过程中,技术与从业者的信息生产紧密相关。新的媒介环境下,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掌握较为先进的传播技术,生产出形式多样、受到用户喜爱的信息内容。通过问卷统计分析发现,融媒体从业人员采编新闻信息时所使用的设备多为智能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而其他设备如,摄像机、VR设备、无人机等则很少使用。而设备使用情况,尤其是VR设备、无人机设备的使用与从业人员媒体融合总体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

图1 工作中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

在对媒体提供的服务类型的统计数据中显示,基层融媒体主要提供的服务类型有新闻服务(93.18%)、政务服务(59.85%)、生活服务(48.48%)、文化娱乐服务(27.27%)、电商服务(18.94%)。由此可以看出,基层融媒体仍然囿于以往传统信息服务范围,没有发挥融媒体应有的传播效应。在内容服务上还有待进一步发挥主动性,积极生产文化类、服务类信息,从而能够更好地吸引和留住新媒体用户。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要考虑从业人员的因素。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挂牌之初没有做好融媒体作为现代社会基层治理平台的规划,仅仅是按照上级要求匆匆挂牌成立融媒体中心。有的中心基本上是从之前传统的报纸、广播或电视媒体中临时抽出的人员组成,缺乏相应的融媒体生产运营经验,其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也是匆匆进行的。在本次调研中各媒体受访的从业人员中仍有18.59%的人员未接受过任何相关媒体融合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见表2)。如此,信息生产者很难在传播理念上形成融合思维、树立服务意识,不能很好地胜任融媒体的信息生产工作,也就无法跟上新时代传播业的变革方向。这在全国其他一些县级融媒体建设中也有类似的情况。[8]而融媒体培训情况则会显著影响从业人员的总体职业满意度以及其对媒体融合的总体满意度(P=0.036<0.05,P=0.000<0.01)。

表2 媒体机构组织融媒体培训的次数

(二)融合举措、媒体融合的社会影响与总体融合满意度

根据受访融媒体从业人员的问卷结果,大部分融媒体中心都进行了媒体融合的相关改革。其中,40%以上受访者表示,其所在的融媒体都进行了两微一端建设、采编流程再造、业务流程优化、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创新等媒体融合实践。然而,调研结果也显示,有10.08% 的从业人员表示其所服务的媒体机构未采取任何媒体融合举措,还有17.8%的从业人员未进行任何相关的媒体融合培训。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大部分融媒体从业人员都对媒体融合给予了较为积极的评价,比较认可媒体融合有助于新闻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可以产生良好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如,针对“你对媒体融合带来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看法,有一半以上的人员认为媒体融合提升了新闻报道的速度、增强了传播效果;加强媒体与用户的互动、增强了媒体综合实力,以及有利于报道形式创新、丰富报道内容等。但也有部分从业者反映,媒体融合给自己带了较大压力,例如,受访者中有24.81%的从业者认为媒体融合后“加重了我的工作负担”,有10.08%的人员认为进行媒体融合后“让我觉得前途渺茫”。

产生这一压力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着媒介技术、工作机制、传播理念等全方位多层次的转变时,一些从业人员没有很好地根据时代和媒介的发展变革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提升自我的职业能力,适应新时代媒介发展变化趋势方面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另一方面的原因还在于一些媒体在融合过程中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做得不够,从业者缺乏竞争意识,收入分配与从业者的信息生产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从业者的积极性。因而在进行融媒体建设时,融媒体机构应考虑在收入分配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收入分配的改革,从而能够激发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

表3 不同媒体媒介融合举措均值

四、职业满意度分析

(一)职业满意度因素分析

对职业满意度我们采用了11个子项,以及“职业总体满意度”来进行测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正交旋转对子项进行因子分析后获得了两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工作满意度”和“报偿满意度”,因子KMO 值为0.884,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833.718(df=45,p<0.01),表明样本测量效度良好。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基层融媒体从业人员对“工作时长”的选择大多数集中在8-10 小时以内。从业者对自己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偏向于满意(均值=3.47,中值=4,众数=4)。具体来说,受访者对“同事关系”的认可度最高,其次为“领导能力”和“工作中的自主程度”。在职业满意度自评统计中最不满意的是“个人升迁机会”(均值=2.52),其次为薪金收入(均值2.93)和福利待遇(均值=2.98)。由此可以看出,基层融媒体从业人员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总体优于对“报偿满意度”的评价。以合作方式进入融媒体工作的人员工作满意度普遍高于其他类型的人员,而事业编制人员其工作满意度又高于兼职和聘用人员。

表4 融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满意度均值及因子分析结果

工作报酬成为影响基层从业者职业满意度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次的调研数据显示,受访的从业人员平均月收入在3000-5000 元占据半数以上,为55.3%;平均月收入在5000-8000 元的占33.2%;月收入过万者仅占6.8%。据新疆统计年鉴(2020)的统计结果,2019 年新疆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工)平均工资为82052 元/年。相对这一统计结果来说,受访的基层融媒体从业人员的平均月收入总体上不高。这可能跟地区差异、工作年限有关,但仍然有4.5%的受访人员反映平均月收入不足3000 元。在对调研问题“你对目前的报酬收入的评价”的回答中,选择“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人数总计占比27.27%。通过对年龄、从业年限以及平均月收入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融媒体从业人员的平均月收入与从业年限、年龄成正相关关系(见表5),而与学历、工作时长等都不相关。另外,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的收入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反映出,媒体机构需要在收入分配上进一步进行深度的改革,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表5 年龄、从业年限、学历、工作时长与收入相关性分析

(二)媒体融合与职业满意度

在对“媒体融合总体的满意度”的回答中,受访从业人员总体评价为满意(均值=3.62,中值=4,众数=3)。在进行媒体融合满意度与职业满意度及其各子项间相关性分析后发现,除“平均每天工作时长”这一因素外,其他各子项都与融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体融合总体满意度”和“总体职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见表6)。媒介融合中的设备使用情况、媒体融合培训以及从业者学习新知识的机会越多,基层融媒体建设中的融合度就越好,同时也对从业者个人的职业满意度有正向促进作用,即媒介融合度越好的媒体,其从业人员对职业的满意度越高。

表6 媒体融合、职业满意度各变量相关性分析

五、结论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新疆南疆四地州的基层融媒体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

1.媒体所采取的融合举措、媒体融合培训次数、媒体融合设备使用、媒体融合总体满意度等因素与基层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对媒体融合满意度越高的人员,其所反映的职业满意度也越高(P<0.01)。

2.影响基层融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满意度的因素还包括传统职业满意度相关研究中讨论的一些因素,如同事关系、领导的能力、工作中的自主程度、主动创新机会、工作的成就感、福利待遇、薪金收入、升迁机会、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工作时长等因素。即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福利待遇”等报偿性因素和从业人员对“工作社会影响力”“工作自主程度”“工作创新机会”“工作成就感”等工作满意度方面的认知评价都与媒介融合总体满意度呈正向相关关系。这给融媒体建设提供了一个参考,即融媒体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各媒体功能的相加,更不是媒体机构表面上的人财物的统合,更要考虑到媒体融合中深层次的内容。

3.在本次调研中也发现,从业年限较短的年轻员工其平均月收入较低,其职业满意度也较低(见表5);而从业年限较长、收入较高的中老年员工的职业满意度相对较高,但也出现一个突出情况,即年龄在31-40 岁之间,从业年限为6-10 年的从业人员的职业满意度均值均低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员。

从以上数据可以反映出,一方面资深的老员工对待遇抱有更高要求,事实上也获得了更高的薪资待遇;而另一方面,年轻从业者所获得的收入却不能令其满意,相关融媒体机构在薪酬分配上不能激励年轻入职者;同时,对担任媒体机构骨干角色且从业年限相对较长的中青年融媒体从业人员在其个人升迁发展、职业期望等方面也不能得到满足。

4.与同事的关系、主管领导的能力、工作中的自主程度与融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满意度、媒体融合满意度也呈正相关关系(P<0.001)。说明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管理层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等对从业者日常的信息生产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管理者的媒介理念、个人能力、人格魅力以及从业者共同体的集体认同也是调动从业者积极投入工作的社会情感因素。

(二)讨论及措施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基层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满意度。

1.调整从业人员的收入待遇,打通基层员工的晋升通道

在调研的结果中反映出,现有的收入分配不能很好地激励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一方面,从业年限较短的新员工对薪金满意度不高,其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的任务和收入分配二者不成正比,年轻员工承担较多的工作任务,而收入分配上囿于编制待遇跟不上;而另一方面,从业年限较长的中青年骨干力量对待遇的满意度也随其从业年限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资深员工往往对收入和晋升也抱有更高要求。融媒体中心的信息生产运营需要既懂技术又有传播理念和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中间层的骨干人员的职业满意度成为融媒体中心不得不重视的问题,通过更好的制度安排使员工在福利待遇、报酬收入和升迁机会等方面有更加顺畅的上升通道,是媒体机构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例如,可以考虑借鉴其他融媒体改革中已有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改进融媒体内部机构设置、人才管理机制,将薪酬情况等纳入评价指标,优化组织架构,盘活现有人才资源,重新研究制定适合新情况的薪酬和福利分配方案,采用同工同酬,消除人事制度中因编制不同而出现的收入差距;将晋升、收入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从而使工作人员获得较为满意的福利待遇、报酬收入和升迁机会。

2.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融媒体建设中不仅需要懂新闻传播规律、传媒政策的专业传播者,还需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谙熟市场运作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南疆基层融媒体中心采编队伍中大多数人员仍是广播电视台或报社的原有人员,缺乏真正能满足融媒运营的综合型专业人才。在利用新媒体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信息产品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先天不足的问题,这也削弱了作为基层主流媒体应有的传播力、影响力以及引导力。因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基层的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大量新鲜血液的加入,同时要有持续造血的能力,这就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引进优秀人才。面向大中专院校的相关专业,以及有新媒体运营经验的从业者进行人才招聘,通过引进年轻人才来带动媒体从业人员的思维转型,使得融媒体产品的制作和推广更加符合现代大众的需求,符合新媒体传播的趋势。

3.重视媒体融合中管理者的作用,改革媒体内部管理体制,改善从业人员的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

基层媒体要因势利导,顺应从业人员对媒体融合的期待,将媒体融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如,在融媒体建设中要注意相应的管理活动是否真正地调动媒体从业人员的自主性、积极性;所生产的媒介产品是否在当地社会生活中起到服务社会、引导舆论、引领先进文化、参与基层治理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真正让从业者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对不同的从业人员采取不同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措施,进而能够激发从业者对所从事职业的获得感、幸福感,从而最终形成对职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4.基层融媒体从业者迫切需要进行深度角色融合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播面临技术、管控、商业等多重力量的冲击,媒体从业者尤其是基层媒体从业者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加严峻起来。媒介融合进程下对新闻从业者的工作要求比以往都要高。朱江丽等认为,在国家媒体融合战略、互联网技术冲击、市场快速迭代、社会文化变迁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当前中国新闻从业者无疑是近几十年来最为焦虑的、矛盾的、迷失的群体。[7]以往传统媒体生产背景下的那种单一业务技能人员在当下已难以胜任融媒体的信息生产和运营要求。

因此,在媒体融合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新闻从业者需要从传统新闻人向全媒体新闻人转型,进行技术创新、业务创新以及内容创新,改变惯性思维,检视工作中那些不适合现代传播的原有工作方法和流程,如在工作量化考核中明确“移动优先”策略,在第一时间里让新闻的传播渗透到基层的每个角落,从而起到主流新媒体强占舆论高地的作用。另外,除了进行上述措施中提到的绩效激励机制的改革,还要激活基层从业者的“专业角色”和“专业信念”,培养从业人员掌握先进的融媒体传播技术,对有发展潜力的老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有条件的给他们以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到发达地区建设和发展较好的融媒体中心进行交流学习。最后,还要讨论的一点是基层融媒体不能仅仅停留在依靠政府的拨款来维系日常的运转层面。基层融媒体中心要积极拓展经营方式,适当获得经营性收入,经济效益也是保障媒体优势发展的重要支持力。

猜你喜欢
基层满意度融合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基层在线
《融合》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