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ET光学薄膜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涂层制备与性能

2022-10-10 08:33曹学锋蔡爱文
化工设计通讯 2022年9期
关键词:丙烯酸酯附着力聚氨酯

蒋 军,曹学锋,蔡爱文

(广东邦固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韶关 512400)

在先进科技不断发展下,薄膜材料类型逐渐增加,BOPET薄膜具有较强的透明度与拉伸强度,现已在光学薄膜、显示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通过加强PUA涂料的研究力度,使其用途范围更加广阔。与以往薄膜相比,BOPET薄膜经过固化涂层处理后,可使膜外表强度明显提升,避免在使用时出现划痕影响光学性能,还可延长使用寿命,在膜材料领域拥有更高性价比。

1 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涂层的化学性能分析

1.1 聚氨酯涂层

该涂层分子内不但含有较多的聚氨基甲酸酯键,还带有酯键、醚键等,经过固化后涂膜的耐磨性、弹性、耐高温性均得以提升,成为性能良好、用途广泛的新型涂层材料。以HEA与双羟基丙烯酸酯为原料,将酸酯基团传递到聚氨酯侧链内,便可获得UV固化涂层,与没有掺入丙烯酸酯单体的涂膜相比,在耐热性、摆杆硬度、机械性能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

1.2 丙烯酸酯涂层

在光学薄膜研究领域普遍采用UV固化涂层,属于清洁环保类材料,且始终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与以往热固化涂层相比,此类涂层不但交联密度较高、能耗少、基材适用范围广,而且不含有挥发性较大的溶剂,可有效消除VOC带来的环境污染,还可节约有机溶剂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投入,作为一项关键固化工艺应用到光学薄膜研究中。经过大量实验表明,丙烯酸树脂还对无机纳米金属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润湿分散性能,使其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2 BOPET光学薄膜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涂层制备与性能分析

2.1 实验设备与试剂

所用试剂:BOPET光学薄膜(深圳蓝雨化工材料集团),无水乙醇(武汉化工科技公司),正硅酸乙酯(北京新生化工企业),酚醛环氧丙酸酯(上海东昌制剂有限公司),纳米SiO2与光引发剂(广州化学试剂厂)。

所用设备:拉曼光谱仪,型号为ATR3110-1064,天津天骄化工有限公司;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型号为FTIR-500,武汉威斯实验用品有限公司;涂层杯凸试验机,型号为QBJ,襄阳化工厂;刮膜器,型号为AT-TB-1000,上海美宇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接触角测试仪,型号为JY-PHA,厂家为:北京新生卓瑞科技公司。

2.2 制备方法

在丙烯酸酯涂层制备中,选取正硅酸乙酯,将其缓慢加热后溶解到无水乙醇内,再称取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混合进去,将pH调整到3.0左右,温度提高到80℃,持续1h后,将20%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温度提到100℃,持续反应3h,获得含有机硅丙烯酸酯类产物,将其转移到烘箱内,温度调节到60℃,将内部多余乙醇分离出来。实验桌上放置一块玻璃板,将BOPET薄膜平铺在板上,倒入事先制备好的混合液,用刮膜器使其均匀覆盖在薄膜上,然后转移到UV光固化机传送带内。经过固定后调整速率,启动传送带,实现薄膜外表涂层紫外光固化操作。

在聚氨酯(HBPU-X)制备中,在40℃的实验环境下,将0.30mol的IPDI与质量相同的DMF稀释后,利用滴液漏斗滴加0.15mol的二元醇,每间隔20min对NCO值进行测试,直至与理论值相同后停止操作。将0.08%(wt)的DBTDL与相同质量的DMF溶液滴入,对NCO值进行测定,如若数值在0.80%~1.12%,则停止操作,获得HBPU-X;将温度调整到10℃,取出部分样品,将二丁胺封端,获得透明液体,经过分离和提纯后,获得HBPU-X产品,性状为白色粉末。

2.3 指标测试

(1)涂层光散射性测定。采用精密设备BRDF测量仪,将入射角调整为30°,在不同散射角下进行该项指标测定,并绘制相应的关联曲线。

(2)红外光谱表征。在光固化操作前,需要对涂布液进行脱醇处理,然后放入溴化铊盐片上,利用红外光谱仪进行光谱测试。

(3)力学性能测试。利用型号为GYX-313电动铅笔硬度计,在GB/T 6739—2006标准下对涂层硬度进行测定;利用QBJ涂层杯凸试验机,对涂层柔韧度进行测定;采用附着力检测设备,按照特定标准对涂层附着力进行测试。

(4)水接触角测试。利用测试仪测定固化涂层,在光滑平面上设定5个点位,测试值间控制在2°以内。

(5)吸水率与耐酸碱性检测。将试样烘干处理后,裁剪成规格为30mm×30mm×2mm的固化膜,称量为m0;将其放入100℃的去离子水中浸泡10h,将表面水中擦拭干净后,称量为mL,吸水率用R表示,将裁剪好的固化膜放入稀H2SO4中7d,观察膜外表是否出现起泡、褶皱、变白等情况,用于耐酸碱性测评。

2.4 实验结果

2.4.1 光散射性实验分析

该实验以多种厚度PUA涂料为对象,在30°入射角条件下,对光学薄膜与散射角度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涂层厚度与散射曲线成正比关系,在涂层厚度为最大值时,薄膜出现峰值。在涂层厚度不超过1.5mm时,散射曲线与基底散射曲线相比较低,说明涂层的应用可使光散射程度得到控制。通过深入分析可知,在散射角度扩大时,曲线首先上升,然后下降,且厚度为0.5mm、1mm和1.5mm涂层的峰值基本都在30°散射角的周围,与入射角十分接近。

2.4.2 涂层分解历程分析

在丙烯酸酯加入量达到10%后,膜开始出现热分解现象。在600℃温度下,纯HBPUA-0、10%HBPUA-0与BOPET涂膜的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三者的残重分别为1.62%、14.04%和13.10%。根据热分析结果可知,在丙烯酸酯内拥有两个分解平台,第一阶段温度为200℃,第二阶段为370℃,与丙烯酸酯稳定性质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BOPET只有一个高温下分解温度,10%HBPUA-0的热分解温度较为提前。究其原因,主要是丙烯酸酯与BOPET薄膜构成了交联网状结构,但因前者的分子量较小,在与EA成交联网后的残余量超过自身分解量,导致整体残余量提升。应用扩链剂后,丙烯酸酯的分子量与HBPUA-0相比明显提升,使交联结构在分子内所占比值较小,导致残余量降低。在扩链剂长期提升状态下,分子量逐渐增加,残余量随之降低。

图1 涂层分解测试结果

在HBPUA-X添加量达到10%时,根据DSC分析结果可知,10%HBPUA-X加入后涂膜Tg有所降低,如图2所示。图中,曲线1代表的是HBPUA-0,曲线2代表的是HBPUA-HDO,曲线3代表的是HBPUA-PEG400,三者的Tg分别为113.2℃、126.6℃和113.2℃。可见,在扩链剂长度逐渐延长时,Tg的降低幅度增加。对于纯丙烯酸酯涂膜来说,在加入扩链剂后,Tg降低效果显著,剩余变化均较小。

图2 涂层差示扫描热曲线

2.4.3 涂层性能指标分析

在PUA单独固化后会产生氧阻聚情况,使涂层变得湿润,外表黏稠。对此,在紫外光固化体系内应与其他组分相配合。以往多采用提高涂层柔顺性的方式,减轻应力收缩,使附着力得以改善,促进多官能度活性稀释,达到增强硬度、加快固化的效果。分别将EA与丙烯酸酯作为交联物,按照不同比例加入到PUA配方内,对固化涂层的各项性能进行分析。纯PUA涂层在柔韧性、基材附着力方面具有优势,但因没有刚性结构,导致硬度降低,加上氧阻聚的影响,导致涂层外表黏度增加,在与丙烯酸酯混合后,涂层硬度得以提升,经过固化后未出现氧阻聚情况,膜外表更加均匀平整,力学性能也随之提升。因丙烯酸酯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在室温状态下为液态,且特性黏度较低,在涂料配制期间很容易搅拌,涂装性能较强。与PUA/EA体系相比,尽管在添加EA后涂层的整体硬度有所提升,但在组分比例一致的情况下,硬度与PUA/丙烯酸酯体系相比较低,且柔韧性下降,加上芳香基团的影响,使树脂体系黏度提升,严重影响涂装性能,因此PUA/丙烯酸酯的综合性能相对更好。

以涂层力学性能为例,本实验在多种正硅酸乙酯用量情况下,对涂层的柔韧性、附着力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可知,在正硅酸乙酯含量不断提升情况下,涂层铅笔硬度指标逐渐降低,Si-O-Si结构键角扩大,位于130°~170°,使Si-O键轴旋转势垒处于较低水平。同时,正硅酸乙酯与甲基三乙氧硅烷产生的聚合物表面能耗较低,在综合作用下涂层铅笔硬度降低。在分子结构方面,受势垒指标影响,旋转和扭曲较为灵活,使整体柔韧性提升。有机硅丙烯酸酯在与BOPET薄膜临界点相接触后,使有机硅结构明显降低,涂层在薄膜外表更容易平铺,附着力水平也随之提升。

2.4.4 耐水性、耐酸碱性分析

该项指标利用材料与水间的接触角进行判定,因PUA膜的R值有所区别,在100℃环境下浸泡10h后,吸水率始终低于5%,说明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耐水性,且超支化PUA交联程度增加,分子间隙缩小,水分子无法进入,由此增强耐水性。当PUA膜与水间接触角超过74°时,接触角与材料表面疏水性成正比关系。主要因PUA构成中含有HEA与活性稀释剂,上述丙烯酸酯单体的疏水性超过聚氨酯,因此PUA膜的疏水性相对更高,如图3所示。在耐酸碱性分析中,经过丙酮内浸泡24h后,两种材料的溶胀率均低于300%,且逐渐回归正常。在PUA材料的耐酸碱测试中,经过稀硫酸的7d浸泡,没有出现褶皱、发白情况,意味着耐酸碱性较强。

图3 耐水性对比结果

3 结束语

当前BOPET薄膜在光学领域得到推广应用,根据涂层分解与性能研究结果可知,在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剂量逐渐提升下,涂层铅笔硬度随之降低,基材附着力与柔韧性增加;涂层厚度与散射曲线成正比关系,在涂层厚度为最大值时,薄膜出现峰值。总体来看,丙烯酸酯经过光固化后的涂层与原本相比,可有效保证BOPET薄膜免受划伤、水汽等干扰,还可缓解紫外光对其产生的散射干扰,使其光学性能得到提升,在更多领域得以应用。

猜你喜欢
丙烯酸酯附着力聚氨酯
GB/T 34611—2017《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预制直埋保温管》录播宣贯
聚氨酯发展及改性研究现状
聚氨酯合成革的服装产品及其应用
环氧聚酯型粉末涂层附着力影响因素研究
多弧离子镀制备TiAlSiN涂层的工艺研究
对丙烯酸酯类水性木器涂料未来的展望探讨
光固化聚硅氧烷材料的研究进展
有机硅弹性涂层双向连接控制技术研究
我国将停止对新加坡等国丙烯酸酯征反倾销税
丙烯酸树脂食品接触材料中16种单体迁移量的测定及迁移风险考察