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面孔识别和共情能力的影响*

2022-10-10 14:50黄冬华郭慧芸温琪凤缪秋妹邓红冬毛忠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共情矫正精神分裂症

黄冬华,郭慧芸,温琪凤,缪秋妹,朱 琳,邓红冬,毛忠珍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康复医学科;2.医务科;3.儿童康复部;4.精神科,江西赣州 341000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涉及青壮年缓慢亚急性起病的包含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功能障碍的精神类综合征[1]。该病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且多个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表现为抑郁、焦虑、沉默少语、情绪低落等,并且会使患者的正常生活状态受到严重影响,病情较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自杀倾向,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精神分裂症还具有病程迁延、病情反复、易复发或加重,以及难以根治等特点。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干预,缓解患者的各项精神相关症状,提升患者的身体各项功能[3]。既往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一线治疗药物有奥氮平、利培酮、西酞普兰、氟哌啶醇等,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4]。单纯的药物治疗对于部分病情严重或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欠佳,特别是对于患者的执行功能、共情能力、社会功能的改善效果尚不明确,仍然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5-6]。计算机认知矫正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法,是运用计算机系统及软件的功能,结合精神分裂症的病情特点,制订的一套大脑康复训练系统,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和认知功能有良好的改善效果[7]。为此,本研究中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治疗对象,以计算机认知矫正疗法进行治疗干预,并着重评估对患者执行功能、面部识别和共情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8~75岁,平均(48.38±9.92)岁;病程1~9年,平均(5.87±1.88)年;基础疾病:高血压10例,糖尿病7例,高血脂8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18~75岁,平均(49.88±9.91)岁;病程1~10年,平均(6.28±1.96)年;基础疾病:高血压7例,糖尿病9例,高血脂10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符合文献[8]中的标准;(2)年龄18~75岁;(3)对本研究治疗药物及治疗方式均可接受;(4)对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方案能够耐受;(5)患者及家属对研究方案知情。排除标准:(1)并发其他精神障碍类疾病的患者;(2)妊娠、哺乳期女性;(3)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4)入组前已采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5)基础资料不完整的患者;(6)未严格按本研究治疗方案服用药物的患者。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干预,以利培酮片(索乐,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30,规格:每片1 mg)口服治疗,患者起始剂量1~2 mg/d,然后每2~3 d增加剂量1 mg,达到治疗剂量4~6 mg/d,患者应在两周内达到治疗剂量。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工娱治疗,有专职的护理人员实施干预,包括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环境干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

研究组增加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基础疗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采用广州康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计算机化认知矫正训练系统进行治疗,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记忆训练。根据计算机系统的程序设计采用硬币蜂巢、雁南飞等训练并加强患者的双重视觉记忆。(2)注意力训练。以迷途小鱼、颜色和顺序搜索等方法和程序训练患者的注意力。(3)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训练。采用文字序列、规则分类以及数字推理的方法训练患者的解决问题能力。(4)反应速度的训练。以顺序闪记、鹰眼狩猎的程序模块训练患者的反应速度。(5)社会认知能力干预。着重训练患者的速度表情的识别能力。(6)计算能力干预。通过简单的加、减、乘、除等限时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计算能力和表现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提升患者的计算能力。每次训练45 min,每周一至周五,每天1次,共训练20次作为一个疗程。

1.3主要评价指标

1.3.1症状评分 于疗程开始前、结束后以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该量表共30个小项,分为阴性症状表、阳性症状表、一般精神病理,得分分别为49、49、112分,总分为3项得分之和,分值越高患者症状越严重[9]。

1.3.2执行功能 采用标准化Stroop色词进行测试,本测试由A、B、C 3个卡片组成。卡片A由4个字(红、黄、蓝、绿)组成,要求被试者又快又准确地读出;卡片B由4种颜色(红、黄、蓝、绿)的圆点组成,要求被试者尽可能快地读出颜色名称;卡片C由带4种颜色的(红、黄、蓝、绿)的4个字(红、黄、蓝、绿)组成,字意和字的颜色均由随机数表决定,先要求被试者读出字,然后要求被试者读出字的颜色。分别记录比较患者读取3类卡片的反应时间(RT),RT越短表明患者的执行功能越好[10]。

1.3.3面部识别评分 采用标准化的情绪面孔进行评估,该工具包括恐惧、愤怒、喜悦、中性4种面孔,每种面孔重复出现16次,共计64个面孔图片,面孔图片出现的顺序随机,要求被试者对呈现的面孔进行分类,每答对一副记1分,评分越高,情绪面孔识别能力越强,社会认知功能相对更高[11]。

1.3.4共情能力评分 采用人际反应指数(IRI)共情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共情能力,该量表包括观点采择(PT)、幻想(FS)、共情关注(EC)、个人悲伤(PD)4个维度,每个维度共7个评分项,每项得分1~5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共情能力越好[12]。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各项PANSS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各项PANSS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PANSS评分对比(分,

2.2两组患者Stroop色词测试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执行功能指标Stroop色词测试中卡片A、卡片B、卡片C的RT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执行功能指标Stroop色词测试中卡片A、卡片B、卡片C的RT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troop色词测试RT比较

2.3两组患者面部识别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识别恐惧、愤怒、喜悦、中性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面部识别评分比较(分,

2.4组患者IRI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IRI评分包括PT、FS、EC、PD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IRI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随着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该病的发生具有病程迁延、病情反复、易复发或加重,以及难以根治等特点[13]。常规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奥氮平、利培酮、西酞普兰、氟哌啶醇等,这些药物进入患者机体后能够阻断患者的5-羟色胺受体和组胺受体等,通过对这些受体的阻断、拮抗作用,进而缓解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的各项症状。单纯的药物治疗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也不理想,药物可产生不良反应,患者也可能出现耐药性,导致疗效下降[14-15]。如何进一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已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

计算机认知矫正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是运用计算机系统及软件的功能,结合精神分裂症的病情特点,制订的一套大脑康复训练系统,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和认知功能有良好的改善效果[16]。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以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表现在研究组治疗后PANSS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等多方面症状。这是因为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设置的一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强针对性的康复软件,在康复系统软件中通过对患者的工作记忆能力、注意力能力训练、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加工速度能力、社会认知能力、计算能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地干预,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对患者各个部分的能力进行干预,进而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17]。在执行功能比较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执行功能指标Stroop色词测试中卡片A、卡片B、卡片C的RT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执行功能,这是因为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采用的训练方式为一人一机进行课程练习,能够侧重于患者不同的症状表现,开展系统、灵活及有吸引力的训练任务,并在认知矫正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训练掌握程度不断调整训练方案,进而提升患者的执行功能。在社会功能的评估比较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面部识别恐惧、愤怒、喜悦、中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18]。另外,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的IRI评分包括PT、FS、EC、P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共情能力,提高患者的社交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说明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可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训练、反馈、认知、提高的循序渐进过程使患者的认知矫正水平不断提升,进而改善患者的社交功能和共情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症状,提升患者的执行功能、社会功能和共情能力,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共情矫正精神分裂症
共情疲劳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社区矫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